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長期政治經歷中,我曾經擔任過國家的大部分重要職務,但我毫不遲疑地承認,我目前擔任的職務是我最喜愛的。權力,如果被用來對同胞作威作福,或者用來增加個人的虛榮,就應該被認為是卑鄙的,但是,在國家危急存亡之際,當一個人相信自己知道應當發布何種號令的時候,執掌權力就是一件幸事。在任何活動範圍內,第一號職位同第二號、第三號或第四號職位是無法相比的。」
01.
就在英帝國的首相張伯倫從慕尼黑回來了僅僅六個月之後,歐洲的戰爭就爆發了,納粹德國的新任元首希特勒「不再索取新的領土」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伊始第一個謊言,這個謊言顯然騙過了英帝國和法國,也把張伯倫永遠留在了那一段歷史上,但是讓張伯倫成為的並不是救世主,而是一個被欺騙者,有人認為張伯倫是謙謙君子,因為自己的講究道德而被欺騙,有的人則認為張伯倫歸根結底就是一個蠢蛋,他用自己對納粹德國的姑息縱容最終養虎為患,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張伯倫舊照
但是事實果真如此嗎?張伯倫果真像外界看上去的那麼簡單明了嗎?我們人人都知道,大國之間的外交活動可從來不是彬彬有禮的請客吃飯,可不是朋友之間的人際往來,更不是大學校園和學校課堂上的道德辯論以及言傳身教,道德外交顯然靠不住,至少在英帝國這裡完全沒有市場,「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外交名言正是來自於大英帝國。
慕尼黑會議舊照
英帝國的外交非常簡單,是內在邏輯上的非常簡單,那就是沒有敵人或者是永遠的朋友,在國家的觀念道德之中,只有利益是永恆不變的,追求利益的極端現實主義一直都是英帝國追求的最高目標,我們可以通過幾個例子便略知一二,可以稍微了解一下英帝國的外交方法和策略。比如說英帝國曾經為了貿易的逆差,在遠東地區大肆進行鴉片貿易,誰都不能說鴉片貿易是道德的,可是英帝國依舊是選擇了這一條邪惡的方法,英帝國也是憑藉著這個在短短的二十年內連續兩次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清帝國,徹底開啟了中國的百年國恥。
英帝國殖民畫作
除了在遠東地區之外,英國在印度可謂是鮮血淋淋,英帝國在印度的紡織品政策完全把印度變成了自己的血汗工廠,同樣是一種極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英帝國正是憑藉著這種不道德的手段徹底掃清了自己的競爭障礙,讓英帝國成為了一個範圍遍布全球,勢力最為龐大的全球性的紡織品出口大國,可以說在這一片市場上,英帝國用自己的殘忍和卑劣讓自己做到了一家獨大,這也是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歷史事實。
02.
從這兩個簡單的小例子就可以看出來道德外交這個詞彙跟英帝國完全沾不上任何聯繫,也沒有任何一點可以讓英帝國產生興趣,所以說用道德的視角來評價或者是看待英帝國首相張伯倫的人們其實忘卻了這樣一個基本的事實,那就是個人層面上的道德觀和集體層面上的道德觀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管理學嘗試,張伯倫在當時作為英帝國的掌舵人,要知道在那個時候英帝國還沒有完全走下神壇,依然是世界上當仁不讓的絕對霸主,張伯倫掌控的是這樣一個帝國,雖然說張伯倫在公開場合中一直是以一個忠厚長者,不慕名利的傳統英倫紳士的形象出現,其實對於現實主義的外交精神的使用才是張伯倫能夠攀登到帝國首相這個位置的關鍵因素。
張伯倫舊照
在張伯倫離開了人世之後的一段歲月里,他的日記、筆記、信件還有會議紀要的紛紛解密,一個形象生動的張伯倫才出現在了世人面前,對於張伯倫來說,有一個最為倚重的得力助手,那就是他的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也就是邱吉爾口中的「聖狐」,邱吉爾對於諧音梗的偏愛的確是到了一定程度,倆個人如果可以在工作當中親密無間,那就只能說明兩個人有著諸多的相似之處,哈利法克斯同樣是現實主義外交手段的高手,而且哈利法克斯是一個特殊的人,那就是哈利法克斯其實是一個殘疾人。
哈利法克斯舊照
許多人都知道哈利法克斯和許多英帝國的上層人士一樣,非常喜歡在鄉間狩獵,享受追殺獵物的快感,但是哈利法克斯的左臂先天性的萎縮,這就給他的愛好增添了許多困難,但是哈利法克斯硬是突破了重重阻礙,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絕活,這個人的強大意志可見一斑。
03.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哈利法克斯雖然身在行伍,最終在從部隊里退役的時候已經到達了少校的雋星,而且不只是在軍隊里表現不錯,在退伍之後,哈利法克斯在政壇也是順風順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擔任過英帝國的教育大臣,還擔任過印度的總督職位,甚至還重新和軍隊搭上了聯繫,擔任過陸軍部的大臣職位,可以說是能文能武,文武兼備,在外表上來看,哈利法克斯一直都是謙謙君子,給人的觀感非常好。
邱吉爾與張伯倫
這就是當時英帝國外交方面的兩名主力,一個是張伯倫,一個是哈利法克斯,這二人一個看上去是忠厚長者,一個看上去是謙謙君子,兩個人都把自己的私下生活和工作分得很輕,看上去外表都比較文雅柔弱,但是在外交場上這兩個人都是極端現實主義的外交老手,這樣的二人組顯然不能用常人的道德眼光去評判,而且這二人接手的英帝國的現實情況也是非常特殊的,我們在以後會單獨分析。
參考資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史》
《邱吉爾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