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陳友諒互相攻伐,元朝為何不趁火打劫,學者:蒙古不答應

2023-11-30     三目史官

原標題:朱元璋和陳友諒互相攻伐,元朝為何不趁火打劫,學者:蒙古不答應

導言

元朝末年,吏治腐壞稅負複雜,再加之黃河泛濫成災很多老百姓淪落為流民,中國各省義軍四起,農民戰爭漸成燎原之勢。那時候農民起義關鍵遍布在沿海地區,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是在其中較為雄厚的義軍勢力。

和很多人想像中各有不同的是,這幾股雄厚的農民起義勢力並非協力一起打倒蒙古帝國封建王朝的統治,只是在江南一帶互相爭霸,內鬥不盡。

針對那時候的元朝執政者來講,農民起義互相殘殺,這肯定是很大的好事兒,徹底能夠坐收漁利,等她們斗得遍體鱗傷之時,再適時將她們逐一擊敗。殊不知真正的歷史資料著作告知大家,這種事兒並沒有發生。

首先看對外開放:在朱元璋、陳友諒啟動鄱陽湖對決以前,北方地區以劉福通、韓林兒為代表的為數眾多的紅巾軍分三路開展北伐,一路上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在其中一路乃至都占領了上面,攻占了遼東大面積領土,還打進了高句麗。儘管這三次北伐戰爭最終都失敗了,可是給予了元朝部隊以重挫,讓元朝的精銳部隊驟減。

殊不知人算不如日算,元廷內鬥,宰相脫脫被召回,元朝上百萬精兵如鳥獸散,張士誠九死一生。更是擁有劉福通、韓林兒的紅巾軍、張士誠等在北方地區制約,使元朝壓根騰不出手,才擁有朱元璋、陳友諒二人無所顧忌的內鬥。

1362年,察罕帖木兒在勸降農民起義名將的情況下中計被殺掉,他的義子擴廓帖木兒承繼了他的軍權。擴廓帖木兒這一姓名很多人很有可能會覺得陌生,但他也有個姓名就很知名了:王保保。王保保國防工作能力更勝於他的繼父,是元朝唯一戰勝過徐達的大將。王保保剛出道,元朝內部又剛開始鬥爭,依照「攘外必先安內」的念頭,王保保協同皇太子先把孛羅帖木兒給滅了,又消滅了張福通,接著正提前準備南進時,元朝內部卻擔心他功高蓋主,陣前走馬換將,王保保被棄用。

整理一下時間軸,我們可以發覺,從朱元璋與陳友諒爭雄一直到朱元璋北伐,這一段時期內蒙古帝國都一直處在內戰當中,並且北方地區紅巾軍、張士誠等勢力也巨大地制約了蒙古帝國部隊,元廷壓根騰不下手來,只能任由朱元璋和陳友諒在那裡打生打死,眼巴巴看見朱元璋變成「撿漏王」,剪斷元朝的最終一絲呼吸。

朱元璋雄才大略,從一無所有的乞丐到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得天下的秘訣只有九個字「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度陰山發現,能夠挺過無數次打擊、最終取得成功的個人或者企業,都契合了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九字三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c0a6337c39728c5f7661b6e43a2c2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