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治區氣候中心監測,4月份全疆大部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北疆大部、南疆西部山區降水量較常年偏多到偏多,其餘地區偏少。當前兵團冬小麥整體處於拔節期,南疆少數處於抽穗期;玉米處於出苗期。
一、當前糧食作物病蟲害發生動態及預測
(一)小麥病蟲害
1.小麥白粉病:預計5月中上旬在田間流行發生,北疆第四師、六師、七師、八師局部感病品種偏重發生。
目前白粉病在北疆各師市均有發生,整體處於零星發生階段。抗病性較弱品種較上年同期發病偏早,發病率為1.5%~2%。
2.小麥鏽病:預計5月上旬進入小麥鏽病高峰期,在北疆第四師、七師局部感病品種中等偏重發生。
目前主要以葉鏽病在田間零星發生,北疆麥田整體病葉率在1%以下,部分密植品種抗病性弱的地塊發病偏早、偏重。
3.棉鈴蟲:越冬代羽化明顯偏早,世代交替嚴重。預計5月上旬麥田一代棉鈴蟲進入危害高峰期。
北疆越冬代棉鈴蟲羽化期偏早20天,南疆偏早2~7天或持平。其中:北疆第七師124團4月18日始見,較上年和歷年分別偏早26天和20天。南疆第二師29團4月19日始見越冬代成蟲,較上年和歷年分別偏早7天和2天;第三師4月16 日~21日燈下誘蛾6頭/盞,始見期較上年和歷年持平。
4.三點斑葉蟬:預計5月上旬三點斑葉蟬進入危害高峰期。目前在北疆局部麥田發生,據第七師129團調查,危害率達5.5%,新發葉片有受危害後的白色斑點。
5.小麥蚜蟲:預計5月上中旬進入發生高峰期,整體中等發生。目前在南疆第三師麥田零星發生。
6.小麥薊馬:預計小麥揚花期進入危害高峰期。目前在第五師局部零星發生。
(二)玉米病蟲害
1.玉米螟:預計北疆大部區域 5 月上旬進入玉米螟化蛹高峰期,5 月下旬進入羽化期,預計一代玉米螟在北疆第四師、六師、七師、八師中等發生。
各師市春季剖稈蟲量均高於上年。其中:第四師71團平均有蟲稈率7.3%,百稈活蟲 6 頭;第七師124團平均有蟲稈率18%,百稈蟲口20頭;第八師平均有蟲稈率 6%。
2.地下害蟲(地老虎、蠐螬):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糧食種植面積增大及今春氣溫偏高,預計糧食作物地下害蟲發生量較上年偏高,在北疆第七師、八師中等發生。
據第七師129團監測,4月16 日~19日燈下誘集地老虎5頭,較上年偏早7~10天;銅綠異金龜、暗黑腮金龜燈下日誘集量20頭,較近年和歷年均偏高,田間幼蟲蠐螬量發生量較歷年偏高。
(三)農區蝗蟲:北疆各師土蝗於 5 月上旬逐步進入羽化始期,5 月下旬進入羽化高峰期,整體中等發生。
目前兵團土蝗常年發生區域僅在第四師始見蝗蝻,其他各師尚未孵化。第四師67團土蝗3月16日始見,較上年偏早1天。目前蝗蝻1齡期,主要在河灘、草灘等農牧交錯區發生,平均發生量 3 頭/m2;未見亞洲飛蝗發生。
二、近期植保工作建議
在兵團農作物種植結構和種植模式調整的大背景下,2024 年糧食作物病蟲害發生趨向嚴重化和複雜化。各師市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的現代植保理念,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技術指導,科學使用農藥,堅決遏制重大病蟲害暴發危害勢頭,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損失,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一)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各師市加強糧食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工作,重點對小麥鏽病、白粉病、棉鈴蟲、玉米螟、三點斑葉蟬、麥蚜、麥薊馬、蝗蟲、地下害蟲(地老虎、蠐螬)等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預警,強化植保信息報送,堅持重大病蟲害信息定期報送制度,科學分析病蟲發生動態,及時發布預報信息指導決策和防治。
(二)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化學調控技術。一是堅持採取綠色防控技術,及時安裝擺放理化誘控設施,使用殺蟲燈、性誘器等誘殺棉鈴蟲、玉米螟、地老虎越冬代成蟲;利用色板誘殺麥蚜、薊馬。二是加強田間栽培管理,適時開展冬小麥控旺促弱工作。在小麥拔節至孕穗期及時噴施一遍生長調節劑,科學水肥運籌,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逆、抗病能力。三是做好生態調控、保護及利用天敵。
(三)加強科學用藥指導。一是在病害防治方面,重點對小麥鏽病、白粉病做好預防和防治,在發病初期使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丙環唑、烯唑醇殺菌劑防治;二是在蟲害防治方面,重點抓好棉鈴蟲、玉米螟、三點斑葉蟬、小麥蚜蟲、薊馬、地下害蟲的防控,其中蚜蟲、薊馬、三點斑葉蟬使用啶蟲脒、吡蟲啉、噻蟲嗪等藥劑防治,棉鈴蟲和玉米螟在卵孵化高峰期和1~2齡幼蟲期,採用棉鈴蟲核型多角體病毒、蘇雲金桿菌等藥劑,3 齡及以上蟲口採用氯蟲苯甲醯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藥劑防治,地下害蟲使用吡蟲啉、氯蟲苯甲醯胺等藥劑防治。
(四)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各師市認真履行農藥市場日常監管職責,加強科學用藥指導,強化對職工用藥技術培訓,提高職工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意識,提升兵團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
來源:兵團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圖文編輯:天山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