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高碼率——索尼精選Hi-Res音樂體驗談

2022-09-29     李凌佳琦的HIFI小鎮

原標題:不止是高碼率——索尼精選Hi-Res音樂體驗談

索尼精選Hi-Res音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普通音樂愛好者還是HIFI發燒友們多多少少都有所耳聞過,發展至今已經擁有了網頁端、iOS/安卓端、Mac端/PC端和TV端的APP,提供的服務分為流媒體在線聽與下載商城內單曲/專輯的購買下載服務這兩種。而Hi-Res標準並不是什麼特別高深的特殊格式,從定義層面來說,它的要求就是大於44.1kHz/16Bit規格的音頻,而在索尼精選Hi-Res音樂里,44.1kHz只是基本操作而已,96k、192k、甚至384kHz/24Bit的資源都可以體驗到,在索尼精選的流媒體上還有360臨場音效的音樂內容。而這篇文章我會站在一名HIFI發燒友的角度,聊一聊你們可能並不了解的、索尼精選Hi-Res音樂除了高碼率以外的其他東西。

為什麼索尼能夠打造出這樣的平台?

在索尼精選Hi-Res音樂首頁的廠牌精選專區中,我不僅看到了擁有全球最大音樂版權庫、占據唱片市場31%的歌曲版權的索尼音樂娛樂,還看到了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日本維納斯、挪威2L、拿索斯古典音樂、索尼古典、Meister Music等多家知名音樂發行商、廠牌,這些廠牌旗下不論是藝人數量、唱片發行數量都極其豐富,並且更是擁有許多古典、爵士音樂的版權。索尼精選不論是自身持有的資源、還是針對打造Hi-Res音樂所進行的資源整合能力,都讓這樣高水準的平台,真的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索尼精選在自身資源儲備和行業號召力層面都具備行業最頂級的對應能力。更何況,我作為一個入燒時就用著索尼的Walkman、平頭塞一路玩過來的人,我相信他們在音頻行業內、以及發燒友心中的位置,都不言而喻。

首先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我很難向"大多數用戶"去推薦這個平台。如果是站在大眾立場的角度上,本身我們國人對版權意識就很淡薄,可能花幾塊錢去正版視頻平台買一個電影播放都嫌貴,更不用談年費上千元的索尼精選Hi-Res音樂流媒體會員以及幾十元的付費曲目了。而即便是發燒友,支持正版音樂的也只占這個群體的一小部分,而現在隨著部分在線流媒體的加密格式、傳統無損音樂論壇/平台陸續被封禁等,我身邊也有不少朋友開始步入購買實體CD行列。近幾年實體唱片雖然看似在萎縮,但二級市場依然非常活躍,這是一個不會消亡的行業,小眾需求永遠存在。但並不是每一個發燒友都像我一樣有自己的CD播放系統,單純買來抓軌實屬奢侈,因此,一個能夠播放、下載並把音源保存在本地(國內很多平台即便付費購買了專輯也並不能保存正常非加密格式到本地)的平台肯定對部分在意正版音源的發燒友來說是剛需。

第二點,關於高碼率音源的播放問題。

近幾年HIFI行業的"小尾巴"行業繁榮發展,但是廣大安卓用戶們苦"src"久矣,並不能像蘋果那樣享受到全局獨占輸出的便利性,而如果把各種高碼率音源全塞手機里使用類似海貝這樣的軟體去開啟USB獨占播放,那存儲空間也實在是吃不住,畢竟一首DSD512就能夠占到1G的空間。而索尼精選Hi-Res音樂流媒體內是有在線"DXD"專區的,非常適合外接各類獨立解碼器來播放,尤其是對於廣大安卓用戶來說,能夠避開src去享受高碼率流媒體輸出真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可惜的一點在於,索尼精選Hi-Res音樂的PC端不能夠通過ASIO驅動等方式實現PC端的獨占輸出去外接解碼器。

正式回到索尼精選Hi-Res音樂本身來。

其實和絕大多數的音樂平台一樣,索尼精選Hi-Res音樂的流媒體以及其下載商城都具備音樂的分類、檢索、推薦、播放功能,而索尼精選這裡針對的音樂類型相對不那麼大眾化,更多的還是側重古典、爵士等,流行樂內容方面還是不夠全面,像周杰倫、張學友這種大眾歌手確實是沒有的,但是卻有林俊傑的《江南》《她說 概念自選集》等,不過要是有錄音水準最高、製作最精良的《和自己對話》就更好了。除此之外,索尼精選倒是收錄了不少相對小眾的古典名曲、或者具備高碼率級別母帶的流行音樂等。

我個人認為索尼精選Hi-Res音樂是一個非常適合古典音樂入門的平台,在其分類中,他們把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浪漫主義時期的曲子做了篩選分類,雖然如果你是一個特別挑版本、喜歡老錄音的古典愛好者可能並不看的上這個平台里的曲子,但是所謂的一些"古典大俗"之曲在這裡是能夠非常容易檢索到的,比如德9、貝7這種曲子都不止收錄了一個版本。對於初學愛好者來說,認識不同時期的古典樂、不同指揮家的版本、找到自己喜歡的器樂類型,已經足夠讓他們成為一個中度進階型的古典愛好者,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是偏愛小規模編制、鋼琴協奏曲勝過強動態、大編制的風格,而喜歡追求感官刺激的用戶們自然是可以去優先檢索馬勒、布魯克納作曲的音樂。

而如果拋開曲目分類、在音樂文件本身方面,索尼精選Hi-Res音樂的下載商城內還提供了足夠多的選項,比如DSD原生音源、5.1聲道音源、MQA、DXD音源專區、杜比全景聲音源等。近期上架的杜比全景聲音源里收錄了《維瓦爾弟:四季》《Adagio-弦上音,心間泉》等名曲/名曲集,如果配合上支持物理多聲道的喇叭或者具備空間音頻效果的耳機效果更佳,而即便是傳統的立體聲揚聲器也能夠感受到更為廣闊和立體的空間感表現。

DSD音源其實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如果你了解過原生DSD製作與編輯的難度就應該知道這種音源是不可能爛大街的,即便是發燒友們也經常被PCM轉制的DSD音源所蠱惑,因此我從來都沒有追求過DSD這種文件、包括SACD唱片。但索尼精選Hi-Res音樂所提供的均為DSD原生音源,這類音樂在聽感層面確實和PCM有著顯著區別,我這裡不敢說它一定更好聽,但優質DSD的獨特韻味受眾確實是不小的,許多HIFI廠家也都在追求硬解DSD高碼率。

這張伊戈爾·列維特版本的《蕭士塔高維奇 24首前奏與賦格》是我一個行業內學習古典鋼琴出身朋友推薦給我的專輯,也是近一年他個人最愛的唱片。巧的是這張專輯的發行方剛好就是索尼,同時還獲得了今年德國古典音樂獎的最佳器樂獨奏錄音。相比我抓軌下來的44.1kHz Flac文件,索尼精選Hi-Res音樂里的版本能夠在泛音細節與層次感上有著更進一步的演繹,弱音細節的表達更容易捕捉。作為一張非大編制、非大動態的專輯,其實在認真品評的前提下也能夠感受到高碼率的優勢。我雖然從來不追求、也不推薦各位去吹捧高碼率音源,但是這種現代錄製、頂尖唱片公司出品的專輯,高碼率會是你當前音頻系統的最後一個提升點,絕非單純數字層面的不同,192kHz/24Bit的信息量優勢也並非傳統CD格式字面意義上的「除法」層級,而是實打實的6.5倍信息量。

那麼同樣為44.1kHz/16Bit的傳統CD級無損文件,是否有區別?其實如果你是個發燒友,這個答案是肯定的,否則的話不會有這麼多人拋棄某雲、某Q去選擇另尋無損渠道。而現階段,除了本身「真無損」與否、以及母帶的質量以外,別忘了索尼精選Hi-Res音樂本身也是一個高品質的播放器軟體。在使用金磚2代驅動Meze Liric平板頭戴耳機的前提下,這張陳潔儀的《重譯》,即便是傳統CD級的無損格式,索尼精選Hi-Res音樂所呈現出來的聲音音色,不論是聲底純凈度、高頻部分的自然程度、人聲氣息尾音的顆粒感、以及陳潔儀本身那種高貴典雅的國寶級女聲質感,都比傳統平台所謂無損格式扒下來的音樂文件要更悅耳、更符合我們審美中對於「無損」的認知。

雖然我說過我手頭很多老CD在索尼精選Hi-Res音樂內找不到同版,其實換句話說,這真不是索尼精選的鍋,這些CD在任何平台也並不能享受流媒體的便捷,除非自己去玩NAS和串流。而在索尼精選Hi-Res音樂內去挑選我喜歡的曲目的不同指揮家版本也不失為一件樂事。我手頭這張魯道夫·肯普版的舒伯特D.944明顯要比勒內·雅各布斯版的要更為輕快活潑、更注重木管樂的鮮活度和跳躍感,而後者則顯得更為沉重、偏向氣勢的塑造,對銅管樂組的表現更加側重、尤其是適合喜歡大動態場景的用戶們去欣賞。

這麼一個短篇分享其實完全表現不了索尼精選Hi-Res音樂的全貌,甚至只體現了它的冰山一角罷了,畢竟音樂的世界裡曲目風格何其多、不同用戶的口味又何其豐富,也許有些人的聽音需求並未被它的曲庫覆蓋到、因此對它並不感冒、也許它剛好戳中了一些燒友的需求,令他們甘之若飴。我為一名身體力行在支持正版的音樂愛好者、HIFI發燒友,雖然對於索尼精選流媒體會員的續費需要咬咬牙,但面對自己喜歡的專輯時還是會選擇下手,下載商城內單曲/專輯的價格從十幾元到幾百元不等,而且可以比較方便地下載至本地硬碟里存儲。現階段,索尼精選Hi-Res音樂在高碼率音源的流媒體在線播放、下載商城購買、下載以及對各類音樂風格/音源制式的搜集與分類上都處在行業領頭羊的地位,而且因為索尼精選本身資源整合的優勢,使得它也許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對Hi-Res級音源有所追求的、最不可替代的平台。

其實對於索尼精選Hi-Res音樂的褒獎之詞不用我過多的去贅述,上文描寫的主要是我個人的一些體驗總結和典型玩法的分享。而作為一個具有不低收費門檻、而且音源質量達到頂尖高度的音樂平台來說,還有幾點我希望是未來能夠改進的。

1、儘可能拓展對於傳統大眾流行音樂的收錄,可以不用追求96k或更高級別的碼率,只要是高品質母帶的CD級音源在聽感上已經足夠好,「質」和「量」兩手都得抓

2、改進PC端的硬體設置功能,增加ASIO或者WASAPI驅動來加強PC端的在線播放品質,避免系統(尤其是Windows)帶來的劣化,這一點其實許多國產APP都能做到了,希望索尼能跟進

3、用戶購買並下載的音樂文件,會有命名不規範的問題,比如出現多餘的數字,希望未來儘可能規範化下載文件的信息

以上三點如果能逐步改進,我相信會進一步加強索尼精選Hi-Res音樂的可玩性與用戶吸引力/黏性,而且把它打造成一個更具備全平台統治力的音樂工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3741d36df97a7d975bb6434766b83a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