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城》也在電視上結束了,但是結局並不理想。
從劇本、製作到說話的角色陣容,都算得上是一流的國劇。事實上,它在被視為國內職場劇風生水起的豆瓣,也獲得了7.6分的好口碑。
然而,在《掃黑風暴》等強勢劇集的掩護下,這部由孫儷,主演的有望成為爆款的口碑劇,無論是收視率、人氣還是播放量都顯得有些不足。
9月2日中午,孫儷還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一篇700多字的長文,告別《理想之城》,感謝導演劉進和編劇,以及「鄧先生一直在為蘇筱搖旗".吶喊
但即使有高口碑的加持和鄧潮的搖旗吶喊,一個關於國產職場劇的悖論依然在《孫儷:《理想之城》 是孫儷這幾年評分最高的劇,同時也是她自 《甄嬛傳》 以來主演過的收視最低的劇。》中得到體現
從《玉觀音》出道到現象級爆款劇《甄嬛傳》,再到後來的《羋月傳》1《那年花開月正圓》,孫儷一直被認為是觀眾女王。
《甄嬛傳》在兩家電視台的收視率雙雙破5%,而《羋月傳》則讓兩家電視台的平均收視率破2甚至接近3。
003010播出期間,兩站平均收視率突破2,最高觀看點達到3.78。連續39天蟬聯電視收視冠軍,視頻播放量突破130億。
孫儷上一部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也是職場劇。豆瓣6.2分,依然獲得東方衛視年度收視冠軍。相比之下,《安家》以7.6分不僅獲得了
未能達到預期甚至引發了關於孫儷本人的爭議:這位觀眾女王真的走下了神壇嗎?
但是《理想之城》口碑的人氣不夠理想。到底能不能真的怪孫儷?是孫儷不扛劇,還是專注事業的職場劇很難爆發?
口碑國劇,結局爛尾?趙顯坤吳紅玫的「深夜食堂」是最大敗筆?
總的來說,對於一部整體素質非常優秀的國劇來說,《理想之城》確實做了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結局。甚至可以說,全劇除了第一集和第二集過於專業之外,最受歡迎的就是大結局了。整個大結局中唯一精彩的一筆是陳明昊飾演的汪煬
在瀛海集團的董事會議上,一心要奪取政權的汪明宇,正準備幹掉被趙顯坤,冷落的趙顯坤汪煬,這時趕到了集團,但他在電梯里,在會議室門口沒有等到最後的結果。
當他看到孫儷,飾演的蘇筱,笑臉迎人的時候,他立刻猜到了最後的結局,然後轉身離開了,沒有遇到把他當哥哥的趙顯坤,但他已經不再把自己當哥哥了。
在這個中國式的職場亂象中,這顯然是輕描淡寫卻充滿人情味的話。陳明昊舉重若輕的表現讓汪煬更加充實和孤獨。
但除此之外,整個結局集幾乎就是一串bug。
網友提出的情節疑點至少有三個從豆瓣到知乎:第一,趙顯坤被汪明宇請「喝茶」到回公司反擊前後只用了幾天時間,這顯然不符合現實中企業老闆經濟問題的調查程序。
第二,最終的員工持股計劃顯然是一個烏托邦-style計劃。
作為一名商人,趙顯坤自始至終對雇員和老臣子毫不留情,盡最大努力為當局謀利。
他怎麼會同意一個這樣的計劃?就算他敢同意,正咬住他不放的董事會能同意嗎?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並沒有全員持股計劃的部分,編劇這記大招引發了觀眾的集體吐槽:編劇加私活也要講基本法吧。
當然這一切神奇的改編和趙顯坤吳紅玫從天而降的戀情相比,就都不算什麼了。
在此之前,兩人唯一的交往是趙董在吳紅玫的心機下送她回了一次家,而且一到地方趙董就把她的小心機看透了。
觀眾完全不能理解這場戀情為什麼會發生,又是什麼時候發生的。
當然原著黨會說書里也是這麼寫的。但原著這麼寫不代表原著就合理,觀眾的反應足以證明這個劇情安排簡直糟糕透了,對劇情毫無幫助還直接讓趙顯坤的人設坍塌,哪怕讓他愛上楊超越演的杜鵑都更合理也更有趣一點?劇情這麼安排是因為只能讓男二和女二談戀愛嗎?
相比這些,女主命運的改動倒是爭議不大,原著小說結尾是徐知平被開除,蘇筱當上了集團總經濟師,在職場鬥爭中獲得完勝,而電視劇中蘇筱的職位停在了副總經濟師,但相比原著蘇筱的人設變成更正能量了,這種改編總的來說依然在合理範圍內。
現在編劇透露已經有資方接觸,劇集存在潛在第二季。
如果有第二季劇集確實還有很多故事要講:吳紅玫和趙顯坤的感情線將如何發展?蘇筱夏明在歷經波折之後是否還會再度復合?天字號合併之後,瀛海集團在消除了內部隱患之後,是否會遭遇資本狙擊?
但我對劇集真的會有第二季表示高度懷疑,且不說許多觀眾看完大結局趙顯坤吳紅玫談戀愛都表示不想看第二季了,就算觀眾想看,孫儷是否會打破自己不演續集的定律也成問題,就算孫儷肯演,以劇集現在的收視率和熱度真的足夠支撐第二季的到來嗎?
從《理想之城》到《平凡的榮耀》,高口碑職場劇怎麼總是難出圈?
《理想之城》稱得上今年目前為止最佳的職場劇,劇集總算拍出了真正的職場,告別懸浮,回歸真實。
近年來,從觀眾到行業,乃至媒體,都在等待一部新的職場爆款劇出現,引領國產職場劇實現真正的升級,然而現實仿佛硬幣的兩面。
一面是國產職場劇開始接連出現口碑突出的佳作。
《理想之城》改編自若花燃燃小說《蘇筱的戰爭》,比起許多打著職場招牌談戀愛的偽職場劇,該劇並未將重點筆墨放在男女主的感情進展上,而是著力刻畫了一個真實職場。
在建築行業的表現上,不能說劇集沒有任何低級錯誤,但對於大企業職場環境和人事關係的表現,都堪稱精準,所描寫的職場鬥爭更是可圈可點。
以《白鹿原》《懸崖》導演劉進為核心的創作班底,追求的是寫實主義的風格。
該劇打光追求真實,人物穿著樸素,主演孫儷素顏上陣,帶有打工人特有的憔悴,全無多數國產職場劇中的女主濾鏡。
隨著劇情的推進,劇集幾乎涉及了各個職場角色,並通過不同的職場境遇,探究了當代職場人的普遍困惑——職場到底考驗的是人際關係還是專業能力?
一場審計風波帶來的矛盾升級、高能反轉,完美展現了職場的複雜性。
然而對劇集職場部分過於硬核,也成為該劇遭遇詬病的一個原因。說得更直接一點,劇集沒能成為爆款的一個原因恰恰是職場部分拍得太好了。
因為該劇過於寫實的基調,提升了 「觀劇」門檻,深刻的職場刻畫,讓許多觀眾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引發了部分觀眾對現實職場的投射,反倒成為他們棄劇的原因,「平時工作太累了,不想下班還要看這麼真實的職場。」
而該劇去除濾鏡追求實感的打光,也被觀眾質疑打光太暗,演員皮膚顆粒感明顯,「不好看」。說白了,國產都市劇偶像劇式的柔光濾鏡備受吐槽,無形中也形成了觀眾新的審美,再回到真實的打光風格,觀眾已經不習慣了。
可以作為對比的是2019年同樣由劉進導演的《精英律師》。
這部由靳東、藍盈瑩主演的律政題材職場劇推出後,一度被觀眾吐槽是一部「都市懸浮中年偶像劇」,最大的硬傷是台詞和人設過於懸浮,更被質疑編劇毫無律師背景,多處細節嚴重違背律政常識,最終豆瓣評分只有5.3。
正是這麼一部口碑不佳的劇集,2019年底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在兩大衛視平台播出後,幾乎囊括了播出期間衛視劇的單日收視冠軍,無論收視還是熱度表現,都高於《理想之城》。
與《理想之城》類似遭遇的,還有劇集男主趙又廷和白敬亭主演的《平凡的榮耀》。
這部以一線城市金融職場中的白領人群為主要人物,播出期間憑貼近職場現狀和心理狀態的劇情和人物塑造備受觀眾好評,最終也得到了豆瓣7.6分的劇集,同樣遭遇了叫好不叫座的困境。
該劇導演呂行曾公開表示該劇刻意摒棄了愛情線,純粹地呈現一個職場故事「會跟觀眾的心理預期,或者跟一些電視劇所標榜的『職場劇』有所差距。」
結果就是這部製作精良、陣容華麗、集體演技上佳的劇集收視和網播量均未達爆款標準。
從這些劇集特點看,普遍給觀眾以職場代入感,劇情快速推進,不拖泥帶水,主動捨棄了以狗血製造話題的手段,降低了愛情戲的比重,讓主角專注搞事業,最終也都在贏得口碑的同時,遭遇了受眾相對狹窄的問題。
說白了,別看觀眾日常吐槽國產劇太狗血,太多談戀愛的戲份,事實卻是國產劇缺了談戀愛和婆婆媽媽的戲份還真出不來爆款。
都說孫儷跌落神壇,我卻要給收視女王點贊
許多營銷號為《理想之城》沒爆找到了一個最簡單的解釋:劇集收視未達預期,當然就是因為主演孫儷不扛劇了。
還有人質疑孫儷演技下降。
可是國劇女演員中,我還真找不到比孫儷更能演好蘇筱的演員。
編劇也認為蘇筱是全劇最難寫的角色之一,「因為她是主角,要承擔著正面引導的作用,但如果寫得過偏,整體就會非常臉譜化。這個角色不僅難寫,而且難演,」,在創作出前十集的劇本後,製片人問她希望誰來出演這個角色,她說:「孫儷。」
製片人笑著說:「你就做夢吧,每個項目都想找她演,但全國只有一個孫儷。」
但孫儷還真成了劇集主演。
她自己說是在2019年年底才拿到劇本,當時劇本還沒有寫完,只給了她前面20集。看完劇本後,孫儷和製片、導演見了一面,表達了對劇本的喜愛,但堅持要看到完整的劇本,而且劇本不垮的話,才願意接這部戲。
現在劇集播完了,編劇認為,」孫儷演得非常出彩。」
有些觀眾說孫儷的演技過於雷同,蘇筱演得跟《安家》的房似錦過於相似,但兩者明顯有不同:房似錦也有一股衝勁,但她的衝勁里更多是利己的小聰明,最愛找規則中的漏洞。
而蘇筱是一個特別軸的人,哪怕屢屢碰壁,屢屢遭陷害,她依然希望遵守所有的規則。說白了這是一種阿甘式的執著。
怎麼會一樣呢?
但問題來了:孫儷的表演沒問題,劇集除了大結局整體相當給力,那為什麼沒有成為爆款?
但真正該問的問題是:真正專注搞事業的職場劇,多久沒出過爆款了?
答案是,上一部女主專注搞事業的爆款劇,大概要算到30多年前的《外來妹》、《公關小姐》,這些劇集中雖然也有愛情戲份,但核心劇情依然是當年的新一代女性在時代大潮中,找到自己職場位置、迎接重重職場挑戰的故事。
可是這類劇集當年大獲成功,或許和時代氛圍有關,對於許多觀眾來說,這些劇集本身,就是時尚潮流的一部分。
然而這股專業職場劇的浪潮劇的浪潮在最近十年已經漸漸式微,進入2012年,改編自崔曼莉「最激勵人心職場生存小說」《浮沉》的同名電視劇,由之前打造過多部都市劇爆款的導演滕華弢執導,演員是當時處於人氣巔峰的張嘉益、白百何,最終劇集口碑不俗,張嘉益憑該劇獲得了白玉蘭最佳男演員獎,但收視卻遭遇滑鐵盧,市場已經用最現實的方式宣告:專注職場內容,已經很難生產出國劇爆款了。
近年來一個有關國產職場劇的日常討論時:好好的職場劇,為什麼最後都拍成了談戀愛嗑CP的言情+家庭倫理劇?
去年的熱門劇 《安家》就將原生家庭、三角戀、婚外情等作為了故事主線。
這些年的爆款國產職場劇大多成了披著職場的外衣,談著瑪麗蘇戀愛的言情偶像劇。
為什麼這類懸浮職場劇橫行?關鍵是仍然有數目可觀的粉絲願意為這些劇集買單。
《安家》開播不到五天熱搜登頂,最終拿下了東方衛視收視年冠,網播量也非常可觀,原因是編劇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了社交網絡傳播的因素。
國產職場劇變遷的背後,一隻看不見的手,其實是中國電視劇觀眾的代際轉移,當觀眾大盤已經從80後遷移到了90、95後,甚至是00後,這屆主流電視劇觀眾對「爽感」、話題度的強調和追捧更加強化了。
雖然許多職場劇被網友吐槽劇情雷人、職場刻畫膚淺,但卻恰恰是憑藉劇情狗血和壓中話題,取得了不錯的點擊,甚至有的還能獲得S級項目的播放量。職場的感受人人各異,很多觀眾是get不到的,而外化的極致矛盾卻更加老少通吃。
說到底,國產劇要成為爆款,關鍵還是贏得足夠的下沉市場,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高口碑職場劇口碑和話題討論熱度不俗,卻無法成為大眾爆款,因為它的主要觀眾為居住在一二線城市,學歷在大學以上的觀眾,但這部分觀眾人數始終是有限的,最終劇集還是難以破圈。
相比之下,許多偽職場劇憑藉精準營銷+新一代觀眾喜歡熱搜式創作上收割一波又一波話題紅利,卻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成績。
對於製作方來說,職場劇有沒有職場不重要,只要出爆款就賺了。
國產職場劇大多都只是「掛羊頭、賣狗肉」,內里是根深蒂固的「都市言情劇」或者「職場爽劇」,正源自於此。
但這正是孫儷和《理想之城》值得佩服的地方,她和劇集都選擇了不向爆款定律低頭,結果也果然付出了代價:劇集沒爆,孫儷被質疑跌落神壇。
這樣的結局,顯然不符合許多業內人士的爆款「理想」,但卻更符合讓國產職場劇進步的理想。
說到底,劇集最精彩的部分在於:終於讓「職場」本身成為職場劇里真正的內核,而非裝飾門面做的「外殼」。
職場劇當下依然難以成為大眾爆款,破圈困境依然存在,但只有更多《理想之城》這樣的高口碑職場劇出現,觀眾的審美才會漸漸改變,職場劇的突圍才終會到來。
所以就算這次孫儷沒有延續自己的爆款記錄,我依然願意為了她和《理想之城》的 「理想」點贊。
作為收視女王的孫儷也許輸了這局,但作為演員的孫儷,沒有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615f68e8024fa5b6fca9c897fe0c4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