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剛:大熊貓沒變,但華盛頓的心態變了

2023-02-27     人大重陽

原標題:丁剛:大熊貓沒變,但華盛頓的心態變了

作者丁剛系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2月27日環球時報。

美國傳來的大熊貓消息讓很多中國熊貓迷傷心不已。「樂樂」不久前突然去世,「丫丫」近來營養不良。經過中方赴美大熊貓專家組與美方專家的協同檢查,「樂樂」的死因初步確定為心臟病變。中美雙方目前正在積極協調,爭取儘快接大熊貓「丫丫」回國。

兩隻大熊貓的境遇讓人不禁聯想到動畫大片《功夫熊貓》。那是大熊貓在全球走紅的一年,8隻大熊貓從四川來到北京集中展出,為北京奧運會加油助威。

在《功夫熊貓》一片中,憨笨友善、和藹可親的大熊貓被描繪成無敵於天下的英雄。其中所透露的意味,當然不只是大熊貓形象的升級。

大熊貓被稱為中美友誼與合作的「形象大使」。1972年4月,尼克森總統訪華後僅兩個月,兩隻大熊貓就被送往華盛頓的國家動物園。這要比中美建交還早6年多。50多年來,大熊貓深受美國百姓喜愛,成為中美民間交往的重要紐帶。

2008年上映的動畫大片《功夫熊貓》可說是滿載著好萊塢藝術家對中國的想像。當大熊貓阿寶最終戰勝惡貫滿盈的魔頭大豹,拯救了整個和平谷,並成為真正的「神龍大俠」時,大熊貓的形象在美國可謂達到了巔峰。其現實背景是中國在2008年舉辦北京奧運會,201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中美關係在那段時間保持了穩定的發展。

觀眾通過這部動畫片看到的是,大熊貓從一個可愛友善的珍稀動物轉變成為一個力量型的英雄。當美國藝術家們把中國功夫與大熊貓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時,這或許就暗示了大熊貓形象在一些美國政治家眼中的另一個走向。在美國某些政客的「取景器」中,大熊貓本身似乎越來越「虛」了,而背後的「紅色中國」變得越來越清晰。

2022年年初,美國國會出現了一場圍繞大熊貓展開的政治風波。有國會議員將大熊貓「定位」成中國對美外交的宣傳裝飾品,稱中國用大熊貓來「遮蔽或軟化威權做法」,甚至還聯繫上了所謂的人權、新疆和台灣問題,並煞有介事地就此搞出一個提案。

大熊貓真的變了嗎?恐怕沒有。變的是美國政治精英觀察中國的心態。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擔心大熊貓在美境遇的原因之一。

一個有趣的比較是,大熊貓仍然是全球很多國家,包括美國老百姓最寵愛的動物之一。他們不會因為它來自中國就迷失了自己鏡頭的焦點,他們最喜歡的就是大熊貓憨態可掬、友善可愛的形象。

在泰國,去清邁動物園看大熊貓很多年來一直是孩子們最期望得到的「禮物」,有電視台前些年還專門開設了大熊貓狀態的直播節目;在日本,成千上萬的遊客為大熊貓「永明」「櫻浜」「桃浜」排長隊送行,園方還為它們舉行盛大的歡送會並在網上直播;在美國,「丫丫」的健康牽動著很多熊貓迷的心,他們紛紛在網上表達關切。去年年初,針對有議員提出的「熊貓提案」,美國國家動物園和保護生物學研究所在給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郵報與信使》的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在大熊貓項目中收穫的只有成功。」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但它同時也是世界皇冠級的珍稀動物。保護好大熊貓是中國人的責任。

幾十年來,中國人初心未變。2016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大熊貓從瀕危物種名單中移除。2021年,中國正式宣布,大熊貓從「瀕危」降級至「易危」。目前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00多隻。這是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一個大國對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及生態環境作出的重大貢獻,同時也體現了一個發展中大國對發展質量的追求。

中國能取得這樣的成果,也得益於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其中包括與美國專家在大熊貓生育技術上的合作。相信未來世界各地會有更多的人能目睹大熊貓的風采,也會不斷有人加入大熊貓粉絲的行列中來。大熊貓依然會作為友好熱情的使者,伴隨著中國和平發展的鼓點,活躍在世界舞台上。

聽說《功夫熊貓4》將在明年上映,我很好奇,在這一集中,大熊貓的形象將會得到怎樣的描繪?

(歡迎關注人大重陽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微信公眾號:rdcy2013)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6f464d7394b46ec91a4d534791e33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