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證網訊(記者 劉麗靚)10月24日,「AI智測·炭索未來」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發布會在北京舉行,由國家能源集團攜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旗下海康威視聯合研發的「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正式發布,標誌我國煤炭數質量管控領域邁入全新的人工智慧時代,並首次在煤炭生產、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成功示範應用。
此前,國內外進行過大量的煤質快檢技術研發,逐步形成中子活化、雙能伽馬射線、X射線吸收、近紅外光譜(NIRS)等技術路線,但由於檢測精度不高、放射源安全隱患等因素,一直未形成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成熟可靠技術。此次發布會重磅推出的「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是一項集煤質快檢核心裝置、AI模型與數質量管控平台於一體的原創性技術,實現人工智慧、光譜學及化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可對煤炭成分中的熱值、水分、灰分、硫分進行精準檢測;基於雙模態神經網絡的人工智慧技術,利用深度神經網絡有效融合兩種感知信號,對大量煤炭成分進行數據表征,並結合魯棒訓練,從而實現快速、準確、魯棒、無損的煤炭成分分析,一舉攻克了傳統煤炭檢測技術檢測數據延遲、失真及成本高等難題,實現煤炭供需兩端全流量實時在線、全自動檢測。
該技術可以在線檢測6毫米煤樣的熱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標,整列車採樣完成後僅需2分鐘獲取檢測結果,相較於至少8小時的傳統檢測周期,實現煤質信息的實時精準獲取;樣品代表性指數級增強,單列車的檢測煤量可達1噸以上,是傳統1克煤樣檢測量的百萬倍,樣品代表性和檢測效率大幅提升;全程實現自動無人干預,改變了傳統採樣、制樣、化驗的複雜流程,構建了高效、透明的在線檢測模式。2024年在國家能源集團四大產煤區、港口、銷售、電廠、化工產業共9家單位示範應用的10台產品設備,檢測煤量超4億噸,且歷經高低溫、粉塵、震動以及高濕度、電磁干擾等各種嚴苛環境條件,均穩定運行。
作為骨幹能源央企,國家能源集團堅決扛起煤基能源新質生產力大旗,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採取「集團化作戰」方針,統籌有效資源、整合優勢力量,組織調動「煤電運化」全產業鏈35家子分公司上千人參與科技攻關會戰。歷時兩年時間,廣泛收集國內外300多萬條歷史煤質數據,以10萬多組高質量光譜煤質數據集,實現了對煤種範圍99%以上的覆蓋;檢測煤種覆蓋全集團全部自產、外購等合計超過398種,檢測精度達到傳統化學方法水平,累計平均偏差趨於零,煤炭數量和質量具備「在線測量」基礎。
目前,國家能源集團正聯手海康威視,加速煤質快檢技術的譜系化、產品系列化、應用規模化、管控體系化發展,按照「戰略管控+一體化運營」總體定位,構建起全集團「體系化、網絡化、標準化」的煤炭數質量管控體系,並通過標準的研製和推廣,為行業內的技術交流等提供共同的語言和基準,推動煤質快檢技術不斷向更高水平發展,加速行業認可和產業化進程。計劃到年底,國家能源集團將在新疆、寧夏、晉陝蒙核心區、蒙東四大產煤區相關礦點、外購煤站台和部分電力、煤化工企業部署應用80多台煤質快檢裝置,將實現對「煤炭、電力、港口、化工」等上下游的煤質快檢覆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1d910f86c98a7422476b92a0fb9a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