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外賣媛被罵慘了。
這些女生穿著外賣平台的服裝,配上高跟黑絲,再騎上炫酷摩托車,呼之欲出的意圖,讓網友直呼辣眼睛。
這波操作把外賣平台和女騎們,推上了風口浪尖,也引發思考:摩托車為何從猛男玩具,變成流量密碼?
近幾年,摩托車騎行成為和騎行、飛盤、citywalk一樣的潮流,線下騎行爬山、山頂約咖啡成了一種新型社交方式。
小紅書上摩托車相關筆記高達166萬篇,抖音上「摩托車」的話題點擊量也達到了1001億次。
然而,與線上的火熱不同,線下賣車卻變得越來越難。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不少神壇上的摩托車型瘋狂降價。
杜卡迪打五折、降價10萬;
寶馬水鳥降價7萬;
川崎Z900直降2萬;
全球銷冠的本田,部分車型降價幾千,還送購置稅。
但就算品牌們降價再狠,摩托車的銷量還是比去年同期下降16%。
網上越來越火,線下降價也賣不動,摩托車被誰拿捏了命門?
炫酷機車,成了網紅的流量密碼
近兩年,摩托車市場發生了一個變化:過去撐起摩托車市場的,是風塵僕僕的打工硬漢、狂拽酷炫的炸街猛男。
但現在女性的購買慾,卻成了市場新風向。
網上搜索摩托車,女騎則成了一個關鍵聯想詞。
和被中產們玩成了網紅運動的飛盤一樣,當一群網紅迷上摩托車,一夜之間無數「女騎辣妹」刷屏。
2020年,網紅痞幼靠玩重機車的視頻火遍網絡,收穫了大量男騎手的關注,很快就坐擁千萬粉絲。
痞幼的成功讓無數網紅看到了「流量+財富」的雙重密碼,自此之後在短視頻平台十個摩托車手九個女騎。
他們的風格大概分成兩類:
一種是黑頭盔+黑裙子+黑絲+黑靴子,或是能勾勒身材的緊身皮衣,再配上重型機車,走的是炫酷辣妹風。
還有一種是JK短裙+瑪麗珍皮鞋+可愛頭盔,摩托車也多是馬卡龍色,走得的甜美反差風。
via @H_(機車)
不管是哪種風格,帶上「女騎」的標籤,就擁有了流量,隨便一條視頻都有幾萬點贊。
最火的時候,女騎幾乎成了「摩托車手」的代名詞,在各大平台搜索摩托車,前幾頁內容都是女騎。
女騎只要站在車旁拍個照,就能賺夠流量,收穫大量點贊;周末跑山,在山頂來杯現磨咖啡,發個朋友圈格調拉滿。
在網紅的帶領下,不少小白喊著「趁年輕,騎仿賽,骨頭斷了好得快」,直接考證、買車、入圈一條龍。
2021年,三亞擁有資質的8所駕校,3個多月收了10萬學員,人數多到駕校閉門謝客。
南京摩托車駕考爆滿,一度出現考試需要「搶號」的情況。
2022年上半年,北京摩托車駕照報考人數超過12萬,其中女性占比近一半。
不僅如此,今年兩屆摩博會都擠滿了年輕人,舉辦規模和參觀人數,都達到了歷史巔峰。
重慶摩托會觀眾更是高達20萬人,網上一度有人認為,摩托車賣得比華為手機還好。
年輕人對摩托車的迷戀,也體現在銷量上。
據中國摩托車商會數據顯示,中國的摩托車產銷在2014-2020年,多在1400萬-1600萬輛之間,2021年直接恢復到了2000萬輛,達到了2014年來的最好水平。
2022年上半年,全國摩托車新註冊登記534萬輛,又同比增加108萬輛,增長25.38%。
天貓新生活研究所數據顯示,2022年摩托車在平台上交易額超過百億,整車交易量翻數倍。
原本有流量有銷量的摩托車市場,卻在今年狠狠打了大家一巴掌。
昔日硬漢頂流,被迫降價甩賣
前兩年摩托市場的火熱,讓摩托車一下子成了「風口」般的存在。
外國摩托車企業,開始在中國建廠,哈雷直接關了印度的工廠,和錢江成了合資公司。
不少中國車企也想分一杯羹,像長城、吉利、五菱都推出了摩托車品牌。
可惜的是,這個風口沒刮多久,就把眾人摔了個狗吃屎。
去年還火熱的摩托車市場,今年卻豁然預冷。
最明顯的是,降價的「不正之風」也吹到了摩托車圈。
7月開始,寶馬摩托車部分車型開始打折優惠,最高降價8萬元,降幅達31%。
同一時間,高端摩托車品牌哈雷也宣布降價,最低可以到8折。
最出圈的是杜卡迪全系降價,最狠打五折。
要知道杜卡迪是不少車友的「白月光」,一個買車資格就可以轉賣數千元。
同樣加價賣、訂車等半年成為常態的山葉,在價格上也顯得沒有過去那麼傲嬌了。
明明那麼火,為什麼還要玩命降價?
除了摩企之間的內卷,還有兩個推手,讓他們不得不降價。
第一雙推手:薛丁格的流量,放了摩企鴿子。
網紅潮流就像一陣風,刮過不留痕,流量往往來得快去的也快。
前兩年還爆火的飛盤、露營、騎行,如今又回到了小眾圈子。
但摩托車不同,摩托車如今依然有流量,只不過它的流量「變味兒」了。
前兩年,短視頻平台上流行的是騎士們的颯爽英姿,風馳電掣又瀟洒性感的身影,讓年輕人看得心癢,恨不能馬上加入摩友大營。
但今年,摩托車的視頻雖然依舊盛行,但內容卻放大了騎行的風險。
網紅女騎「小魚愛吃魚」、"DD怪女"等人的意外,讓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
不少新車騎了沒多久,就轉戰二手市場。在閒魚上,3個月、1000公里以內的准新車比比皆是。
第二雙推手:來自中國摩托市場的兩條紅線。
我國摩托車牌證管理有兩條規定,是直接捏住了摩托車行業的命門:
一個是機動車公告目錄管理制度,一個是13年強制報廢制度。同時還有一條規定,超過2年以上的摩托車上牌必須上檢測線檢測。
2012年入華的一大批進口摩托車,如今已經12年了,馬上就要到報廢年限了,而這些臨近報廢的車型,價格開始血崩。
不少大貿車為了清庫存,開始聲勢浩大的「打骨折」促銷,其中也藏著「引流」的小心思。
像杜卡迪半價甩賣大魔鬼,並不是讓摩友們實現「杜卡迪自由」,而是藉此造勢,為非旗艦車型清庫存。
兩雙推手之下,摩托車市場壓力如山。
為留住死忠粉,摩企們卷瘋了
那問題來了,降價能留住消費者嗎?
事實證明很難。
今年以來,國內摩托車銷量急轉直下,甚至連年輕人最青睞的、以玩樂型為主的大排量摩托車同比也出現下跌。
據中國摩托車商會統計,今年1-9月,我國大排量休閒娛樂摩托車(排量250cc以上,不含250cc)產銷39.62萬輛和40.86萬輛,同比下降10.6%和10.55%。
歸根結底是因為,摩托車的興趣屬性>交通屬性,摩托車早已經不再是剛需產品。
很多有汽車的用戶,城市短途代步會首選電動車,買摩托車也是作為休閒娛樂的工具。
摩托車在國內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實現了從交通工具到娛樂產品的轉變,整個行業也在逐步從通路型產品到玩樂型產品的疊代。
如今的摩托車,更像是年輕人的玩具。
這也能解釋了,為什麼前幾年,摩托車迎來高光時刻。
在出門難的特殊時期,摩托代表了自由、激情,它更多的角色是社交工具和心靈安慰劑,不少人選擇它,需要的情緒價值大於產品價值。
因此,摩托車企業們除了降價搶客戶,也必須有自己的車圈文化,增強用戶粘性。
隨著更多新車型上市,車企們愈發麵臨僧多粥少的局面,屆時除了考驗價格,也考驗車企文化的吸引力。
為了留住摩托的死忠粉,摩企們也卷瘋了。
春風最有新消費思想,把目光放在了女騎和小孩身上。
春風著重研發適合女生的摩托車,比如2018年就推出的春風250 SR,適合小個子女生,平均每年銷量在30000輛。
今年新推出的狒狒OX配搭跳燈邊三輪,復古又可愛,一個月出貨量近3000輛。
如今,春風的女性用戶占比從此前不到1%,個別車型已經升高到11%,增速十分明顯。
無極的打法是把汽車那一套搬到摩托上,是國內第一個拼服務的摩托車企。
從2020年開始,無極就為車主免費升級,2023北京摩展還推出了24小時飽和式道路救援服務,吸引了不少粉絲。
漢威主打的是創意,YP500、HS125都亮出了不同風範,吸引了不少潮流愛車人士。
漢威雅痞YP500
傑迪是主打差異化,玩的就是奇葩,憑藉一款發動機搞出眾多車型,每次車展的模特都是COSPLAY。
傑迪麒麟750
凱越的內卷法則就是把價格打下來。
今年凱越在展會上殺瘋了,推出了450RR,售價3.58萬元起,號稱世界上最便宜的四缸仿賽。
准升級的800X車型,在圈內被認為是披著KTM外衣的山葉,售價4.58萬元起,野蠻的價格打得競品新車型不敢報價。
那些真正願意為摩托車買單的粉絲,才是品牌想要留住的人,也是未來市場爆發的關鍵。
從摩托車市場來看,銷量和價格的過山車,也讓更多的企業看清一個問題:國內摩托車市場,正從實用向情懷轉變,留住「精神股東」們,成了摩企的必修課。
改變背後的驅動力就是:從產品性能為王,變為用戶需求為王。
在沒有剛需的時候,興趣是最大的消費內驅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