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這種「慘烈」的經歷:嘴角、口周動不動就出現一片紅腫的小水皰,火辣辣的又癢又疼,有時候這些小泡還會一邊流黃水,一邊結痂,一邊裂開,而且這些水皰經常是一加班就長,一到經期就長,甚至有些人從小到大一直反覆長……
不少人以為自己是「上火」了,其實,這些小水皰是單純皰疹。單純皰疹病毒一旦感染,便無法清除,會終身攜帶,並且還具有傳染性。
那麼,日常生活中大家該如何預防和避免感染?本文進行詳細分析。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單純皰疹是什麼?
「單純皰疹」不是說皰疹很單純,而是一個固定搭配的疾病名稱,指的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後的疾病,最基本的皮疹類型是水皰,所以病名裡面有提到「皰疹」二字。
不過,這裡要說明的是,單純皰疹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這和感染的單純皰疹病毒類型關係也比較大。
如果是1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主要是通過口腔接觸傳播,引起口腔內或口腔周圍的感染,只在很少數情況下感染其他部位。當出現嘴唇和周圍的單純皰疹時,我們也稱作「唇皰疹」。1型單純皰疹病毒是最普遍的類型,大多數人長的單純皰疹都拜它所賜。
如果是2型單純皰疹病毒,那麼主要是通過性生活而傳播,引起的單純皰疹叫做「生殖器皰疹」,醫學界把這種皰疹定義為性傳播疾病。這種感染在普通群體中會少見得多。
單純皰疹有何症狀?
大多數人感染了單純皰疹病毒不會出現任何症狀,或只出現輕微症狀,但也有一部分人會出現比較明顯的症狀。
1
為什麼有些人會無症狀?
無症狀情況也就是說,感染病毒不代表就一定是患病了,由於我們人體具有免疫力,很多時候,大多數人都能夠和這種病毒「和諧共處」。
也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感染了這種病毒,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通過什麼途徑感染的這種病毒,只有專門去做檢查的時候才被發現。
其實,病毒不引起症狀和疾病的現象,特別普遍。除了單純皰疹病毒外,還有很多的病毒,比如皮膚上的人乳頭瘤病毒、呼吸道黏膜上的鼻病毒、胃腸道黏膜的腸道病毒,都有可能不會引起任何異常表現,所以並不需要過度恐慌。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
有症狀的情況下主要表現是什麼?
如果出現症狀,常見的情況是下列幾種(限於篇幅,這裡就不討論少見的表現了)。
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爛嘴角」,更規範的稱呼是「單純皰疹」或者「唇皰疹」。
不過也要提醒的是,大家所說的「爛嘴角」,不是嚴謹的概念,有時候也用來指代其他問題,比如說口角炎、舌舔皮炎甚至唇炎。
有數據顯示,感染 1 型單純皰疹病毒後,有大概 20%~40%的人會在嘴唇和口周區域反覆出現這種單純皰疹。
這種單純皰疹比較輕微,很少出現發燒、沒力氣之類的全身症狀。一般就是在嘴角、嘴唇或口周出現一小堆小米大小的水皰,出現水皰前的 24 小時左右,局部往往會有一些發作苗頭,比如疼痛、燒灼感、麻刺感或瘙癢,等起了水皰,後期還可能會演變為破損、滲水和結痂。
好多人誤以為這種問題是「上火」引起的,雖然可能會有燒灼感、火辣辣的感覺,但這並不是所謂的「上火」,而是單純皰疹發作了。
除了表現輕微以外,它的危害也比較小,因為即便不管,也可以不治而愈。這個說法也是有數據支撐的——有學者發現,如果不用抗病毒治療(比如外用或口服阿昔洛韋),這些單純皰疹引起的病變,會在 5~8 天內從水皰進展為結痂,然後痊癒,另外,疼痛這類症狀也會在 24 小時後自然而然地減輕。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上面聊的是 1 型單純皰疹病毒,如果是 2 型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則更容易引起私密部位的病變,這種一般稱作「生殖器皰疹」。常見的病變就是私處出現水皰、小潰瘍,一般也會有疼痛等感覺,而水皰也容易破裂、滲水和結痂。類似地,這種皰疹發作前超過半數的人會有前驅症狀,比如說局部輕微的麻刺感,臀部、腿部和髖部有輕微電擊樣的疼痛。
和唇皰疹不一樣的是,生殖器皰疹要少見很多,且主要通過性生活傳播。對於 2 型單純皰疹病毒,美國前些年的數據顯示,總體有 15.7%的人血清檢測陽性(且大部分是無症狀感染),見下圖:
美國人口不同年齡和時期的 2 型單純皰疹病毒血清陽性率(整理自參考資料)
和唇皰疹一樣的是,復發的生殖器皰疹,不治療的話,也能自愈,及時治療的話,痊癒會更快。
總結下來就是,如果疑似有唇皰疹或者生殖器皰疹,建議及時規範就醫,積極進行正規抗病毒治療,不用過於擔心。
病毒無法清除,我們能做什麼?
我們確實不得不接納一個事實,那就是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人體後,確實難以消除。這些病毒會進入潛伏狀態,有一定的機率會出現再次激活,引起病變,導致復發。
「根治」的想法,對單純皰疹病毒行不通,它不吃這一套。不過我們並不是束手無策,要是能夠做好一定的預防工作,其實是可以很大程度減少傳染和復發風險的。那麼,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呢?可以參考下面的一些思路。
1
減少復發的思路
如果已經出現過皰疹,為了減少復發,可以做的是:
2
減少傳染的思路
單純皰疹病毒有傳染風險,如果正在發病、有症狀,傳染風險就更大,如果暫時沒有症狀,也有可能傳染,不過風險會小很多。
傳染的途徑主要是直接的皮膚、黏膜接觸,其次是間接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為了減少傳染,患過單純皰疹的人平時可以做的措施是:
3
避免感染的思路
大多數單純皰疹病毒感染來自於親密接觸,因此,有皰疹的家人是風險最大的傳染源。如果還從來沒有感染過,為了避免未來被這種病毒感染,可以做的是:
希望今天的科普知識能夠幫助大家更客觀、更理性地認識單純皰疹病毒,消除一些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懼,正確面對,積極預防。
參考文獻
[1] O'Connell D, Liang C. Autophagy interaction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1 infection. Autophagy. 2016; 12(3): 451-459.
[2] Xu F, Schillinger JA, Sternberg MR, et al. Seroprevalence and coinfection with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and type 2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8-1994. J Infect Dis. 2002; 185(8): 1019-1024.
[3] Bradley H, Markowitz LE, Gibson T, et al. Seroprevalence of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s 1 and 2--United States, 1999-2010. J Infect Dis. 2014; 209(3): 325-33.
[4] WHO. Herpes simplex virus.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rpes-simplex-virus
[5] CDC. Rhinoviruses. https://www.cdc.gov/ncird/rhinoviruses-common-cold.html
[6]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pidemiology-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of-herpes-simplex-virus-type-1-infection
[7]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epidemiology-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diagnosis-of-genital-herpes-simplex-virus-infection
[8]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treatment-and-prevention-of-herpes-simplex-virus-type-1-in-immunocompetent-adolescents-and-adults
策劃製作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作品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製|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者丨唐教清 皮膚科主治醫師
審核丨馮珺 大同煤礦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 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策劃丨鍾艷平
責編丨鍾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