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520帶你成為百倍更值錢的智慧新女性
「預約」,與你聊聊天
文丨周沖
來源丨周沖的影像聲色(zhouchong2017)
你好,我是薇安姐。
疫情之下,各行業收緊,世界舞蹈日當天,傳來兩則消息,令人惋惜。
先是陶身體舞團宣布解散,後是楊麗萍的「雲南映象」藝術團解散。
兩者的解散原因相似——受疫情影響,團隊無力承擔運營成本,不得不解散。
此消息一出,多人淚奔難過,一個時代的記憶就這麼夭折,讓人不甘又無奈。
然而,疫情重壓下,這僅僅只是滄海一粟。
01
陶身體舞團創團14年, 曾把抽象又極簡的現代舞,帶到世界各地。
楊麗萍的「雲南映象」藝術團成立於19年,曾演出近七千場。
作為雲南的名片,是民族文化瑰寶。
曾經,它一開票,就座無虛席。如今,幕布拉開,卻空無一人。
這等失落,任誰都難以承受。
當然,這並非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疫情影響,團隊呈負支出狀態。無力生存,才是解散的真正原因。
宣布當天。
一向以堅強示人的楊麗萍。失聲哽咽,幾度拭淚。
她說:「沒了舞台,我們真的沒有辦法繼續生存下去。」
事實上,這並非《雲南映象》舞團首次解散。
2003年,非典爆發。
那時舞團剛組建,還很年輕。成立之初,抵禦風險力不足,摔了個趔趄。
於是,宣布解散。
時隔19年,困境重演,仍然解決不了,唯有解散。
團隊里的七成演員,從大山和田野里而來。好不容易走向大舞台。
現在又要各奔東西,另謀生路。
可見,誰的生活,都是意外橫生的舞台。
無彩排,無預演。管你是舞團,還是話劇團。
有差池,自己承擔。
危機來了,硬著頭皮,挺過去。
02
四月,劉畊宏以一舉之力,帶動雲健身熱潮。
人人打卡,全民開練。
其他明星,也沒閒著,扎猛子似的,一個接一個開直播,錄視頻。
保劍鋒,下蹲擊足。
張鈞甯,示範保姆級的開肩美背。
辰亦儒,並腿立踵跳,邊做邊唱。
雖說也是健身。
但辰亦儒的,卻爭議叢叢。
這個古早偶像劇的「亞瑟王」,真的很「會」。
他會利用情懷——
一現身直播間。先打開BGM,回憶殺氛圍拉滿。
會討好粉絲——
人家叫「女孩」,他叫每個粉絲「公主」。
「我的飛輪海女孩在不在?」「公主們,跟著我一起動起來!」
會在線下「跪」乞討關注和分享——
中途練累了,他停下歇息。
「幫我點個關注好不好?」「幫我分享一下,拜託拜託!」
說這話的間隙,他剛好呈跪姿。
進而打趣說——
「你們看我都給你們下跪了,你們就關注我吧。」
這還沒完。
眼看直播間沒多大動靜,他繼續鉚著勁兒自我「推銷」。
一言一行,透著尷尬和賣力。
然而即便是這樣,也有人不買帳。
「看到甜頭,你也來了是吧?」
「別消費飛輪海了。」
作為一個「半過氣」明星。
說出這些話,做出這些事,被罵,被嘲諷,倒不覺得他功利心太強,被迷了眼。
後疫情時代下。
大家都在變著法子謀出路。
明星們倒行逆施,疲於奔命。
不在意,是功是過;不關心,是譽是毀。好像,早就不成怪事。
03
近幾年來,因疫情及種種原因,影視娛樂業,元氣大傷。
IP失寵,資本撤足,製作減速。
打斷骨頭連著筋。
在一片影視寒冬下,迪麗熱巴說:「我已經8個月沒有拍戲了。」
曾華倩在線求工作。
陳奕迅直播哭窮。
所有人,都秘而不宣地干一件事兒——
設法恰飯。
電影咖,降級拍劇。
電視咖,打入網大,或混跡綜藝。
網劇咖,則被迫失業。
曾經一度有了些回暖趨勢。又因疫情零星爆發,一朝回到解放前。
2020年春節檔影片的票房,損失約60到70億元。
雪上加霜的是。
在那之後,全國電影院還集體消失了175天。
這種大環境下,資源少得可憐,演員想要重回巔峰,只能時刻嗅探市場。
知名演員都如此。
那常年在下游打轉的小明星呢?處境是否更堪憂?
張昊玥告訴你。她自稱38線小演員。
一上來,就說:「可能我們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有米(錢)。」
她現在待業在家,日日在熬「空窗期」。
有時為了省錢,不敢點外賣。買點菜,隨便翻炒幾下,就是一天。
她說,和她一樣的小演員,其實有很多。
狼多肉少的競爭殘酷程度,可見一斑。
疫情爆發後,活更少。
她其中一個同行,找了份副業——劇本殺店的DM。
沒有那份副業前,他接了部戲,拍攝周期3個月,談好的片酬是三萬。
但,各類雜七雜八的費用扣除後。
到手的,只有兩三千。
連基本的房租都繳不起。
18線藝人和頭部藝人的差別,可見有多大。
他們倆在一起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可能就是熱愛吧。」
話里,有自嘲,也有心酸。
影視大蛋糕,越來越小。
有人一口沒吃到,還被糊一臉。
有人連吃渣的份兒,都沒有撿到。
04
但相較於TVB來說,內娛藝人算是幸運的。
前陣子,在TVB舉行的某場頒獎典禮上,有個聲音顯得特別「不合時宜」。
「TVB可不可以給演員加點工資啊?」
她身穿綠色花西裝,踩著高跟鞋。
走到舞台中央,向領導喊話。
有人懵,有人喜。
喜的,是她身後那群TVB的藝人。
他們沒想到,之前一直愁苦水無處倒。
現在,73歲的老大姐汪明荃,竟然主動提出,簡直打響了後疫情時代藝人生存的自我保衛戰。
但後續是否有變化,還不知道。
據港媒爆料。
在TVB,即使是鄧萃雯和佘詩曼,也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因此, 古天樂作為香港藝人協會的會長,在疫情來臨後,曾對口幫扶過很多失業藝人。
這些失業藝人憑演出證,領取了8000元左右的的救濟金。
但儘管如此,他們的生存困境,並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最近有娛記爆料。
在疫情的影響下,香港約有600多名藝人,幾近失業狀態。
失業後,他們的前路,打上問號。
每個人,都被摁進苦海里,動彈不得。
幸運的,把陣地轉移到內娛,繼續尋求一線生機。
其他的人,只能轉行。
成年人的世界向來難逃「生計」二字。
明星如此,普通人也如此。
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
我知道一個朋友,是某Livehouse的主理人。
平日裡,他那塊場地的收入,就靠各地樂隊演出的分成。
經此一「疫」,演出咽喉被死死扼住。
樂隊沒辦法巡演,他家裡也揭不開鍋。
「難啊!Livehouse本來就小眾,現在倒好,三年了,行業徹底啞聲了。」
「談民謠,談搖滾,根本沒用。」
家裡一直不支持他干這行。現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停滯,他不敢告訴任何人。
口袋空蕩蕩,日子緊巴巴。東挪西借,揭債還債。
他說:「這是我最累,也是最小心翼翼的一段時間。」
身邊的人,幾度勸他及時止損。
他不信,依舊一片赤誠。抱著「搏一搏,單車變摩托」的想法。
天天熬,夜夜熬。
最終換來的,是滿地肥皂泡。
再美好的烏托邦,也會拜倒在現實跟前,一蹶不振。
新冠爆發,更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打臉上。
陣陣辣疼,宣告理想主義者的「消亡」。
病毒肆虐下,情懷根本喂不飽肚子,夢想也無法變麵包,太殘酷了。
05
正如托馬斯·弗里德曼所言:
「這將會是兩個世界——新冠以前的世界,與新冠之後的世界。」
被疫情偷走的這幾年,全國各地,九行八業,都在大洗牌。
裁員成常態,縮招成浪潮。
人走起路來,口袋裡也沒幾個銅板響。
安居?樂業?
好像成了奢侈品。
而「不得不」的,又何止上述這些人。
覆巢之下,沒有完卵。
幾乎在近段時間聽到的關鍵詞,都是「難」,「很難」,「非常難」。而疫情不絕,零星爆發。
每座城、每個人,都遭受著程度不一的衝擊波,讓工作與生活的節奏,被一再打亂。
大家愁前途,愁房貸、車貸,愁沒工作,愁錢......
壓力與日俱增。
疫情沒來臨時,很多人都會覺得歲月靜好。
但生活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在當前的困境里,誰都在尋找出路。
那麼,該如何破局?
首先,未雨綢繆,居安思危,多攢點錢,認真點工作。
不要高消費,不要亂投資,不要輕易辭職,不要讓自己囊中空空,也不要讓冰箱空空如也......
因為你不知道,危機什麼時候會到來。
記得讓自己有保障,讓家人有依靠,生活才得以支撐。
否則,很可能迷茫躊躇,慌不擇路。
其次,放平心態,樂觀應對。
要相信,任何困難,都會有辦法解決。
人心與人力是強大的。
只要心態樂觀,積極應對,總會有出路。
最後,未來可期,但變化猶有。
未來不可知,變數不可控。
生活走向何方,誰也不敢打包票。
但疫情也給了所有人一個提醒:虛榮不重要,圈子不重要,爭執不重要。
什麼重要?
錢、身體、家人。
所以,攢點錢,健好身,照顧好家人,就是一切。
就這樣吧,走穩點,活下去。
就是全部的意義。
願你們,也能擁抱未知,逆熵而行。
在困局之中,擁有一條光明的出路。實在不行,擁有一家人的快樂和健康。
今日文末評論區話題
疫情對你的影響大嗎?
說說你的感受。
你的每一條留言,薇安姐都會認真看!
本文作者:周沖,2015年離開體制,放棄公職,從事自由寫作。出版《我更喜歡努力的自己》等多部暢銷書。本文經授權轉自微信公眾號「周沖的影像聲色」(ID:zhouchong2017),關注周沖的影像聲色,這是一個文藝而理性的公眾號,以文藝的筆調,以理性的思維,剖析人間事與人間情。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對轉載、分享的內容、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供讀者參考,並請承擔全部責任!
【版權聲明】:圖文轉載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參考之用,禁止用於商業用途,如有異議,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
第13期【個人品牌創富營】火熱報名中!
好評爆棚的個人品牌課
手把手教你挖掘定位、孵化產品、營銷成交,變現實戰
更有教練一對一賦能,學姐督學
你將挖掘並放大自身優勢和價值
並有機會N倍賺回學費
如果你想打造個人品牌過上有結果的人生
那麼,這一定是你一生必上的課
特惠價名額已剩不多!即將漲價到1299元
PS:
向大家公布我的私人微信號,我會經常分享一些創業、工作、學員、團隊以及與家人的日常,很多人直呼看不夠。我每天只開放20個名額,有緣的人還會送你一份《年入千萬的財富手冊》,記得備註一個理由喔
92年深圳女孩買了2房一車,她的賺錢方法太值得借鑑了…
「忙到雞飛狗跳,依然一事無成」:背後的真相太扎心了……
「我家阿姨的女兒,嫁給了廣州3棟房收租的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