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全球化資產配置和跨境理財,普通人也需要了解這些

2023-09-26   南都周刊

原標題:關於全球化資產配置和跨境理財,普通人也需要了解這些

本文自南都·灣財社。

采寫 | 南都·灣財社記者 盧亮 羅曼瑜

跨境理財和資管服務是打通中國經濟內循環和外循環的重要紐帶,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意義非凡。正值「跨境理財通」業務落地兩周年之際,南都灣財社聯合渣打銀行啟動「告別利率『3時代』,大灣區居民如何增值錢袋子?」網絡問卷調查,收到了近2300份反饋,力圖摸清大灣區居民對於跨境理財的態度以及投資行為影響因素。

做好 「跨境理財通」的投資者教育和知識普及,是包括金融監管部門、主流媒體和財富機構等在內的共同責任。在本次問卷中,大灣區居民對於跨境理財表現了熱情和開放心態。但是,面對全球化資產配置的新潮流,「跨境理財通」既顯現了投資魅力,也暴露了市場之困。

投資者畫像:意向人群較大 跨境理財經驗欠缺

從調查數據來看,有近五成受訪者表達出了對「跨境理財通」感興趣的意向,其中9%的受訪者表示已購買「跨境理財通」相關投資理財產品,而有39%的受訪者表示雖然感興趣,但目前尚未購買。據調查問卷,只有28%的受訪者了解「跨境理財通」可以支持大灣區居民進行跨境投資,高達72%的人表示不了解。作為大灣區居民的財富「大禮包」,上線近兩年的跨境理財通依然存在不少的認知空白。

此外,從整體數據來看,在2300多名受訪者中,有56%的投資者沒有跨境理財經驗,22%的投資者具備一年以下的跨境理財經驗,僅2%的投資者具備5年以上的跨境理財經驗。

投資理念:「全球化資產配置」受認可

在本次問卷中,受訪者對於跨境財富配置的優勢和趨勢,普遍有相對客觀和準確的判斷。在關於「您購買跨境理財產品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多選題)」的問題中,近7成人認為「產品功能更好,能提高回報」,超過6成選擇「全球化資產配置」,選擇「為未來支出作準備(如子女教育等)」和「財富傳承」作為原因的也分別占比42%和34%。此外,還有超過2成受訪者選擇「退休計劃」和「能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客戶體驗」等,表明了受訪者尤其灣區年輕人對未來財富規劃的認可和洞見。

而在「已投資/最想投資的『跨境理財通』產品類型」中,拔得頭籌的是「港澳-基金」類型,占比為48%,和當前的跨境投資理財的熱門產品一致。

不過,對於這個新品種,不少受訪者對回報提出較高的要求。調查數據顯示,約3成受訪者對投資收益的目標回報是年化3%-5%,選擇「1%-3%」的不足一成。而近半受訪者的回報目標高達5%~10%,也在一定程度傳遞了大眾投資者對於跨境投資的訴求和期許。

投資門檻:半數受訪者認為門檻偏高

既然對「跨境理財通」感興趣的人頗多,為何大多數投資者卻遲遲未付出行動?在業內人士看來,一方面,這或與「南向通」的高門檻有關。據了解,開展「南向通」業務的內地投資者購買港澳理財產品需符合一定的條件:一是具有大灣區內地9市戶籍,或在大灣區內地9市連續繳納社保或個人所得稅滿5年;二是具備2年以上投資經歷;三是滿足近3個月家庭金融資產200萬,或凈資產100萬的最低門檻要求。另一方面,投資者在跨境理財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風險疑慮。

在對目前「跨境理財通」相關投資門檻看法的調研中,有近半數受訪者認為目前「跨境理財通」相關投資門檻偏高,並希望能降低投資門檻。

投資承受力:過半受訪者願承受20%收入用作投資

大灣區是居民儲蓄與財富的集中地,也是投資理財的風向標。本次南都灣財社的問卷調查顯示,77%的受訪者居住在大灣區內地城市,7%的受訪者居住在大灣區港澳,契合當前大灣區城市的人口結構。

數據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受訪者(54%)願意把10%至20%的年收入金額投入到購買投資理財產品中。近2成(18%)的受訪者選擇將介於20%至50%的年收入金額投入到購買投資理財產品中,表明了對財富投資的積極姿態。

值得一提的是,穩健投資仍是主基調。在風險顧慮方面,超9成受訪者的願意接受的風險評級在PR3(中等風險)及以下,其中超4成受訪者更傾向於選擇PR2(偏低風險)的產品。

投資風險認知:50%擔心缺乏充分資訊

在本次問卷中,缺乏專業投資團隊支持、對產品信息及風險缺乏了解成為困擾大多數受訪者的難題。55%的受訪者認為「缺乏專業投資顧問團隊的支持」是其最擔心的問題,此外,分別有55%和50%的受訪者選擇了「產品信息披露不足,難以及時了解風險變化情況」以及「缺乏及時的全球市場資訊」。

在跨境理財中,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於本土與跨境不同的經濟環境、市場變化、匯率等方面。投資者在進行投資前,還需要對這些風險進行評估,制定相應的投資策略和控制方案。因此,大灣區投資者跨境理財之困背後,凸顯出的是當前跨境理財具有複雜性和高風險性、而大灣區投資者存在跨境理財「信息鴻溝」的現狀。

在本次問卷調研中,有近九成的受訪者認為,專業的投資顧問團隊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通過「跨境理財通」實現全球資產配置。

全球化金融服務呼之欲出,「跨境通」將成藍海

南都·灣財社記者調研過程中發現,多數消費者表示想要獲得專業跨境投資幫助,但是不知專業投資顧問到底能提供什麼程度的幫助。同時,南都·灣財社記者在業內調研時獲悉,當前多家銀行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專業化財富管理服務,比如渣打提出了「金融營養師」的理念,旨在為投資者提供定製化財富管理服務,滿足客戶對財富傳承及家庭保障等多樣化需求。

在業內專家看來,在跨境理財方面,外資銀行採取全球化布局的經營策略,在跨境資產配置等方面的經驗會更加豐富,對於國際業務響應更快,更能站在全球化的視野為境內投資者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

對於大灣區居民來說,跨境理財通正是全球資產配置的不二選擇。在當前複雜的經濟形勢下,全球化資產配置已成為了一種趨勢。契合今年財富管理「穩健」的主基調,「跨境理財通」試點一年多,已有超過3.5萬名投資者搶喝「頭啖湯」。

此外,南都·灣財社記者通過調研了解到,專業金融機構紛紛在財富管理與綜合化增值服務上發力。比如渣打銀行,為需要進行投資理財人群,提供專業化定製化的服務,主要是解決財富管理方面的難點:基於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程度、個人及家庭需求,並結合其過往產品購買歷史,以及對每個周期市場變化的理解,從而為投資者提供定製化的財富管理方案。

「我更傾向於買一些穩健類型的投資理財產品,渣打銀行理財顧問會先詢問我的風險偏好,以及之前購買相關產品的情況,綜合我的需求和市場情況來給我提供投資建議,我覺得這樣省心多了。」一名投資者向南都·灣財社記者表示。

有投資者在接受採訪時也告訴記者,自己辦理跨境理財通業務會研究金融機構背後的全球投資委員會和中國策略團隊的專業投研能力。這些專業的金融機構會根據市場最新動態,各類資產類別,及客戶關心的問題進行分析及投資策略指引,因而能幫助到自己解讀政策經濟形勢、金融市場走勢,發現投資機會與風險。

跨境理財通業務將會是一個高速成長的市場。面對這樣一個藍海市場,有效提高跨境理財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幫助其化解理財之困,方可逐步打通堵點解決難點,呵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生態的健康發展。

改變「雷聲大雨點小」局面,投資者教育成為關鍵

受訪者認知的缺失背後,也有了大數據為證。按照監管機構的公開數據,截至今年6月2日,南向通累計使用額度為8.6億元,占總額度的0.57%;北向通累計使用額度更低。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跨境理財通在過去2年里可謂「雷聲大雨點小」。

行業公開報告也顯示,我國境內居民持有的海外金融資產占可投資總額的比例僅為4.8%,且大部分集中在高凈值個人投資者手中。橫向對比來看,瑞士、英國居民持有的海外金融資產比重接近 40%。我國境內居民(特別是普通居民)配置海外資產,存在巨大的業務增長藍海空間。

「跨境理財通成交活躍度不高,累計使用額度占比較小。」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聶慶如是認為。但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深化,大灣區居民將展現出巨大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聶慶如指出,近期跨境理財通新增投資者增速明顯,以南向通為例,近兩個月增幅高達70%。

互為佐證的是,2023年上半年,渣打大灣區跨境理財通的新客戶超2022年全年,南向投資額增長250%,可見大灣區居民對跨境理財的需求熾熱,希望通過「跨境理財通」令他們的資產配置更多元化。

從波瀾不驚到數據「狂飆」,投資者教育成為關鍵。在跨境理財通實施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其推進我國境內居民配置海外資產的作用是重中之重,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向之一即為投資者教育。

南都灣財社記者了解到,隨著跨境理財通業務的發展,投資者參與人數及資金規模將進一步增長,投資者教育必須跟上業務發展的腳步,加大時間與資源的投放力度,保障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更好幫助客戶了解跨境理財通的產品與風險。

在具體做法上,還有金融機構專家指出,應該減少投資者因信息偏差帶來的投資認知不足,加強正確且完善的投資知識灌溉。同時,為投資者提供健全的選品標準、正規的選品渠道、便捷的選品工具。再有,做好 「跨境理財通」的投資者教育和知識普及,不僅僅是金融監管部門的職責,亦是主流媒體和財富機構等在內的共同責任。南都·灣財社記者調研時了解到,藉助金融機構專業投資團隊的幫助,大灣區投資者能有效彌合跨境理財「信息鴻溝」,提升跨境投資體驗。

同時,南都·灣財社記者在調研過程中獲悉,有些銀行機構的專業研究團隊,還會為有需求的客戶提供覆蓋全球主要金融市場及各大類資產的市場報告,並提供相應的資產配置建議,協助投資者做出更加全面的投資決策。以深耕跨境理財通業務的渣打銀行為例,為了幫助大灣區投資者有效彌合跨境理財「信息鴻溝」,渣打此前還推出了大灣區專屬「理財顧問團」、跨境熱線一站式轉接服務,提供財富管理的一站式服務體驗。

來自德勤中國與澳洲會計師公會聯合發布《蓄勢待發: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報告指出,大灣區內地九市年度儲蓄總額約 5670 億美元,是港澳兩地年度儲蓄總額的四倍。這意味著大灣區有相當大的空間,推動更多財富轉化為理財。

渣打銀行大灣區行政總裁林遠棟也指出,大灣區是全國高凈值客戶密集且增速很高的區域,基於對全球資產配置的剛性需求,該區域內需要有一套更多元、更平衡的資產配置安排。

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作為理財「新物種」,跨境理財通為大灣區居民全球資產配置提供了新的路徑。在本次問卷調查中,也顯現了魅力與痛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