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隨便用,自己交電錢,時隔36年,村裡種菜戶再發這樣的暖言

2024-06-12     微量城市看看看

#頭條創作挑戰賽#剛進6月份,我們這兒的小麥都收穫到家了。

天幫忙,人勤快,加上科學種田,小麥又獲得了大面積豐收,單產都在1000斤以上,大夥心裡都樂得像夏天吃下的蜜寶薄皮西瓜那樣涼甜透思。

我們家的那3畝6分地小麥也達到了單產1100多斤的好收成。

俗話說,春爭日,夏爭時,小麥收後種玉米,夏種的玉米可不好耽擱,遲播一天,晚收接近一個星期。

小麥在地里都熟的透好,農民剛收下來,大多數人都賣掉了。

種地賺了錢,投資種玉米的勁頭更大了,期待全年糧食取得大面積豐收。

農資店裡角角落落里攢動著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的農民朋友們,大家說著笑著,都憧憬著今年的豐收年頭。

我也和大家一樣,買了4袋玉米種,6袋控釋肥,小麥收完後的第三天就播到了地里。

農資買到手後,許多農民朋友們都開始播種玉米,他們是這樣想的,玉米種下地之後,一時天不下雨,就開始灌溉。

沒有水澆條件的農民朋友,都抱著等一等的態度,天天盯著天氣預報看個不停,期待落雨之前把玉米種上。

誰知天不作美,玉米種播下好幾天,天氣還是乾旱無雨。

原來機井,大溝里的那些水,越來越少,大夥尋思著,玉米種帶化肥,時間長不播,恐怕種子出現意外情況。

大溝,機井裡水哪撐得下那麼多台汽油機,水泵,電泵一齊往上抽。

我們地頭南的那條大溝下了七八個各種樣式的泵,一天多的時間水就被抽乾了。

只有兩三家把地澆完了,大多數農民澆了一半,或只澆個地頭就沒有水了。

看著毒辣辣的太陽,幾天不下雨的老天,望著旱著快要冒煙的地塊,又想著地里的玉米種,真是讓人干著急。

我的心情和大家一樣,一點沒有澆,更是心裡著急。

沒有水源,大家七言八語地說,都把澆地的希望寄托在賈老四的那台機井上。

賈老四在我們那段地里包了幾十畝地,用於種植大棚辣椒,土豆,花菜等經濟作物。

在我的眼裡,賈老四就是個怪人。今年都60多歲的人了,上沒有老的,下邊閨女兒都完成了兒娶兒嫁的任務。

讓我們村裡人羨慕的是,賈老四的閨女兒都十分優秀,都在外邊的大城市裡開公司,辦廠,成了公司的經理,廠里的老闆,家裡經濟十分寬裕。

賈老四的怪就在他是個離不開土地的人。

前幾年,閨女兒把他和老伴都接進了城裡,讓他在城裡生活,晚年享受幾年福。

過了不到半年,他帶著老伴非從城裡回家,承包土地,繼續著他的老本行大棚蔬菜種植。

妻子埋怨,兒子阻擋,他是全然不聽。

無奈之下,妻子跟著他回到農村老家,兒子又給他2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給戶家承包地錢,買窩弓,架電,還打了好幾十米的大機井。

眼下天干大旱,沒有了水源,都想用下他的那口機井,不過,大家都不想先開那個口。

這是什麼原因,大家都想起了那36年發生的事。

那是1988年,也是遇到了多年不見的乾旱,和現在的情況十分相似。

賈老四那時種植蔬菜,發展葡萄,開挖一片養魚塘,他在地頭上打了一眼大機井。

兩段地的100畝都是望天田,沒有播種機,也沒有水泵,汽油機等,大家都是用钁頭,小鐵釵,挖坑,填水,下玉米種,都是從家裡用水桶往地里挑水,用柴油鐵桶用地排里從家裡往地里拉水。

看到這種情況,賈老四放開了自己的那眼大機井,讓大家抽水抗旱點播玉米。

一連半個月,不僅他機井跟的那兩段地用他的機井抽水,就連老遠的地塊也用他的機井抽水抗旱。

那年的玉米真是神收,儘管玉米晚種了幾天,還是獲得了有史以來沒有的豐收,玉米比哪一年收的都多。

吃水不忘挖井人。秋收後大家分別以給錢,送物等形式向賈老四致謝,他總是微微一笑,婉言謝絕。

事過36年,大家依然是念念忘,他再不提要錢的事,誰也不好意思用。

我把大家的想法告訴了他。

他沉思了一會兒,對我說:「這次他收錢。井水隨便用,電費自己掏錢」。

他在電錶上寫上了自己的表號和微信號,誰用誰打錢。

大家都表示對賈老四的感激之情,開始排隊架機進經抽水抗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53fccc91bec4aa5f36279d6971744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