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應學做王昂 追星當追長空星

2023-10-07     航空之家

原標題:做人應學做王昂 追星當追長空星

十月一日國慶節那天,王部長(我們都這樣稱呼他——王昂,1985-1993年間他先後任航空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發給我一份視頻,還附了一段語音信息,讓我看看他接受央視記者王寧採訪的電視專題片,並告知我,10月6日晚間在CCTV-13「吾家吾國」欄目里將要播放。

旋即,我觀看了這部半小時的專題片。我為這片子擊節叫好;情篤意深處,我為王部長的家國情懷淚目。觀後,我給王部長復了一段話:「太棒了。我和您如此情感親近,但許多往事也是首次得悉。在您麾下工作,接受您的教誨,實屬三生有幸。這是一部好片子、好教材,應該大力宣傳,我也將珍藏。謝謝您和付老師!」

昨晚(十月六號)十點半到十一點,這部專題片在中央電視台正式播放了。守在機前,我凝神觀看,並再次為王部長的事跡淚目。播放前,我還和王部長通了話,我稱讚該片的風格和他在訪談里的表現,他不無得意地說道:還好,反應還算到位,記憶很清楚,好像也沒說錯話。

的確,訪談里的王部長,雖因患腿疾,拄上了拐杖,步履稍顯蹣跚,卻依舊玉面修身,風度翩翩。88歲高齡的他,思維敏捷縝密,談吐從容得體。憶及那些驚心動魄的奮鬥往事,如雲淡風輕,娓娓道來,更顯高士雅量。

王部長在1958年北航學成畢業時,被空軍選拔而成為我國首批大學生飛行員,1966年又成為一名光榮的試飛員。在十餘年試飛生涯中,飛過近20個機型,多次臨危不懼,成功處置俯仰擺動、空中雙發(動機)停車等極險危情,完成低空大錶速等多項難題,表現出極高的專業素養。

1980年1月3日,王昂被中央軍委授予「科研試飛英雄」榮譽稱號,並獲「一級英模勳章」。在1983年走上航空部領導崗位後,身居高位的他,一面繼續主抓試飛工作,一面在更廣泛的分工領域, 高屋建瓴,真抓實幹,統籌推進,為我國航空事業做出了新的重要貢獻。

這部專題片,把我們帶進試飛員這個特殊群體,也帶進王部長的精神世界,使觀者聽者得以領略王部長的傳奇身世與壯舉,也透過試飛這個獨特視角,去了解航空事業的艱辛,共同回眸中國航空幾十年來的輝煌成就。

當王部長回憶因飛機極端情況而血流滿面、而出現「灰視」,當王部長大無畏地處置險情、不跳傘、保飛機,當他的夫人付希君憶及王部長試飛危險科目前離家時對她的深情擁抱和近乎訣別的悲壯囑託......,相信,電視機前的每一個人必會受到心靈的震撼,生髮出對王部長和他所代表的的試飛員英雄群體的崇敬之情。

王部長是一位為中國航空事業立下卓越功勳的名副其實的大英雄,於我,他又是一位可親可敬、如師如兄的老領導。我和他一樣都屬豬,他長我一輪,我和他之間有一種不言的親近感。

他當航空部副部長的大部分時段,我還在洛陽空導院工作,和他並無直接交集。當我1992年底調京工作、特別是1999年調進AVIC1總部科技部後,與其時擔任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的王部長產生了親密的工作關係。

科技部與科技委,一字之別,一「熱」一「冷」,以不同方式,共同推進航空科技發展。那時,我們經常向王部長、向科技委報告工作,介紹集團科技發展戰略、規劃、計劃以及重點科研任務的謀劃需求。在王部長的主持下,科技委的專家團隊則深度參與,開展科學、客觀的論證諮詢,給予我們一線工作以寶貴支持。

在各種形式的調研、切磋中,王部長展現出廣博且深厚的專業造詣,連同他親和的人格魅力,時時影響我,深深教育我。尤其是他對戰鬥機發展趨向的認知,對機載系統改革調整的真知灼見,更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記,也對若干重要工作事項與決策活動,產生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吾家吾國,英雄亦凡人!當片末王部長拉起他心愛的手風琴,與夫人和記者高歌一曲的時候,我想,情趣高雅的王部長分明把日子過成了「詩」——一首激越高亢而又俊逸瀟洒的詩!能在舞台上蹁躚的他,更以罕見的果敢和過人的才華,藍天拂袖,「刀尖」起舞,譜就了一曲無愧祖國、無愧時代、無愧戰友、也無愧家人,必將永世流芳的「長空之王」歌!

我不由地想起,20年前,他也是這樣拉著手風琴,為我們科技/財務兩個支部聯隊伴奏,在總部歌詠比賽中取得佳績的場景。那時,作為黨組成員的他,聯繫我們支部,參與我們的活動,由此,我們之間,又平添了一段友情交往的佳話。

值本期「吾家吾國」熱播,更多人記住了大英雄王昂的名字,更多地理解了航空事業的艱辛,知曉了試飛的不易和試飛員群體的不凡,而王昂正是他們的傑出代表之一。此情此景,心潮逐浪,我要對世人、特別是年青朋友們說:

做人應學做王昂,追星當追長空星!

祝願祖國的航空事業取得更大更快的發展!

祝願王部長和夫人健康快樂,向百歲進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3a2b829e697c0e83948fc5d8115eb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