1885年,清朝在中法戰爭中失敗後,與法國殖民者簽訂了《中法新約》。在新約中,清朝正式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同時還被迫承認了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包括越南)的「宗主權」。
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入侵越南,法國殖民者敗退,越南開始了艱苦的抗日戰爭;二戰結束後,剛剛趕走日本侵略者的越南,還沒來得及恢復,法國殖民軍便捲土重來,由此開始了長達9年的抗法戰爭。
1950年1月,越南與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當時,新中國還沒有從解放戰爭中恢復過來,本身經濟就十分困難,但還是為越南提供了大量的援助。據不完全統計,在法越戰爭和美越戰爭中,新中國向越南累計提供了幾千億人民幣的資金和幾百萬噸的物資。
然而,我國的傾力援助最終養出的卻是一條「白眼狼」。1976年,越南南北統一後,在前蘇聯的強力支持下,越共的擴張思想一度膨脹,企圖重建曾經的「法屬聯邦」。
1978年開始,越南先後入侵柬埔寨、控制寮國,並不斷製造摩擦,侵占我國邊境領土(包括南沙群島96%以上的島嶼),對我國邊境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懲罰越南,1979年,忍無可忍的中國進行了「對越自衛反擊戰」。
由於我國出兵只是為了保障邊境安全和「懲罰」,而不是侵略,因此在達到戰略目的以及戰術目標之後,我軍選擇了主動撤退。據《對越自衛反擊作戰工作總結》記載,在對越自衛反擊作戰中,解放軍一共犧牲了6954人,傷者則超過了14800人。
在這場歷時近一個月的戰爭中,雙方士兵除了傷亡之外,同樣有人被對方俘虜。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方被俘人員中,一位名叫馮增敏的連長,在沒有拚命反抗的情況下,竟然率全連向越南繳械投降。
在此戰中,雖然我方很快就選擇了撤軍,但越軍並不甘於失敗,便在我軍撤退的時候不斷攻擊襲擾。諒山戰役結束後,我150師448團奉命回撤,二營負責掩護,但最終卻陷入越軍重圍。
越軍知道我方不會放棄這些被圍困的部隊,因此便在外圍布置了精銳部隊,妄圖「請君入甕」。果然,我方前往增援的部隊遭到了包圍,其中一連和八連被分別圍困在了不同的地方。
為了突圍,一連拚死戰鬥,最終損失慘重,但同時也給越軍帶去了較大的傷亡;再反觀八連,在長時間的拚死搏鬥後,全連彈盡糧絕,為了將手下200餘人帶回國去,八連連長馮增敏作出了「投降」的決定,他也因此成為了這場戰爭中我軍被俘虜人員中軍銜最高之人。
戰爭結束後,中越雙方交換俘虜時,包括馮增敏在內的200餘名我軍被俘人員才得以回國。由於「變節」,被遣送回國的馮增敏被送上了軍事法庭,最終受到了10年有期徒刑的處罰。
出獄後,有人曾問過馮增敏當時為什麼要投降,對此,馮增敏只回答了4個字:無奈之舉。對於這個回答,一些人認為這並不能作為其投降的藉口,投降便是投降;但也有人認為,馮增敏作為連長,除了自己的生死之外,他更多的還得為全連200多名戰士考慮。對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