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L-KAYANO 30 中底的4D引導系統,如何用穩定對抗不確定?

2023-07-03     ASICS亞瑟士

原標題:GEL-KAYANO 30 中底的4D引導系統,如何用穩定對抗不確定?

定位「穩定支撐型」全能跑鞋的GEL-KAYANO系列,其最大的特性在於為奔跑過程中腿部有過度向內旋轉的跑者,在落地瞬間提供必要的支撐性——因而,歷代的GEL-KAYANO系列中底都有較為明顯的穩定設計,比如內側中底會有一部分不同密度的材質,以減緩這種過度內旋帶來的不良反應。

最新一代GEL-KAYANO 30啟用了全新的穩定結構,4D引導系統。

這篇文章就詳細解讀「4D引導系統」的工作原理。

過度內旋足型的跑者,為何需要穩定支撐?

如何分辨足型和落地瞬間的受力情況、何為內翻/外翻、內旋不足/內旋過度、高足弓/低足弓/扁平足……堪稱是跑者的老大難問題。

以「過度內旋足型」為例——

落地瞬間,這一類足型的跑者力量向內側偏移,膝蓋過度向內旋轉,腳跟外部與地面的夾角變大。整個身體的重量偏移至足內側,而非前腳掌;

離地瞬間,則壓力會更多集中在腳趾及二趾上。並且隨著跑步距離的增加(足部肌肉耐力下降),疲勞會讓足部內旋不斷增大。很多跑者在跑步的後半程,會有肉眼可見的跑鞋「向內塌陷」那種失衡感。

從跑鞋的磨損情況看,腳跟外側、前腳掌,尤其大腳趾部位尤為明顯。將跑鞋放在平面上,可能會發現向內傾斜狀況(內側磨損遠大於外側)。

過度內旋足型的跑者,比較容易在脛骨、腳踝、足弓、腳趾、拇指球、足底幾個部位出現傷痛症狀。

所以,應對這種過度向內旋轉,穩定支撐型跑鞋就會在中底內側後方設計一塊硬度明顯比中底其它部位更高的支撐區域,這樣就起到抑制緩解過度內旋的發生。另外在中底材料上,除了穩定緩衝之外也會更考慮落地後整個足部的穩定性。

4D引導系統究竟是什麼,在GEL-KAYANO 30上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作為「穩定支撐型跑鞋」的代表,GEL-KAYANO系列歷代使用過很多材料和技術,比如近年在很多鞋款上出現的DYNAMIC DUOMAX動態雙密度防傾斜裝置。上一代GEL-KAYANO 29使用了LITETRUSS中足穩定系統,最新一代GEL-KAYANO 30則應用了全新穩定結構,4D引導系統。

4D指四個維度,分別對應寬度+長度+高度+時間,它不是某個材料或結構的名稱,是整個中底材質和設計配合的理念。

亞瑟士人體工學研究所針對跑者、尤其是過度內旋足型跑者的監測發現,隨著距離(運動疲憊程度)的增加,他們經常出現這三種情況:

1. 跑者的姿態會愈發前傾;

2. 足部內旋的程度不斷增大,膝蓋更明顯向內旋轉;

3. 中足內側的壓力逐漸增大。

帶來的問題是受傷風險增加,跑動的效率大幅降低,而且越跑越累,體感上跑鞋的舒適度也在降低。

4D引導系統的解決方案——

增加寬度,主要加寬鞋跟、中足和前掌的橡膠大底,落地更穩;

鞋跟弧度長度增長,這樣通過控制觸地瞬間的足部回正動作,讓跑者的每一步都能獲得充分的穩定性;

增加中底的堆疊高度,以及在中底內外側使用不同的切割形狀,這樣改善了落地時足部內旋程度,減少足弓的壓力;

中足內側有塊硬度更高的發泡材料,幫助足弓在落地時迅速返回到平衡位置。

最終的實驗測試數據,採用了4D引導系統後,跑者的每一步都有更為流暢舒適的過渡,跑步的經濟性也變得更好。這種中底結構可以應對不同的強度,即在不同距離區間使用不同的配速,它都能提供非常出色的穩定性。

所以GEL-KAYANO 30不光是雙慢跑鞋,也是雙可以適合多種訓練類型的全能跑鞋。

關於「過度內旋足型」和「穩定支撐型跑鞋」,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究竟足型是過度內旋/外翻、正常還是內旋不足/內翻,靜態的測試方法有觀察足弓形態(比如濕腳站在地板上查看足印形狀)、觀察舊鞋款的大底磨損情況等,動態的有拍攝落地瞬間的慢動作、動態足型測試儀等,建議動態靜態測試都進行一下,最終確定自己的足型;

足內旋的情況先天存在,很難通過後天去改變,合適的裝備(比如跑鞋,比如矯正鞋墊)可以適當修正並減緩這種過度造成的負面影響;

比較嚴重的足型問題(比如強烈的過度內旋/內旋不足)那就需要穿對鞋款,過度內旋足型對應的穩定支撐型跑鞋,內旋不足足型對應的緩震保護型跑鞋;

正常足以及輕微的內旋足型,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再選擇鞋款。比如在進行較長時間的跑步/行走時,人的足弓會出現疲憊的情況,這種情況下穩定支撐型跑鞋也會非常適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30acb0a0b706f90f2945f16e7e1c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