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振興樣本:瀋陽老工業基地「煥顏三部曲」

2023-06-30     商學院雜誌

原標題:東北振興樣本:瀋陽老工業基地「煥顏三部曲」

瀋陽憑藉深度開發「原字號」、改造升級「老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部曲,讓老工業基地「煥新顏」。

文|王倩

ID | BMR2004

小葉(化名)是某985高校的工科碩士畢業生,作為土生土長的瀋陽人,他畢業之後在瀋陽某高端機械廠工作過幾年,這幾年單位吸引來不少985碩士人才,讓單位越來越充滿活力。小葉所在的單位,是瀋陽老工業基地轉型的一個縮影。

2003年10月,國家推動實施東北振興戰略,20年來,瀋陽高端製造業發展不斷邁上新台階,其中鐵西區是瀋陽重要的工業區。

2023年1~3月,鐵西區GDP同比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2.4%,實現首季「開門紅」。而鐵西區正是瀋陽產業鏈轉型的代表。近年來,瀋陽憑藉深度開發「原字號」、改造升級「老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三部曲,讓老工業基地「煥新顏」。

01

深度開發「原字號」

瀋陽孕育了一代高端裝備製造企業,依託於沈飛、601所、黎明廠等企業,瀋陽的航空航天產業鏈得以迅速發展。瀋陽鐵西區創造過幾百個第一,如第一台500千伏變壓器、第一台普通車床和數控工具機等等,成為新中國的一張名片。鐵西是國家在「一五」「二五」時期重點支持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基地。

但曾經的「共和國長子」,一度陷入困頓,20世紀末,鐵西國有企業90%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2003年10月,國家推動實施東北振興戰略,鐵西迎來新的歷史機遇,通過實施「東搬西建」(指將鐵西區的工廠全部搬到經濟技術開發區,置換的土地資金用於企業轉制和更新改造。)「壯二活三」(指利用工業企業搬遷騰出的土地,在老區重新布局商業項目,全力發展第三產業,改變鐵西老城區工業舊面孔)等工程,基本完成了老工業區調整改造任務。

小葉說,瀋陽無法走勞動密集型發展的路子,要想實現產業轉型,只能往高端製造方向發展。

遼寧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余淼傑向《商學院》記者介紹,瀋陽是遼寧的經濟文化中心,它具有非常豐厚的底蘊,遼寧是全國產業鏈最齊全的省份,具有41個工業大類中40個種類,207個中等工業分類中的200個,666個工業小類中將近600個小類,這種全產業鏈的優勢能夠讓瀋陽老工業基地煥發出活力。

余淼傑解釋,傳統產業升級要做好「三篇大文章」:「原字號」是拉長產業的附加值;「老字號」產業則是要讓它由硬變軟,由原來的重工業變成附加值較高的轉型工業;「新字號」則是由小做大,通過數字智能化把它由小做大。

所謂「原字號」是指原材料行業。瀋陽的原材料企業,包括石油煉製、石油化工、石油化工新材料等一體化鏈條。而拉長產業附加值,是指在單一產業基礎上補充擴展其他鏈條,比如從單一的石油煉製擴展到石油的深加工。

根據瀋陽開發區管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開發區擁有乙烯產能100萬噸/年、丙烯產能120萬噸/年,並向下游延伸發展了產能達到35萬噸/年的苯乙烯、60萬噸/年的聚丙烯等項目。同時不斷補充、延長、強化鏈條,加速石化中下游企業集聚,形成乙烯、丙烯、芳烴等石化產業鏈條。

在小葉的印象中,作為材料產業鏈條,可以依託瀋陽材料國家研究中心、東北大學等高水平科研單位,輻射區域內的汽車、航天、高端醫療器械,半導體裝備製造等高端製造業展開,形成產、學、研一體的產業集群。

余淼傑認為,瀋陽的老工業基地有產業集聚的優勢,這種優勢可以讓它們實現規模經濟遞增,實現產業「抱團取暖」,實現產業正向外溢作用,從而實現規模經濟。

瀋陽是我國重要的飛機、發動機研製基地,如今依託沈飛、黎明等一批重要航空主機廠所,建立了相對完整的航空全產業鏈。

未來瀋陽將在城市南部建設瀋陽臨空經濟區,在城市北部建設瀋陽航空航天城,在法庫縣打造通航產業基地,構建「雙核一基地」的空間格局,重點布局整機總裝、大部件及關鍵零部件、機載系統、航空服務四個產業方向,聯動發展航天產業、空天衍生產業,構建「4+2」產業體系。

航天產業集群,是瀋陽諸多產業集群的代表。對於產業集群,小葉深有感觸。比如製藥產業鏈,目前可以依託三生、成大、遠大等企業,加上瀋陽藥科大學等科研機構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再比如高端醫療器械產業,依託東軟醫療、菲利普、新松等新醫療器械生產上,吸引配套供應商在附近建廠、建鏈;亦或是機器人產業鏈,目前依託新松機器人、中科院機器人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等高水平研究機構,目前已經形成「機器人產業集群」。

02

改造升級「老字號」

圍繞改造升級「老字號」,瀋陽提出「推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製造業數字化賦能、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建設產業生態體系、淘汰落後產能」五方面工作。

改造升級「老字號」,最普遍的做法是用人工智慧等新一代技術,為裝備製造產業賦能。根據2022年7月,「振興新突破奮進新征程」——瀋陽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瀋陽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智的介紹,目前瀋陽數位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能力不斷增強。如每年帶動1000戶以上工業企業上「雲」,重點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4.1%,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了60.3%,高於全國5.26個百分點等。

余淼傑認為,瀋陽老工業基地所推進的數字化賦能,是其煥發新活力的一個重要支點。據悉,瀋陽市積極開展「雙千兆」網絡建設,5G基站建設突破2萬個,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450萬,固定寬頻用戶數超過313萬戶,瀋陽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網絡通信樞紐節點;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國家機器人創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全面啟動,建成人工智慧重點實驗室、數據工程與智能計算重點實驗室等10個創新基礎設施平台;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水務、智慧社區等融合基礎設施平台投入使用等。

03

培育壯大「新字號」

「新字號」則以創新驅動為牽引,加快新興產業做大做強,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發起成立的瀋陽芯源微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在科創板上市,且成功入選國家工信部評選的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像芯源微電子這種半導體裝備製造公司,還有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東明與其團隊成立的遼寧冷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

在今年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中,孫東明說,要讓半導體晶片把最好的性能發揮出來,就一定需要溫度控制器件。如今他們已經實現了一系列微型半導體器件的真正國產化,打破了國外對高端溫控器件的壟斷。

在小葉看來,雖然在半導體裝備領域,是目前國內「卡脖子」技術,但隨著國家不斷在該領域加大投入力度,且依託諸多半導體公司,未來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類似這樣的「新字號」正在不斷崛起,為瀋陽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行動計劃》中提到,預計到2025年,「老字號」「新字號」規上產值分別達4290億元、408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營收達1800億元,力爭實現2000億元,進入國家先進位造業百強市前20強。

04

良好的營商環境

2023年5月18日,在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迎來20周年司慶,寶馬集團宣布,將加快在中國瀋陽的投資擴產,集中發力電動化車型的本土研發、生產和動力電池疊代,進一步貫徹「電動化、數字化、循環永續」的集團戰略,全面融入中國及遼寧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寶馬宣布,將於2026年起在瀋陽投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純電動BMW新世代車型;同時,與之配套的BMW第六代動力電池項目全面動工,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規劃面積24萬平方米,是現有動力電池生產面積的5倍,並將創造2000個新的工作崗位;此外,寶馬瀋陽研發中心二期擴建項目正式啟用。

這背後,是瀋陽不遺餘力地打造良好營商環境。2023年4月23日,瀋陽市召開優化營商環境建設大會,並印發了《瀋陽市構建新發展格局 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行動方案》《瀋陽市優化營商環境便企利民措施》兩個文件,通過「組合拳」的方式來打造高質量營商環境。

除了營商環境,人才是產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 一環。在小葉曾經工作過的單位中,大部分人都是高端 人才,985 碩士比比皆是。但他說,他們單位普遍缺「博士」。目前各個單位都在想盡辦法招「博士」,擴招「博士」成為常態。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成為企業們爭 相爭奪的對象。余淼傑說,遼寧是教育大省、人才強省,省內有 114 所高校,各類人才資源豐富。更為重要的是遼寧 具備為人才提供強大工業應用實踐的能力。比如一個創新,它從藍圖、構思到真正落地產出,需要有工業的實踐能力。而遼寧是一個工業大省,工業文明有100年之久,長期的沉澱所養成的匠人精神,對打造新工業基地特別有幫助,這是它的強勢,也是優勢。

來源 | 《商學院》雜誌2023年6月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a1fd312d0c1129f39c891a9adb771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