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結婚?是手機不好玩?還是嫌人生不夠精彩?」
在貓眼和淘票票雙平台想看人數近300萬的《前任4:英年早婚》終於來了。
細細一想,憑藉接地氣的笑點和淚點積累了極佳觀眾緣的「前任」系列,已經有10年了。
而距離上一部賺足大家眼淚的《前任3》,也過去了6年。
所以,跟你去看《前任4》和《前任3》的,還是同一個人嗎?
這次回歸的《前任4:英年早婚》彙集了韓庚、鄭愷、於文文、劉雅瑟、曾夢雪、張天愛、朱顏曼滋、羅米等一眾演員,電影的故事內容和主題從「戀愛」進階到了「婚姻」。
而一路追「連載」的觀眾們,大抵也進入了相似的人生階段。
並且在《前任4》中孟雲(韓庚 飾)和林佳(於文文 飾)不但沒有相忘於江湖,反而又重新遇見了。
場面嘛,你絕對想不到的,可以期待一下。
所以,儘管有人調侃「連戀愛都不在乎的年輕人,還會那麼在意前任嗎」,但問題是,關於親密關係和兩性關係的當下性表述,我們永遠感興趣啊。這一直都是觀眾們最有感觸、也最想討論的內容。
先來看看這次新的劇情亮點吧。
《前任4》以孟雲和余飛(鄭愷 飾)這對損友的人物處境為兩條線索,更細化地探討了婚戀問題。
面臨催婚的孟雲,帶著「為什麼要結婚」的疑問,頻繁相親,尋找真愛。
於是,小艾(張天愛 飾)、黃悅(朱顏曼滋 飾)、柳柳(劉雅瑟 飾)等一系列職業、性格、婚戀觀各異的女孩們輪番登場,製造了無數真實、好笑、有趣的「相親式社交」名場面,大家肯定能高度共情。
影片不僅微妙呼應了當下年輕人如何處理相親中的人際關係,也折射了年輕人對相親與婚姻的新看法,還揶揄了催婚的父母。
並伴有高頻的金句台詞。
「有單身信念的人,更加容易遇到靈魂伴侶。」
「你不是習慣了獨處,而是恐懼對你現在生活的改變。」
經歷過轟轟烈烈的情感,孟雲如今患上了「分手後遺症」。
他害怕展開新戀情、對情感沒有安全感、既害怕孤獨又害怕相處、不敢嘗試和觸碰。
就像電影里的那句台詞,「當你發現,吃飯、看電影、健身、逛超市,都可以一個人做的時候,漸漸地就會習慣這種獨來獨往。」
這都簡直不要太真實,完全復刻我們自己及朋友的單身狀態。
如果說在「前任」系列中,孟雲的性格一直是摻雜些擰巴和侷促的,那麼跟他一體兩面的余飛,則恰恰是最直接和最衝動的。
余飛和丁點(曾夢雪 飾)這對最會整活的情侶,則開啟了為迎接婚姻的「結婚冷靜期」。
就是將婚後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預演。他們先是「興奮到無法冷靜」地迎接彼此:分享整個衣櫃甚至是收納,女人化妝品衣服將男人的電腦擠到了陽台……
然後,開啟了情侶內卷。
你整理了衣櫃,我要打掃衛生;你洗了我的內褲襪子,我要去把抽油煙機擦了;你做了松鼠鱖魚,我要學佛跳牆……
時間長了,終於「裝不下去了」,開始瘋狂擺爛。衛生誰也不打掃,家裡亂得一片狼藉,一個牙膏蓋從來不蓋,一個攢內褲襪子不洗……彼此都徹底放飛自我。
最後,又開始了包括家務、生活習慣、經濟收入以及如何處理前任等不同主題的家庭會議。
可以理解為「坦白局」的家庭進階版。
正面交鋒,還自帶配樂的那種。
總之,這一段的劇情全程高能、爆笑,又很貼合情侶間真實而瑣碎的生活狀態。
除了面臨婚姻問題的雙線劇情,《前任4》在觀賞性上還有超越《前任3》的地方。
那就是角色的成長性。
從第一部到《前任4》,系列主人公就基本保持固定——孟雲和余飛這對損友,他們默契又性格互補,他們一次次戀愛與分手,也一次次尋找親密關係的正確打開方式。
這個人物組合和人設模式,始終沒變。
但兩位男性角色,以往流連於酒吧、KTV等場景,戀愛時紙醉金迷、分手後轟趴爛醉的速食愛情場景大幅度減少,更多的是孟雲、余飛、丁點等主人公在相處過程中的微妙狀態、細節,以及真實情感流露的挖掘。
還有,難得的自我反思與剖白。
多說一句,那場釣魚戲中,兩人對兄弟情與婚戀的差異討論,全場爆笑。
也基於此,相較於前三部的「招搖過市」,《前任4》多了一份沉澱感。
多了很多觀眾們都能意會的小心翼翼。這一點在孟雲和柳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影片結尾對兩人關係走向的設計,以及結尾處理。它沒有違背人物的心理邏輯,沒有強行反轉,又足夠情緒涌動,日常又浪漫,巧妙又自然。
這裡就不劇透了,大家自己去影院看吧。
此外,《前任4》還有一點很突出之處,就是根據社會語境做了相應調整。很多女性角色都做了符合時代變化的設計,比如柳柳、林佳、黃悅、丁點、羅米等在婚戀觀念、處理問題和人生選擇上的得體姿態。
或許不少人會好奇,為什麼《前任》系列能經久不衰,流行十年?
原因太多了,總體上,這個系列與之前的國產愛情題材電影極具差異化。
「前任」自帶話題,而「情感受虐」的敘事內核又是這個IP最獨特之處。
它區別於同質化的浪漫唯美戀愛故事,區別於流行過一時的追憶校園的青春片,也沒有跨國戀、失憶症、奇幻等類型元素,反而相對簡單純粹地專注於展示那些不完美的遺憾。
遍地都是普通又帶著缺點的人物。
比如,《前任3》中的孟雲和林佳都不肯向對方低頭,卻用懲罰自已的方式道別。
這種很真實的角度精準契合了當代男女的痛點,從而保持了強勁的生命力。
大家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其次是,這個系列對男女的情感關係進行了一系列喜劇化處理。
比如對結婚、分手、試婚、再見前任、相親、吵架、查崗、檢驗對方等情節或橋段的描繪。
更關鍵的則是,創造了太多儀式化概念與儀式化場景。
「坦白局」「了斷局」「分手後遺症」「結婚冷靜期」……尤其是《前任3》的經典結尾以及《前任4》的「麵館兔子」,這一點是從《前任攻略》到《前任4》貫穿始終的魔力密碼。
各種各樣的「儀式」作為情節發展線索貫穿在影片的始終,滿足了新時代受眾對於愛情故事的觀看需求。
也完成了替代性補償。
因為電影里的情節,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觀眾們相處中,或分手後想做卻不敢做或沒條件去做的那些事。
比如這次的「結婚冷靜期」,必然會戳中許多在「戀愛與婚姻」這一十字路口徘徊的觀眾吧。
「前任」系列一直有個貫穿議題:男人和女人在處理問題時採用不同的方式。
無論是《前任3》的孟雲和林佳,還是《前任4》的孟雲與柳柳,電影對他們關係走向的設計與處理,都很精妙。《前任3》所在意的是在矛盾產生後到底誰應該主動認錯,《前任4》則是到底誰該承擔起主動邁出那一步的責任。
這無一例外都在小心翼翼地處理愛情關係。
那麼,忠於自己與愛得盡興,存在邊界嗎?
這種矛盾性實則反映了當代社會的兩性溝通壓力,以及普遍的情感困境。
如果說前三部的核心母題,是持久的感情變得越來越困難。那麼《前任4》則探討了,無論開啟一段感情、結束一段感情,還是真正地步入婚姻,都越來越難。
這是「前任」系列一直在折射的都市文化內涵。
也最讓觀眾共鳴,感覺是在講自己的婚戀史。
在這個意義上,十年的「前任」系列正是一本本都市青年的情感自白書。
喜劇化打開,但也總是會在猝不及防的時候,扎到你的心。
電影劇情的發展會有結局和定論,而感情與人生卻沒有。
6年來,靠著《體面》和「打假」維持的念想,終於可以釋放了,影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