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
者
按
作者劉志勤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轉自6月17日「善哉賢話多」頭條號,原標題為《「熱鬧」不等於「繁榮」》。
從生產指數和市場效應來說,「熱鬧」還不代表「繁榮」。因為,「熱鬧」僅僅是市場的表像,而「繁榮」才是市場追求的實質價值所在。
本文字數約 2000 字,閱讀需要 3 分鐘。
今年五月份的經濟數據出台以後,不少機構和研究人員紛紛做出解讀。總的印象是,許多評論避低不避高,避差不避好,避弱不避強,避短不避長,以求營造出一個經濟形勢大好的畫面,力圖達到「氣可鼓不可泄」的效果。
令人高興,放心的是,國務院領導十分冷靜,清醒地認識到目前經濟發展的實質,看到了問題所在,並及時提出救市措施與方案,真真正正的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 會議特別指出:「直接影響我國經濟恢復進程」的主要因素有兩點,一是「外部環境更趨嚴峻複雜」,二是「全球貿易投資放緩」。正是這兩點「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恢復進程」。
值得慶幸的是,國務院領導清楚的看到了有關經濟數據中的「短處」,「弱處」,「低處」,「差」處。
有數據說話:1-5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9.1%,增加0.7%。特別是服務業收入增加6.9%。另外商業活動指數達到53.8%(預期為60.1%)。
當人們為服務業,特別是餐飲業在五一勞動節期間釋放出的市場效應而興奮時,很少有人談論製造業的表現,似乎有意無意迴避,擔心被批「哪壺不開提哪壺」。其實,這樣的心態大可不必,因為國家統計局和相關機構從沒有迴避製造業不景氣的事實。市場對此也早就有各種反應。
今年五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即PMI僅為48.8%,表現不盡人意。在受到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1個在擴張區間。而企業生產指數和訂單指數都低於市場預期和及格標準。
國家十分重視對製造業的投入和支持,反覆強調製造業對國家復興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由於美西方國家推行脫鉤,斷鏈政策,從根本上動搖了全球化下建成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自然會「直接影響」到我國相關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個國家的製造業強弱,決定了國家實力的強弱。而服務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民眾生活質量的高低。這兩個領域都對國家發展,穩定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不能有特別大的偏差,保持均衡平衡發展,至關重要。
今年五月份的服務業指數令人興奮,民眾也切切實實的感受到吃喝玩樂帶來的心理,生理和物理的滿足。人們反應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熱鬧」,到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對餐飲業,旅遊經濟,對交通行業,「熱鬧」景象絕對是硬道理,是老闆們求之不得的氣象。
從生產指數和市場效應來說,「熱鬧」還不代表「繁榮」。因為,「熱鬧」僅僅是市場的表像,而「繁榮」才是市場追求的實質價值所在。
「熱鬧」是一個短期效應,很難實現長期「熱鬧」,這是市場發展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堅持(有的地方稱之為「忍受」)幾天的「熱鬧」,但是如果五一的「熱鬧」持續兩周或更長,估計市場會癱瘓,交通會崩潰,旅遊人員會疲勞不堪,各種社會矛盾和不適會讓「熱鬧」變得亂象百出。所以,旅遊市場的「熱鬧」,長假帶來的市場「熱鬧」,只是一個短期行為,難以撐起國家經濟大盤的發展。國家經濟最終還是要落實在「製造業」,製造業發展了,國力增加,就業和工資收入也會水漲船高,國家實現真正的「繁榮」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了。
從投資領域看,農村農業的投入還有太大的空間,農村振興計劃不能只是文件和口號,必須有真正的實體和資金投入,才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產業鏈中最重要的是對技術,和設備,人才和未來科技的投入。這些都決定了製造業核心產業的永續發展。在國際上,也存在需求不足,製造業無用武之地,這是為什麼美西方緊緊抓住俄烏衝突大力發展軍事工業製造業的根本原因
「熱鬧」難持久,「繁榮」尤可期。
地方政府要避免單純追求「熱鬧經濟」的表象,更要尋求「繁榮經濟」之道。不少地方政府願意藉助某個事件,由頭和藉口,把一些本來屬於正常運作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搞得大張旗鼓,風生水起,熱鬧非凡,卻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收穫。不少人抱怨個別地方熱衷於「熱鬧」的形式主義,忽視市場實質需求,結果造成供需脫節,政府忙於接待,企業疲於應酬,社會懶於聚力。「熱衷」於「熱鬧」,不能踏踏實實做些實事,認認真真做些群眾真真切切期盼的事。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不能耍花架子,說漂亮話,空喊口號,必須老老實實,勤勤懇懇的為實體經濟和提升製造業質量付出紮實努力。
中國的現代化,既需要「熱鬧」,更需要「繁榮」,真正的「繁榮」:需要「科技繁榮」,需要「文化繁榮」,需要「市場繁榮」,需要「教育繁榮」,還需要「旅遊繁榮」,還需要「股市繁榮」和「房地產繁榮」,製造業繁榮和服務業同時繁榮,就可以形成「供給與需求雙榮」的大好局面。
國務院已經出台相關政策,刺激經濟,鼓勵市場,增加發展動力,可以相信,中國的經濟一定能夠克服時艱,從一時「熱鬧」,邁進一世「繁榮」的全盛發展階段!
//人大重陽
//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4個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掃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rdcy2013
新浪微博|@人大重陽
我知道你「在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