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養生指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日常的飲食關注也越來越精細了,很多朋友也開始糾結一個問題——吃雞蛋到底是有益健康還是有害健康?
浙江相關研究:多吃雞蛋,會增加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風險?
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但是這些膽固醇對於我們的心血管健康有影響嗎?是不是會縮短人的壽命呢?
很多學者都對這方面的研究頗感興趣,我國浙江大學的一些學者就對此進行了研究。
從1995年開始,研究人員已經對521,120名參與者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在開展調查研究之後,研究人員分析了他們的飲食習慣,想要看看他們每天吃了多少雞蛋,攝入了多少膽固醇,並且通過調查問卷得出了初步的結果。
這項研究持續了很長時間,直到2011年末才隨訪結束,換句話說,平均的隨訪時間在16年左右。
在這16年間,有129,328人不幸去世,在分析死亡原因之後發現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並不少,有38,747名。
研究的結論是:每周吃3-4個雞蛋會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6%,死亡風險增加8%。同樣,每天攝入300毫克膽固醇會讓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7%,死亡風險增加18%。
看完這項研究,很多朋友會覺得雞蛋就真的不能吃了,或者是吃雞蛋時,該把蛋黃丟掉,先別著急,等看完下面的理性分析再做決定也不遲。
影響人體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雞蛋的攝入量之外,與疾病、心理因素、生活環境、肥胖、個人情緒、運動量、服藥量等原因息息相關,不能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直接認定吃雞蛋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和癌症死亡率。
首先,飲食類的觀察性研究會存在潛在的混雜因素,很難完全校正,該研究作者就指出:在美國,吃雞蛋的居民往往有吸煙、鍛鍊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吃了較多的飽和脂肪和動物蛋白。如此一來,未必能把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都歸因於雞蛋。
其次,該研究居民的平均年齡62歲左右,平均體質指數約27,也就是說研究群體偏向於超重中老年群體,不能代表所有人群。
所以基於目前的證據,建議以國內研究結果為準,不要太和雞蛋「過不去」。
並且雞蛋本身體積就小,膽固醇含量就更低了,相比於其他大魚大肉,雞蛋的膽固醇含量更是不值一提,且雞蛋除了膽固醇,還有更多有益於身體的營養物質。
比如說蛋白質,葉黃素、玉米黃素、維生素B12、卵磷脂、維生素A、D、E、K,磷、鐵等礦物質。是名副其實的「營養寶庫」。
人體內的膽固醇,70~80%是由肝臟合成的,只有小部分來自膳食膽固醇,日常飲食時,不需要太擔心食物中的膽固醇含量。
如果一定要給它限個量,可以每日攝入膽固醇小於300mg,掌握正確的雞蛋烹飪方法,少炸少煎,少吃動物油、奶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每天不超過一個雞蛋可以說是很嚴格的限制了。
在做法上,推薦水煮蛋、雞蛋羹。
水煮蛋是雞蛋最健康的食用方式,製作的過程中不用添加任何調味,只要將雞蛋放入清水中煮,根據個人口味可以將雞蛋煮的老一些或嫩一些,建議水煮10分鐘左右,這時雞蛋既能殺死細菌,保全營養,又不至於影響口感。
雞蛋羹口感滑嫩,味道鮮美,也是雞蛋健康的食用方式。只要將雞蛋打散,加入適量的溫水攪拌均勻後,根據口味需要加入適量調味,以及蔥花、銀魚等配料,然後放入火上蒸煮,8分鐘左右即可出鍋。
這種烹調方式不會破壞雞蛋內部主要的營養成分,但水溶性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有所損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2bba571eb87ed5aaef2058d3059be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