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邊騎有多厲害?為何會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秦銳士膽寒?

2023-06-02     寒雲天

原標題:趙邊騎有多厲害?為何會讓「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秦銳士膽寒?

公元前326年,剛從父親趙肅侯手中接手趙國的趙雍(即後來的趙武靈王),望著眼前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陷入了沉思。

此時的趙國,西邊有虎視眈眈的秦國,東邊有強悍的齊國,北邊有東胡、林胡、樓煩這些游牧民族國家,南邊則是韓國和魏國,而它的腹地,還有一個被稱為戰國第八雄的中山國。

這些國家各懷鬼胎,時不時就來「騷擾」一下趙國,讓年僅15歲的趙雍不勝其煩。

一場「趙國保衛戰」就此打響!

雖然年紀小,可趙雍也明白有實力才有話語權的道理,當時,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最強四大特種部隊中的齊技擊、魏武卒、秦銳士都已誕生,只有趙國還沒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特種兵。

直到公元前306年,趙武靈王才開始徹底的軍事改革與特種兵培養。

當時的諸侯國之間常年戰火連天,且主要以步戰、車戰為主,在此之前,各國中已經有了擅於單兵作戰的齊技擊之士、各項戰鬥技能強大的魏國武卒與它的進化版秦國銳士。就算再努力培養出步兵,也已無法與這幾個國家抗衡。

趙武靈王受到胡人馬術的啟發,最終決定從騎兵入手。

他先利用國內的天然優勢:趙國身處四戰之地,國內有一望無際的平原和新鮮的嫩草,為產馬和養馬提供了先決條件,這就解決了騎兵所需的戰馬問題;其次便是要尋找擅於騎馬的人,要知道,趙國百姓大多常年在地里勞作,會騎馬的人少之又少。

於是,趙武靈王便把主意打到了胡人身上。胡人從小在馬背上長大,幾乎人人都能騎馬射箭,比起從頭訓練百姓的騎射之術,找這種本身就會騎射的胡人無疑節約了不少時間。

再者就是從本國的邊民入手,胡人畢竟是異域民族,其忠誠度具有不確定性。

而自家百姓就不同了,趙國與游牧民族國家接壤,邊疆地區的百姓常年受這些異族的侵擾,為了自保,他們從小便學習武術和騎馬射箭以抗擊胡人,騎射技術自然不在話下。

解決好這兩大難題,趙武靈王組建的騎兵部隊已初具雛形。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成為邊騎。

他要求,騎兵身高必須在一米七以上,且必須是青壯年,這些人不論是平常的訓練還是作戰,都需身穿胡人衣服。

趙武靈王所培養的這支部隊為輕騎兵,相比於傳統的重騎兵,輕騎能夠在快速奔跑的過程中射擊敵人,且作戰快而靈活多變,能夠達到「來無影,去無蹤」的效果。

為了進一步擴充自己的騎兵隊伍,他還將戰爭勝利後的降卒也收編其中,這樣一來,趙武靈王所組建的騎兵隊伍正在不斷壯大。

除了通過徵募和收編的手段壯大騎兵隊伍外,他還設立了專門的訓練中心,將原陽(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作為輕騎兵的訓練基地,這裡不僅平原遼闊利於馬兒奔跑,也是很好的養馬、產馬地。

就這樣,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支騎兵特種部隊誕生了!

這些穿著胡服作戰的騎兵,被稱為「胡刀騎士」,後來人們為了表示對這支強大騎兵特種部隊的讚譽,又將其稱為「趙邊騎」。

趙武靈王依靠先進強大的趙邊騎,接連滅了頻繁」騷擾「趙國的中山國,讓其成為趙國的「國中之國」,之後又在大將廉頗的帶領下,以少勝多打敗了齊國技擊之士,一時聲名大噪。

此後,趙邊騎更是成為了戰國後期唯一能夠與秦國銳士相抗衡的特種部隊,尤其是在閼與之戰中,打遍天下無敵手的秦銳士第一次大敗給了趙邊騎:秦軍死傷人數多達十萬,而趙國邊騎的傷亡人數不到一萬。

這一戰,秦國遭遇了百年來的最大慘敗,無數秦銳士為之震驚,趙惠文王也趁機將秦國歸還的三座重鎮收入囊中。而秦國這邊,因為戰爭的失敗,也暫時減緩了滅趙國統一六國的計劃。

到了後來,趙國又靠著強大的邊騎部隊北擊匈奴,共斬殺匈奴十萬餘人,並向西進攻林胡、樓煩等地,往北開闢了上千里的疆域。

自此,趙國越發強盛,成為了魏、齊之後實力第三強勁的國家,也成為了秦國東進道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如果不是後來接踵而來的沙丘之亂、長平之戰、邯鄲之戰令趙國的國力迅速衰落,否則,秦國能不能統一六國還很難說!

趙邊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騎兵特種部隊,其戰鬥能力不容小覷,在閼與之戰中打敗了武力超群的秦銳士,令其望而膽寒,可見其實力之強。可惜的是,它的命運與齊技擊、魏武卒一樣,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加之再也沒有像趙武靈王那樣的國君和廉頗那樣的大將,最後的失敗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2e58a22e62604c79c58ab6c8fc00a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