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信與共贏:中歐未來20年經濟合作的新機遇

2023-11-15   環球Tech

原標題:互信與共贏:中歐未來20年經濟合作的新機遇

2023年是中國和歐盟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周年。作為全球兩大主要經濟體,20年來,雙方本著合作共贏的精神,保持互惠互利合作,在經濟、文化、科學合作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面向未來,雙方在促進經濟發展與金融穩定、應對能源危機、控制通脹、實現綠色和數字化轉型等方面有著巨大合作潛力與共同利益。在此背景下,如何打造更堅固的中歐經濟合作關係?怎樣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促進中歐綠色能源合作?

11月14日,2023第九屆歐洲論壇在布魯塞爾和上海雙會場連線舉行。這次論壇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和歐盟中國貿易協會、歐盟中國商會聯合主辦,主題為「互信與共贏:開創中歐未來20年經濟合作的新機遇」。來自中國和歐盟政商學界的決策者、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們,就中歐未來經濟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展開深入探討。

上海會場現場

布魯塞爾會場現場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管理學教授汪泓在歡迎致辭中表示,過去20年來,中歐經貿往來規模不斷擴大、質量日益提高,貿易額增長近9倍,歐盟對華投資增長近3倍,雙向投資存量超過2300億美元。中歐關係保持積極向上勢頭,實現了互惠共贏,共同為全球問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能。這次論壇的主題「互信與共贏」不僅反映了中歐合作的精神,也提供了一個思想框架,來探討如何在新的全球背景下深化合作。

汪泓院長致歡迎辭

歐盟中國貿易協會執行主任宋惠安(Gwenn Sonck)也在致辭中表示,雖然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國經濟比預期表現更好,仍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中國和歐盟雙方經濟相互依賴,比以往更加需要彼此。「根據我們對在中國的歐盟企業最新調查,60%的受訪企業仍覺得中國市場極具投資吸引力。」對這些企業來說,中國市場舉足輕重,因為能提供長期的商業機會,而且中產階級規模在不斷壯大。

宋惠安還特別提到:「我們非常歡迎中國政府最近出台的24條政策舉措,可優化外資企業在中國的營商及投資環境,提升他們在中國的投資信心。」

Gwenn Sonck致歡迎辭

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特命全權大使傅聰在主旨演講中表示,在當前世界形勢充滿不確定性、地區衝突不斷的背景下,中歐關係不僅關乎雙方的共同利益,而且對全球具有重要影響。

針對如何促進雙邊關係發展,他提出三點重要舉措:首先,應加強溝通對話,增進互信。過去幾個月,中歐雙方領導人在環境和氣候、數字經濟和貿易以及戰略問題上頻繁互動和對話,達成了廣泛共識,為即將舉行的第二十四次中歐領導人會晤奠定了堅實基礎。第二,應採取更多協調一致的行動來管理分歧。關鍵是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共同尋找正確的解決辦法。缺乏合作只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應該反對任何名義的脫鉤和保護主義。第三,需要在擴大合作領域方面更具創新性,共同關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能源和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和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等。簡而言之就是要溝通(Communication)、行動(Action)和創新(Innovation)。

他強調,中歐雙方有責任加強優勢互補,搭建合作平台,共同促進世界繁榮。

傅聰發表主旨演講

庹堯誨發表主旨演講

歐盟駐華大使庹堯誨(Jorge Toledo)在視頻主旨演講中指出,歐盟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區域性貿易集團,擁有最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網絡。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歐盟都將繼續成為推動全球投資的重要力量,並持續推動公平競爭、自由貿易和開放,這些都符合中國、歐盟和全球的利益。儘管中歐面臨諸多挑戰,在存在分歧的問題上,雙方也可展開對話,這是雙方關係成熟的標誌。雙方都應加強管理雙邊關係的責任意識,為創造人類更大的福祉而努力。「歐盟渴望與中國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共同展望未來20年的經濟合作前景。」

圓桌討論「打造更堅固的中歐經濟合作關係」

在主題為「打造更堅固的中歐經濟合作關係」的圓桌討論上,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市場營銷學教授杜道明(Dominique Turpin)主持。BusinessEurope副總幹事Luisa Santos,中國歐盟商會榮譽主席、布魯塞爾首席代表Davide Cucino,原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以及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參與討論。嘉賓們一致認為,中歐企業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目前面臨一些挑戰,包括立法、地緣政治等,但這是可有效應對的,必須開放、坦誠、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中歐經濟的未來合作應更多地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之上,進一步解決便利化等問題。此外,金融創新在中歐經濟關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持續性金融和金融技術有助於打造高效的金融市場,促進投資和貿易。

圓桌討論「氣變挑戰與中歐綠色能源合作」

在主題為「氣變挑戰與中歐綠色能源合作」的第二場圓桌討論中,由中歐阿斯彭研究所創始人、監事會主席Ivan Hodac主持。歐盟委員會氣候行動前總幹事、歐盟大學研究院跨國治理學院歐洲投資銀行氣候主席Jos Delbeke,國家氣候戰略中心首任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李俊峰,道達爾能源集團主席兼執行長駐歐洲機構高級代表、歐洲事務高級副總裁Gabrielle Gauthey,上海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中歐校友孔嫚卿(中歐EMBA2010)參與討論。嘉賓們一致認為,中國和歐盟雙方的碳中和目標非常明確,在脫碳方面有巨大的合作空間,在能源價格和能源資源的組合優化上可進一步合作。面對能源轉型的挑戰,應整合和統一碳排放、碳價格標準和政策,歐盟也將推進建設更加完善的碳排放交易體系。此外,在新能源領域,在實現「雙碳」目標的過程中,投資和貿易的便利性非常重要,雙方政府應努力提供便利,而不是設置障礙。

世界貿易組織前總幹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特聘教授帕斯卡爾·拉米(Pascal Lamy)在閉幕主旨演講中表示,中國和歐盟之間的關係要充分考慮雙方各自的特色,雖然經濟的互補性在下降、競爭性在上升,但未來20年仍許多機會和領域去推動雙邊關係;雙方在經濟和社會發展、氣候變化、減碳脫碳、生物多樣性等方面都可進行更多互動,推進更充分的合作。

帕斯卡爾·拉米發表閉幕主旨演講

歐洲管理髮展基金會(EFMD)全球總裁、中歐理事埃里克·科尼埃爾(Eric Cornuel)則表示,過去30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致力於在中國打造最前沿的管理教育,已位居於全球商學院第一陣營。「在目前的地緣政治挑戰下,我呼籲中國和歐盟之間展開更緊密的合作,打造更有利的環境,增進雙方的了解。」徐辰表示,中國和歐盟的合作對全球有深遠影響,大家的真知灼見將促進彼此對話,建設性地解決矛盾和挑戰,釋放出中歐合作更大的潛力。他表示:「期待雙方能進一步加強合作,開拓新的合作機會和渠道。」

科尼埃爾發表答謝致辭

徐辰發表答謝致辭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歐方院長杜道明主持本次論壇,他用一個詞「IMPACT(影響力)」對中歐的合作進行了總結:I代表創新(Innovative Ideas),我們要創新性地解決問題;M代表相互理解(Mutual Understanding)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思考問題;P代表務實(Pragmatism),要有務實的精神;A代表行動(Action),要拿出切實的行動;C代表建設性的溝通(Constructive Communication),T代表信任(Trust),要致力於推動雙贏、增進信任。他強調,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將繼續發揮橋樑作用,為中國和歐洲與世界的交流合作提供高端平台。

杜道明院長主持論壇

公開資料顯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由中國政府和歐盟共同創立,是中國唯一一所由中外政府聯合創建的商學院。中歐目前開設全日制全英文MBA、金融MBA(FMBA)、EMBA、Global EMBA(GEMBA)、卓越服務EMBA(HEMBA)、工商管理博士DBA和高管教育等課程。目前,中歐在英國《金融時報》全球MBA百強榜單中已連續七年位居亞洲第一,在其全球EMBA百強榜單中連續四年位居第二。

中歐持續推動國際交流,提升全球影響力。學院自2012年發起歐洲論壇。至今已舉辦近30場,足跡遍布全球8個國家。論壇與世界各地100多個最具影響力的商會、協會、智庫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200多位世界知名人物受邀發表主題演講,吸引了8000多位來自海內外的企業嘉賓參加。政府官員、知名教授與行業領袖共聚一堂,共同探討中國及全球的前沿話題,促進中國與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