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檔是否會成為全年市場縮影?

2022-04-06     話娛

原標題:清明檔是否會成為全年市場縮影?

來源丨犀牛娛樂

文|小福

意料之中的冰冷。

在全國影院營業率持續不足一半,每日營業數量不足6000家的情況下,清明檔重點國產影片幾乎全數撤出。然而留下來幾乎獨占整個檔期的引進片,在這個名存實亡的清明檔中也未能上演奇蹟。

今年清明檔三天總票房僅收1.2億元,這是近十年間(除2020年)票房最低的一次清明檔,也是這十年間三天小長假檔期中表現最差的一次。在此之中,清明檔中單日票房峰值的4657.14萬元,甚至不及一周多之前的三月普通周末日票房。

一片蕭條之中,2022年清明檔只剩落寞。

不只是冷淡

根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2年清明檔觀影總人次342.02萬,總場次62.79萬,平均票價35.1元。相較創下歷史最好成績的去年同期,在平均票價下降的前提下,清明檔總觀影人次縮水了超過五分之四,場次也因影院半數停業而幾乎腰斬。

即便不與去年同期相比,僅看三月下旬普通周末大盤,甚至也優於清明檔。這背後體現了兩個問題,其一是觀眾在市場低谷時對頭部大片、大體量項目的依賴性愈發增強。

一個典型的表現是。清明檔票房亞軍是一部上映十餘天的好萊塢災難片《月球隕落》。作為一部非常標準的好萊塢災難片,《月球隕落》的內容已經可以用陳舊來形容,上映至今全球票房不過4192.2萬美元,國內貓、淘評分也僅有8.1和7.9。

然而這樣一部平庸的影片,在國內市場卻依舊堅挺,目前累計票房已經突破1.1億元,有望衝擊1.4億大關。可見越是在市場冷淡之時,觀眾對頭部項目的觀影需求更強。

其二便是疫情、行業持續遇冷,優質項目供給不足導致的觀眾觀影熱情持續下降。

客觀來說,清明檔並非看點全無。儘管沒有國產主力陣營和好萊塢頭部大片坐鎮,但《精靈旅社4:變身大冒險》和《密室逃生2》都是擁有內地票房過億前作的系列新作。然而在一個得天獨厚的檔期環境下,這兩部最新續作卻沒能吸引到核心觀眾的到來。

《精靈旅社4》雖穩居清明檔票房冠軍,但上映三天累計票房僅達2817.3萬,預計最終票房也難破億元大關,或變成該系列內地票房最差的一部續作。

與清明節調性十分契合的驚悚動作片《密室逃生2》也僅獲不足2000萬票房,屈居清明檔季軍,預計最終落點或止步4500萬。

這其中可能會有一部分影響因素在於二者此前都流出了網絡版資源,但票房表現低於預期,也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無論市場多麼艱難,總會有人願意危中尋機。為數不多選擇留在清明檔,展開大規模點映的國產片《邊緣行者》似乎願意賭上一把。

這部影片原定於4月15日公映,在近期影片紛紛選擇退避之時宣布在清明節進行4天點映。該片最終以1730.38萬元獲得清明檔票房第四名。截至目前,該片總點映票房已經突破2000萬大關。

(本輪點映也為《邊緣行者》創造了貓、淘想看日新增峰值)

事實上,僅看影片信息,從導演、演員陣容到影片的題材內容,並無太強的頭部項目氣質。假設在疫情並不嚴重的同期照常上映,前有《人生大事》《神探大戰》《一周的朋友》等一系列清明強片和《神奇動物:鄧布利多之謎》圍追,後有五一檔一批潛力新作堵截,必然是不占優勢的。

從影片8.9和8.4的貓淘點映評分中也可以看出,《邊緣行者》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口碑黑馬。不過正因如此,選擇不改檔、提前點映或許對這部影片來說是最恰當的決定。

寥寥幾部新片,讓今年清明檔幾乎失去了深入分析的空間。而可以肯定的是,引進片的失利、老片的堅挺、清明檔的倒退,這都在意味著主流觀眾與電影市場的黏性正在下降。

眼下,等待疫情緩解自然是第一位的,但電影行業接下來要面對的,還有在核心觀影群體逐漸失去觀影習慣之時,更難拉回影院的普通觀眾們。

這必然需要足量的優質項目注入。

影市疫情常態化

比起那毫不起眼的清明檔票房數字,今年清明檔為我們帶來的更多是行業啟示。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一輪疫情襲擊看似不如2020年那樣突然,但其影響範圍、時間長度不一定比兩年前小。

首先是觀眾心理的轉變。2020年的那一輪全國影院停業,讓國內所有觀眾都猝不及防。而漫長的停業期讓全國觀眾有了更強的觀影訴求,因此才形成了更猛烈的報復性觀影,帶來了復工初期的票房奇蹟《八佰》,也帶來了2021年春節檔那破紀錄的一幕。

但兩年後的今天,觀眾們已對疫情波及影院這件事幾近麻木。在疫情影響下,許多觀眾依舊不願意在疫情期間進入影院這類室內娛樂場所。還有普通觀眾中的大多數,也在影院時常離開生活的日子裡,逐漸找到了更多的替代娛樂品。

還有疫情下居民消費能力的下滑,以及影片普遍性的吸引力不足......我們不得不承認,在閒暇時前往影院觀影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誘惑力。

其次是電影行業「疫情後遺症」的顯露。兩年前,突如其來的疫情打得整個電影行業措手不及,很多籌備已久計劃上映的影片都被迫推遲,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一定程度上說,2020年的電影市場庫存仍是充足的。

但持續不斷的疫情,卻讓中國電影行業元氣大傷,產能持續被削弱。在這兩年里,無論是電影公司還是院線市場都更加艱難了,很多項目被迫擱置、延期乃至資金鍊斷裂。加之隨時可能陷入停擺的影市,讓整個行業舉步維艱。

這讓我們再一次意識到,觀眾與行業的雙重壓力,或許需要更加長的恢復時間。

事實上,早在今年春節檔時,就已經隱隱有了市場倒退跡象。今年春節檔總票房60.39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8億之多。而在春節檔之後,電影市場幾乎一蹶不振,工作日票房一路走低,不斷刷新近年日票房新低。

再之後,新一輪本土疫情的爆發,令電影市場在三月中旬以來重回冰點。一批清明檔重點影片的退場看似只是短期現象,但伴隨這些影片離開的,還有更多在離場和準備離場的觀眾們。而這些暫時的表象都會變成全年電影市場的持續影響因素。

按照目前全國本土疫情狀況,五一檔新片們還剩下幾成勝算,也有了更大的不確定性。再接下來的端午檔、暑期檔、國慶檔,我們無法預料疫情是否會真正平息,關停的影院們能否按時復工。眼下,也只能懷著一顆謹慎樂觀的心態去盼望這些檔期能夠順利到來。

在奧密克戎毒株成為主流傳播型的當下,中國電影市場在今年之內或許會更長時間地面對這種常態化的疫情復發以及地區影院停業現象。這樣的市場形態下,必然會更加依賴頭部項目、熱門檔期,前兩年所發生過的一切,可能都會繼續在今年上演。

儘管還處在上半年,我們已經能夠預見到岌岌可危的全年電影大盤成績。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從業者們能夠做到的,只有時刻咬緊牙關,等待在疫情反彈的間隙喘上一口氣,讓電影市場稍微能夠恢復一些元氣。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a08958c7fc9d06f1cd4784fcb6d30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