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評丨「極簡主義」的《丁寶楨》,再次點亮歷史傳記劇

2023-11-04   影視獨舌

原標題:終評丨「極簡主義」的《丁寶楨》,再次點亮歷史傳記劇

2023年11月4日刊| 總第3409期

近日,歷史傳記劇《丁寶楨》在央視八套黃金檔迎來收官。

作為近年來螢屏上的稀缺劇種,《丁寶楨》甫一開播便收穫了觀眾的關注。不僅開播周便在中國視聽大數據榜單上擠進前三,播出中後段在酷雲數據統計的全端播放量上,也連續占據榜首,並於最後兩集達到了直播收視率破2。

這個播出成績說明,儘管歷史傳記劇在網播熱度和話題性上並不占優勢,但觀眾對廉吏劇是有觀看「剛需」的。尤其是像《丁寶楨》這樣,紮實地表現人物生平際遇,聚焦地展現重大政事治理,深入地側寫民生事件的劇。

01

27集看下來,《丁寶楨》給人最大的感受是「極簡」。

它沒有為了追求新異和網感隨便融入其他要素,而是照著最質樸的傳記劇思維,緊跟著傳主走。

時間上,《丁寶楨》聚焦主人公丁寶楨(馬少驊 飾)從中年到晚年的人生軌跡。故事從他在山東巡撫任上開始講起,一直拍到他在四川總督任的末期,前後時間跨度近二十年。

劇集情節順序展開,金線串珠式地講述了他除太監安德海(宇澤 飾),治理黃河水患,治理東省貪腐,建山東機器局,赴四川改革鹽政,整飭當地吏治,修都江堰水利,興辦四川機器局等重大政事。這裡表現的每一件都是事關一方民生的大事,丁寶楨都要逆流而上與多方勢力周旋。《丁寶楨》採用了類似單元的結構,一段段地展開,拍得清晰明了。

空間上,《丁寶楨》則同樣跟隨人物的遷任,展現了多地的官風、民情與民俗。

在山東他要斗貪腐、練水師、治黃水,那是因為山東三面環海、黃河經省的地理情貌,也是因為彼時東省的不良吏風。丁寶楨領旨進京,待授新職。劇集便藉此展現了京城的官場風氣,細描了在恭親王(王海地 飾)和西宮太后(馬睿 飾)之間周旋的微妙,以及重臣恩承(侯天來 飾)在京一手遮天的勢力。到了四川總督任上,丁寶楨先要制衡成都將軍、剿滅山匪,後要修水利、辦機器局,這也與四川常設駐防將軍的鎮守制,以及川地群山縱橫、水利發達和蜀道難的實際情況相關。

劇中,丁寶楨訓誡學生喬嵩汝(亓航 飾)時曾說「莫以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也是他的為官信條之一。《丁寶楨》所拍出的正是實事求是、心繫百姓,每到一地總能因地制宜、造福桑梓的仕途生涯。

值得一提的是,主創還巧妙地將丁寶楨擅烹飪的逸聞和他遷任的地理線路融合。因為是貴州出身,所以丁寶楨本愛做正宗的辣子雞丁。到山東為官,他偶然將貴州辣醬換成山東黃醬,炒成了醬爆雞丁。再到四川,他又在醬爆雞丁基礎上加辣,創出一道宮保雞丁。

各地特色美食總與一方風土特產相關,丁寶楨每到一方為官總能就地取材研發新菜品,正是建立在對當地民風、民情足夠了解的基礎上。

當然,宮保雞丁究竟是丁寶楨何時發明又何時推廣的,在歷史上並沒有精確記載。《丁寶楨》遵循小事不拘的原則,將這則逸聞與丁寶楨的為官之路相融合,為塑造一個立體的廉吏形象,提供了幫助。

02

《丁寶楨》是一部標準的廉吏劇。

觀眾看廉吏,想看的是什麼?最基礎的,當然是青天為民做主,替民請命的情緒價值。但觀眾要的,又不僅僅是紙片人式的「青天」。他還得有基本的七情六慾,得有知世故而不世故的螺旋上升,得有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動力源泉。這樣的廉吏才讓人信服,讓人相信他能在官場的泥淖中逆勢而上,周旋多方,有所作為。

《丁寶楨》在塑造傳主時,便尤其注重層次和立體。

丁寶楨有著「做官為民為國」的基本準則。民為國之根本,只要是救民水火、於民有利的事,他可以冒著丟官的風險去擔責施政。

比如,在山東巡撫任上,他為了治黃水,敢在朝廷撥款未到位的情況下,自籌錢糧開工修堤。為了除去斂財成性、為害朝綱的太監安德海,他也敢冒著抗旨的風險把他綁上斷頭台。

但他「為民為官」的處事之道並非無源之水,他之所以能堅持此道也並非僅靠書生意氣。

「為民為官」往前追溯是丁家三代為官留下的祖訓,落到丁寶楨自己的實踐中,則是他認為能夠在極端腐敗、請託成風的晚清官場上,守一方凈土,留得問心無愧的唯一方法。

想要為民辦事,他也少不了與權奸鬥法,和庸官、昏官打交道,這時他便要道義與手段兼具。

遇到能以理說之的,他會直言不諱。比如在查山東治黃水帳目時,布政使文彬(關家輝 飾)主張得過且過,否則可能上牽下連、震動過大。丁寶楨則拍案而起,對他直言:「這種調和的處事之道,真的適用官場嗎?為官一世真就是為了保全自己,為了平步青雲?民呢,國呢?」

而面對前來拉攏自己,想要保安德海不死的權奸恩承,他就使出了佯裝應允、實則拖延的法子。一方面託辭自己要去打點受害者家屬,另一方面則給出對拉攏動心的暗示,最終用魔法打敗魔法,讓恩承撲了個空。

同時,廉吏還不能只是清廉為民,還得有經世之才、長遠目光。《丁寶楨》在塑造傳主時,便單用了近1/4的篇幅表現他在興辦洋務上的才能。

在山東和四川兩地,他都在「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難境況下,創辦了機器局。不僅要造彈藥槍炮,還要在洋槍洋炮的基礎上有所改進超越,技術、人才均不受制於人。有了這樣的長遠眼光,才能有後續山東機器局所制槍炮勝過德意志槍炮的情節,也才能有他任職四川後進一步推進洋務的續篇。

最後,在家庭生活中,丁寶楨也是鮮活之人。

廉潔官吏與清朗家風總相伴相生,《丁寶楨》中寫家庭生活的戲份雖然不多,但卻都寫在要害處。它拍丁寶楨與結髮妻子相濡以沫,對長子丁體常(張瑞成 飾)言傳身教,對下屬愛之如子、體恤有加,愛下廚與家人相聚拒絕應酬……

這是將歷史人物還原到日常里的做法,也是丁寶楨所言「莫以百姓欺,自己也是百姓」的生活體現。

03

《丁寶楨》用鏡頭緊盯傳主,不搞旁枝斜蔓分神,也不做動作武俠化的戲說,自然對飾演丁寶楨的演員提出了高要求。

馬少驊與傳主丁寶楨同為貴州人,對這個在當地家喻戶曉的人物情感深厚。在此之前,馬少驊飾演的人物中,平民百姓與革命先賢占去了一大半,古裝劇作品也有過,但如此戲份吃重的歷史傳記劇,《丁寶楨》是第一次。

因為歷史正劇的調子打底再加上有原型人物,丁寶楨這個人物的發揮空間不算大。不過,馬少驊把握住了幾個情緒濃度極高的段落,用充沛的情感張力,讓這個人物得以觸達觀眾。同時,在幾場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重頭對談較量中,他又有著相當細節的表演設計,讓人想要來回咂摸。

比如,丁寶楨去四川赴任,山東父老鄉親前來相送的戲份,便是高情緒濃度段落的代表。

馬少驊演出了那種「百感從中來,將分故人手」的痛感。丁寶楨是為官為民不求回報的人,他從內心認定自己所做之事只是父母官的分內之事。所以,當看到父老鄉親自發相送,為他裝上故土一份的時候,他自覺愧對也以此為激勵。馬少驊把這種情緒外化成涕泗俱下的情緒釋放,也與丁寶楨此時剛從京城歸來,仕途遭遇明升暗降的心緒暗合。

而丁寶楨在為布政使文彬洗冤前,特意為他送飯的一場戲,馬少驊則用一些有意味的細節,演出了他如何憑守正不阿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同僚。

他先從食盒裡,拿出了幾道精心做的小菜,安慰文彬這絕不是斷頭飯。當文彬向他悔訴說,當初在衙門裡也曾陽奉陰違,心中懊悔不已時,接下來的台詞,馬少驊特意留了幾個斷句氣口:「以後……多想想……如何……報答我。」這一句話下來,不到最後幾個字,文彬和觀眾都吃不到定心丸。幾個巧妙的斷句,便讓文彬懸著的心在狂喜前又延宕了幾分。馬少驊台詞節奏把握精準,不言自喻。

當然,在廉吏丁寶楨之外,《丁寶楨》還塑造了相當豐富的晚清官員群像。

這其中有老謀深算的權奸,有貪得無厭的昏官,也有隻求自保的庸官。值得一提的是,《丁寶楨》還塑造了一些只有在晚清官場上才有的特殊官員形象,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比如,受西太后委託監督丁寶楨開辦山東機器局的技術官員徐建寅(楊卓蒙 飾)。他本領過硬、實事求是,同時又思想單純、行事單線條,他與其他一心只求功名利祿的晚清保守官僚形成鮮明對比,是難得的一股清流。

而與丁寶楨有接續之緣的學生喬嵩汝,則演繹了一個貢生初入仕途後的迷失和最終痛定思痛的復歸。類似的技術官員和年輕官員形象,在同類歷史劇中並不常見,《丁寶楨》為歷史正劇的人物走廊,又留下了幾個新鮮人物形象。

近年來,歷史傳記劇陷入創作和播出低潮,《丁寶楨》是今年以來唯一一部台播的傳記劇。他的良好反饋說明,此類作品並不缺觀眾基礎。只要能做到真正的以人帶史,哪怕是照著最質樸的傳記劇思維拍,這種極簡也能打動人心。

【文/鐵皮小鼓】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