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經濟正加速回歸到正增長軌道

2022-06-27     人大重陽

原標題:劉英:經濟正加速回歸到正增長軌道

劉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務委員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員)

伴隨全國加速復工復產,我國經濟出現明顯拐點,經濟正加速回歸到正增長的軌道上來。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我國工業生產由降轉增,裝備製造業回升更加明顯。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環比增長5.61%。

同時,中國吸引外資量質齊升,在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吸引外資國以來,外商投資持續攀升。外資對華投資的增長表明對中國經濟的看好,對中國市場看好。今年前五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5642億元,同比增長17.3%。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42.7%。來自韓國、美國、德國的投資分別增長52.8%、27.1%、21.4%。

強化宏觀調控,以超常規舉措穩經濟

疫情進入第三年後,三期疊加和三重壓力的共同作用令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外有俄烏衝突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所帶來的輸入性通脹壓力,內有奧密克戎的多點散發,四月份開始中國經濟步入下行通道,但伴隨全國多地加速復工復產,5月份我國製造業PMI回升至49.6,已接近50的榮枯線。伴隨中央和地方重振經濟政策加速推出落地,穩就業、穩增長的政策措施超常規發力,中國經濟增長潛能與動力正被全面激發,短期受到疫情抑制的經濟,如海綿吸水,加速回彈和上行,預計6月中國經濟將出現拐點,並步入全面增長的軌道。

4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後,我國各部委、各省市穩增長的經濟政策措施快速大力地推出。特別是在10多萬億元的超常規模刺激措施帶動下,各地積極出台配套措施促增長。有超過十個城市出台穩增長激活力一攬子措施,僅在5月29日,就有上海、青島、南京、西安等地分別發布穩增長方案。5月31日,國務院推出了6類33項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簡稱一攬子措施),各部委各地更是爭分奪秒出台加快推進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全國各地加速復工復產進程,消費、投資、出口等經濟增長動能正在加速釋放。進入6月份,通過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逆周期調節與跨周期調節基礎上,做好增量政策,增加有效投資、大力促進消費、穩固供應鏈產業鏈,穩定外貿外資,強力扭轉了經濟下行勢頭。

受到衝擊的經濟體需要強力刺激以激發動力,我國正以超常規的經濟刺激作為支點來推動今年中國經濟總量邁向120萬億。要實現此一目標,不僅要逆周期調節和跨周期調節相結合,而且要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控密切配合,強化相機調控和區間調控,強力拉動經濟增長。

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貨幣政策協同發力穩增長、穩就業。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2.64萬億的減稅降費正以留抵退稅等方式直達實體經濟。3.65萬億地方專項債6月發放完畢並加快使用。財政加大支持量大面廣關係就業民生的中小微企業。

穩健的貨幣政策不僅不跟隨美聯儲加息,而且有降准降息普降甘霖的政策空間,還有預計達數萬億元的小微貸款和專項再貸款等結構性工具,促進小微企業發展、科技創新,促進普惠養老、交通物流等發展。

今年新增政策性金融貸款8000億,用以支持製造業、綠色產業等的發展,以數千億貸款有效支持民航、汽車等產業。與歐美高通脹不同,我國前期沒有大水漫灌,通脹可控情況下,我國央行有充分的政策空間和儲備工具,而財政也可以發特別國債。財政、金融、發改等多部門協調發力將發揮政策疊加效應穩增長。

拉動有效投資,促進經濟起飛

資本形成總額在我國GDP中占半壁江山,成為經濟增長穩定器,今年前5個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20.6萬億元,同比增長6.2%。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5.8%、11%、4.1%。高技術產業投資大幅增長20.5%,從領域看,除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4%外,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7%,製造業投資增長10.6%,其中裝備製造業投資增長20.6%。伴隨多地調整房地產限購限貸政策,房地產投資轉正也指日可待。以有效投資穩增長,資本形成總額今年有望完成60萬億元,有效投資將直接扭轉經濟下行趨勢。我國正在加速推進「十四五」期間102個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其中包括2600個重大項目,各地還儲備了數萬個專項債項目。同時伴隨RCEP落地生效,全球最大自貿區建成,也將有力促進相關投資。

在投資三駕馬車中,新老基建將適度超前規劃建設,並滿足產業升級需求。一攬子措施提出新增3000億鐵路債券,新增農村公路3萬公里,加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等。我國作為製造業大國,在數字經濟時代,加快智能製造投資,以科技創新帶升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新經濟、新動力蓄勢待發,大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帶動有效投資,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日前推出的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也提出21項舉措,見效快的新能源投資有力拉升我國經濟。

房地產投資發揮穩增長的不可替代作用。伴隨近年城鎮化率每年一個百分點的提升,大量新市民的住房及改善型住房的需求湧現,房地產在拉動有效投資、增加土地財政和穩增長還可以發揮作用。從4月2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支持各地從實際出發完善房地產政策以來,首貸房貸利率已下調,有超過30個城市出台放鬆限購和提供補貼等支持政策。在房住不炒的前提下,房地產投資正在有力拉動上下游數十個產業發展,起到促進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的作用。

全力促進消費,穩就業穩增長。消費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引擎,今年前五個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17萬億,同比下降1.5%,5月份儘管依然下降但是降幅收窄,全國幾乎所有省市都快速推出刺激消費舉措,支持汽車、家電等消費加速恢復,僅杭州一地就拿出數億消費券支持消費。深圳一次拿出1億元,促進6月底前的電子產品和汽車消費。上海一次推出4萬個汽車購買指標,大力度促進消費快速增長。除傳統消費方式外,電商特別是跨境電商等創新消費方式和消費模式,也在拉動消費增長。作為「頭馬」已經開始拉動經濟增長。在超10萬億的經濟刺激下消費將快速增長。

我國不僅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而且通過提高供給質量與效率還可以滿足各類消費及消費升級,推動消費的增長。促消費就要增收入,增收入就要穩就業,我國有超過1.5億的市場主體,其中占比九成以上的民企和中小微企業正是解決城鎮就業的主力軍,中央和地方針對民企、小微和個體工商戶推出了多項穩崗就業舉措,以穩就業促消費。

區間調控下限是穩就業穩增長,上限是防通脹。在上年我國宏觀槓桿率下降8個百分點基礎上,今年我國可以適度提高宏觀槓桿率,包括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槓桿率,這有助於促進消費和投資。通過各地發消費券甚至給低收入人群發錢等舉措,今年最終消費支出有望到50萬億,開啟消費主引擎拉動經濟增長。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升,穩外貿外資

今年前5個月,貨物進出口總額達16萬億元,同比增長8.3%,5月大幅增長9.6%。伴隨RCEP的落地,全球最大自貿區的建成,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實現,將進一步穩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吸引外資外企和擴大消費。全國統一大市場正從基礎制度、空間規模、監管執法等方面加快構建,通過更好發揮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數據等要素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確保產業鏈供應鏈通暢。以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更具規模的大市場、更有韌性的中國經濟、更有活力的創新精神吸引外資外貿企業。美聯儲加速加息也有助於我國增加出口,今年進出口有望突破40萬億。

穩增長、穩就業、控通脹

高效統籌協調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是系統工程,在多約束條件下中央及地方穩增長、穩就業控通脹的政策正在加速落地落實落細。疫情兩年來我國經濟年均增長5.1%,正是在控制好疫情基礎上實現的穩增長。針對人口基數大、密度大、步入老齡化的國情,我國全力實現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目標。堅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就是「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常態化防控好疫情的同時,多地加速復工復產和重振經濟。上海從6月1日開始以超常規的力度措施加快經濟恢復與重振。日前上海發布8方面50條措施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促進汽車、住房等耐用品消費。廣東等地發布支持經濟的131項措施。各地通過精準施策,消費大幅上升,帶動去庫存和有效投資,經濟強力扭轉下行勢頭,步入正增長軌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9a9dc62bcaa2c7bc0e51c12523bde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