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晚年過得怎樣?搬家180次,死時衣不蔽體,活得像流浪狗

2024-01-04     張桃子

原標題:張愛玲晚年過得怎樣?搬家180次,死時衣不蔽體,活得像流浪狗

1995年9月8日,在洛杉磯的西木寓所中,張愛玲的屍骸被人發現了。時值初秋,在去世一個禮拜後,她的家才被人敲響。推開屋門,客廳內雜亂不堪。進入臥室,張愛玲靜靜躺在床上,她衣不蔽體,冷色蒼白。窗戶是開著的,蕭瑟秋風緩緩吹進,枯黃的樹葉飛舞著。

童年不幸

印度詩人泰戈爾讚美應該「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精美」。回顧張愛玲的一生,她的前半段確實如同鮮花盛放,艷麗無比。可她的晚年,則如同枯葉凋零,隨風飛舞,終不知何處是自己的歸宿。在無數書迷看來,她的結局是令人唏噓的。

1920年9月 19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赫德路195號艾丁頓公寓。她的祖上都是赫赫有名的權貴。張愛玲的母親乃是李鴻章的孫女。她的父親更是張佩綸的孫子。出生在闊綽世家,她的人生命運並不幸福。父親張志沂本就是一個浪子。此人不學無術,又不擅長營生,終日尋花問柳,只圖個人快活逍遙。

1923年,張志沂在津浦路謀得一個秘書工作。隨後,他們一家從上海搬到了天津。天津文化向來繁雜,身處其中,張愛玲覺得壓抑。不記事的年紀里,她依舊對這座城市印象深刻。一年後,拋下張愛玲,母親和姑姑去往歐洲遊學。身為大家貴族之後,女性們開始追求獨立。在天津,張愛玲則接受了傳統的私塾教育。她由姨奶奶陪伴,過著平淡的日子。

1927年,在背誦私塾經文之時,張愛玲偶然接觸到了新式小說。於是,她也開始嘗試。第一部作品是青澀的,張愛玲撰寫了一個悲劇化的家庭。多年以後,一些專家從中發現,這其實是張愛玲的顧影自憐。1928年,父親帶著一家人重返上海。又一次來到十里洋場,張愛玲欣喜若狂。

女性成長

在她內心之中,被壓抑了許久的生氣又一次點燃了。她奔走在租界裡邊,用女孩的視野欣賞著一個個新奇玩物。1930年,她被母親送到了上海的教會學校。在這裡,她結識了新的夥伴。同年,父母正式離婚,張愛玲被丟給了父親。一年後,她轉入滬上知名的瑪利亞女校就讀。

張愛玲是沒有家庭幸福的。在回憶錄中,她將家描述成一個冰冷漠然的地方。各方人馬總是吵鬧爭搶,沒有一點生活的愉悅感。從女性細膩的視角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地方。這也是沒落貴族家庭的常見圖景。1933年,張愛玲寫了一部情節完整的小說,隨後發表在了學校的校刊《鳳藻》上。一經推出,小說大受好評。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遲暮》。

不久,張愛玲又寫了《霸王別姬》。她一改古今論斷,從虞姬視角出發,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讓楚霸王垓下之圍的故事煥發勃勃生機。至此,張愛玲的文學天賦展露無遺。在文壇之上,一顆巨星冉冉升起。1938年,張愛玲考取了倫敦大學。因為抗戰爆發,她已無路可去。於是,她只好轉投香港大學中文系。在月刊《西風》上,她正式發表了署名文章《天才夢》。此文生動形象,故事曲折,讓人印象深刻。

才華驚人

1942年,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張愛玲在香港無法久居。於是,她和好友一同返回上海。隨後,二人報考了聖約翰大學。諷刺的是,英國人以張愛玲國文不及格為由拒絕了她。另一方面,張愛玲的父親徹底中斷了她的經濟供應。在戰亂年代,張家人個個難以自保。誰又能夠幫助她了?

於是,張愛玲開始了給《泰晤士日報》、《20世紀》等英文報紙撰稿。她以非凡才華贏得了國際友人的讚許。另一方面,張愛玲對自己的國文水平一樣自信。1943年,在沉澱數年之後,她在雜誌《紫羅蘭》上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漸漸地,她找到了自己的創作風格。以閨中女性為主角,用時代起伏為背景,從舊時期走向新未來。主人公命運多舛,人生悲涼,驚動了一批讀者。

在文壇上,她成為了炙手可熱的明星。《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傾城之戀》等名篇相繼問世。以絕對傲視的才華,張愛玲如同蘭花一般綻放開來。她身上有著獨特的氣質,讓人總是充滿期待。在那個年代,張愛玲是萬千女性的標榜人物。她自信沉穩,她雍容大方。有著非凡的出生,講究吃穿用度,這是小布爾喬亞們的夢想姿態。名氣,才華,魅力,她活得那樣洒脫,直到遇到了一個男人。

晚年流離

這個人正是胡蘭成。1944年春,因為小說《封鎖》,張愛玲和胡蘭成走近了。不久,二人開始同居,並走向了婚姻。張愛玲從小經歷過不幸的家庭生活。她眼中的父母如同傀儡一般。張愛玲對愛情給予了很高期望。這是屬於小女人的幻想。可在現實面前,她終究還是敗了下來。胡蘭成是一個負心之人,他們的婚姻僅僅維持了一年多。

1952年,張愛玲離開了大陸。她去往了香港美國新聞署任職。1955年秋,她於香港乘坐「克里夫蘭」總統號遊輪去往美國。(編者補充:同年秋初,錢學森一家從此艘遊輪抵達上海。)在美國,她的日子過得很糟糕。張愛玲習慣了不菲的消費,在吃住方面,她沒有節儉概念。這個大小姐從未吃過勞動人民的苦頭。

在缺乏金錢後,她選擇了向現實低頭。只要別人出錢,她就願意撰寫。1972年,她移居洛杉磯。她正式開始了獨自生活。因為積蓄不夠,她常常要搬家。幾年下來,她竟然搬了300多次。在日記中,她也詳細記錄了這一點,並自嘲像一隻流浪狗。1995年,她在寓所病逝,一生孤獨。

結語

張愛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個問題在文壇上至今被討論。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擁有了獨立性。

在思考愛情,人生等複雜疑問的時候,大家都喜歡從張愛玲身上尋求答案。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而張愛玲則是所處階層中最有代表的一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d5faaadc166d6eadd544507b3397a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