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50萬人研究:每日喝茶4克以上,會增加整體癌症風險?真的嗎

2023-12-06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原標題:北大50萬人研究:每日喝茶4克以上,會增加整體癌症風險?真的嗎

劉先生今年48歲,身為潮汕人的他特別愛喝茶,尤其愛喝滾燙的茶,覺得喝茶養生效果特別好。

大約從半年前開始,他吞咽時出現了梗阻感,但他沒有太當回事,認為是上火引起的。沒想到隨著時間的發展,吞咽困難的症狀越來越嚴重,連他最愛的茶都喝不下去,這才去了醫院檢查。

經檢查,他被確診為食管癌,且病程已發展到了中晚期

醫生稱食管癌與他長期飲用燙茶的習慣離不開關係,這個結果令他難以接受,不是說喝茶對健康有益嗎?自己怎麼還喝出癌症了?

一、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最有效的食品?

經絡是中醫里核心的理論,但其一直看不見摸不著,有點玄學的成分在,甚至很多科學家都不認可經絡理論。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定量生物學》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讓人們可以「看見」經絡。

研究人員分別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讓經絡「顯型」,但使用螢光素鈉、針灸、推拿等,都具有很強的局限性,只能讓局部經絡活躍,無法讓整條經絡都活躍起來。

於是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了藥食,分別對幾百種藥食進行試驗後發現,茶葉是對歸經感受最強的一種。喝了不同的茶葉之後,身體不同部位會迅速發熱,甚至流汗。

研究人員召集了24位體感通透的志願者參與實驗,讓受試者分別飲用68種不同的茶葉,結果發現不同茶葉對於的歸經也不同。其中,綠茶對應的是太陽脈、青茶對應明脈、紅茶對應少陽脈、白茶對應太陰脈等,僅有黃茶的對應脈絡不清晰。

二、北大研究:喝茶或增加癌症風險,真假?

北京大學李立明教授的團隊在《歐洲流行病學》上發表過一篇《飲茶與癌症風險的關聯:一項針對50萬中國成年人的前瞻性隊列研究》的論文,採用了50多萬中國人的數據,分析了飲茶與多種癌症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對45萬人進行了長期隨訪,檢驗喝茶與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以及宮頸癌發生之間的關係。

通過初步分析發現,相較於每周喝茶<1次的受試者,每日茶葉量消費>4g的人,整體癌症風險增加了26%、肺癌風險增加62%、胃癌風險增加29%。

但進一步分析發現,愛喝茶的人往往還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這兩種習慣均會增加癌症的發生風險。

且國人大多喜歡喝燙茶,過燙的茶水會燙傷食道,反覆燙傷會增加食管癌的發生風險。

在刨除吸煙飲酒等因素後,飲茶與癌症發生風險之間的關係顯著下降

三、專家提醒:真正致癌的是這4種茶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表示,日常真正應該少喝的是這幾種茶。

濃茶:濃茶內有豐富的茶鹼、茶多酚成分,會給胃腸道帶來很強的刺激性,容易引起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出現,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

過燙茶:溫度>65攝氏度的茶水會導致食管黏膜被燙傷,反覆燙傷則會顯著增加食道癌變的風險,建議日常喝茶要喝溫的。

霉變茶:霉變的茶葉內很可能含有黃曲黴素,而黃曲黴素是個很強的致癌物,食用後容易導致身體中毒,患癌風險也會增加。

焦味茶:茶葉在過度烘烤後會產生焦味,這類茶葉不僅營養價值大打折扣,還可能有一定的致癌物存在,食用後對健康不利。

四、茶葉對身體的好處,如何發揮到最大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秘書長谷傳玲指出,喝茶對於降低三高、中風以及死亡風險均有一定的好處,但在喝茶的同時也有不少的注意事項,做好這些事才能將茶葉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1、儲存好茶葉

茶葉要注意密封儲存,放在避光的地方,短時間內不喝的茶葉最好抽真空冷凍,這樣做可以避免茶葉內的茶氨酸、茶多酚流失

2、多喝淡茶

濃茶內的咖啡因含量較高,長期飲用容易給胃腸道帶來不良刺激,還會影響到正常的睡眠,對健康不利。另外,茶葉內含大量的鞣酸會影響鐵的吸收,容易誘發缺鐵性貧血。

3、沖泡溫度要適宜

建議綠茶要用80攝氏度左右的水沖泡,紅茶、烏龍茶可以用沸水沖泡,這樣做泡出來的茶更好喝。

4、喝溫茶

燙茶容易灼傷食道,對健康較為不利,建議日常喝茶要放溫了之後再喝,不燙嘴為宜。

適當喝茶對健康有一定好處,但在喝茶的時候要做好上述的注意事項,避免因為不當的飲茶方式影響健康。

參考資料:

[1]《復旦大學研究:茶葉是打通人體經絡最有效的食品?》.iNature.2021-09-13

[2]《茶和咖啡到底能不能防癌?喝多了真的會失眠嗎?》.醫世象.2021-08-17

[3]《喝茶的確能降低心血管風險,但這 4 種最好別喝!》.科普中國.2023-08-0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