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溪不是我朝的四大名醫嗎?原來連個痢疾都治不好!」看著服用了朱丹溪的藥後,病情加重,命在旦夕的葉儀,朋友們一片譁然。
當時正值金秋八月,大地一派豐收。這天一早,朱丹溪的好友葉儀就上吐下瀉,肚子一陣一陣抽痛。到下午時,不但沒有減輕,反而發起了高熱。
葉儀也曾學過一些岐黃之術,判斷自己應該是得了痢疾。本來這也不算大病,藥病對症,只需幾副藥就可痊癒。
可葉儀自覺這痢疾來勢洶洶,不只肚子疼痛不已,還一直高熱不退。就讓家人去把好友朱丹溪請到家中,為自己看病。
朱丹溪來到葉儀家,一番望聞問切後,說:「是痢疾,無需擔心,只需幾副藥就可痊癒。」
家人聽後,都很高興,一顆顆懸著的心都放了下來。
哪知,連著吃了幾副藥,葉儀的病卻絲毫不見起色。
服藥以來,葉儀的肚子仍然在反覆作痛,高熱也一直沒退。每每肚子疼痛時,他就感到肛門墜脹,想要大便。雖然自從生病以來,他就沒有食慾,再未進食,但這種想要大便的感覺卻並沒有減輕。
在這種肚痛與泄瀉的反覆折騰下,葉儀的精神困憊不堪,已經起不了床了。
最後,無奈之下,他只得讓家人在草蓆與床板中間挖了一個洞,躺在床上任其泄瀉。
看著葉儀在服用朱丹溪的藥後,病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越來越重,親戚朋友一片譁然。
有人背地裡議論:「朱丹溪不是四大名醫嗎?怎連個痢疾都治不好?」還有人直接找到葉儀家人,勸他們趕緊換個醫生,不然葉儀怕是凶多吉少。
很快,眾人的議論就傳到了朱丹溪的耳中,面對眾人的猜疑,他沒有絲毫慌亂,依然一如既往地做自己該做的事。
葉儀服藥十天後,他覺得自己的病越來越重了。不但痢疾的症狀沒有絲毫減輕,而且喉間還發出轆轆的痰聲,堵得聲音都發不出來,就連呻吟聲都變得細若蚊蠅。
看著奄奄一息的葉儀,家人都偷偷抹眼淚,找到葉儀說:「看來丹溪先生也是徒有虛名啊!咱還是換個醫生來看看吧!」
葉儀聽後搖搖頭說:「不用了,我相信丹溪,我這病連他都治不好,別的醫生怕是更回天乏術了。唉,都說痢疾也能要人命,看來,我這是得了要我命的痢疾了。」
於是,他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囑咐後事:「這次父親怕是要不治身亡了,往後你們兄弟二人要互相扶持,相親相愛。」
兩個孩子聽著父親的遺言,悲傷不已,不禁嚎啕大哭。
有鄰居聽到葉家的動靜,覺得一定是葉儀命歸黃泉了,就趕緊跑去告訴朱丹溪。朱丹溪聽罷仍然很淡定,說:「必定是道聽途說,不可信。」
第二天一早,朱丹溪就來到葉儀家,果然見葉儀還安然躺在病床上。
他又親自煎了一副藥,讓葉儀服下。這一劑藥下去,葉儀只覺苦到極致,從嘴裡到胃裡,再到肚裡都是苦的。
只是這一帖藥下去,葉儀一天內去了兩次大便,排出了許多污穢之物,惡臭逼人。
更為神奇的是,自從排出這些東西後,葉儀的體溫逐漸降了下來,到了夜間,渾身竟然感到輕鬆了許多。
天亮後,葉儀只覺肚裡飢腸轆轆,想要進食。朱丹溪就讓葉儀家人給葉儀煮了些白粥。葉儀在食用了少許白粥後,精神狀態越來越好。
就這樣,沒幾天,本來已經奄奄一息的葉儀,身體竟然逐漸好轉,直至最後痊癒。
當朋友們得知葉儀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後,竟然奇蹟般地又痊癒了,都感到很奇怪。其實,就連葉儀自己也詫異不已。
於是,就找了個機會問朱丹溪:「為什麼我吃了10天藥後,病情反而加重了?本以為好不了了,可最後怎麼又痊癒了?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嗎?」
朱丹溪這才道出原因。
原來,葉儀的身體一貫虛弱,這次痢疾就是因他身體虛弱飲食積滯而引起的。治療這個病症,本來只需疏通積滯的飲食就可以。
但是,葉儀的身體實在太虛了,如果妄加疏導,身體無法承受,反有危險。
於是,朱丹溪就決定先為他滋補身體。只是痢疾在身,就施行滋補,必然會使病症更加嚴重。這也就是為什麼葉儀吃了朱丹溪的藥後,病情反而加重的原因。
而在為葉儀滋補十天後,他的身體已經能夠承受疏通之藥的藥性了,所以朱丹溪只用了一劑蕩滌除積之藥,葉儀的痢疾就藥到病除。
朱丹溪為葉儀治療痢疾,使用的是先補後攻之法。他在多年的醫療實踐中發現,雖然一些小病也絕不能大意,必須依據病人的具體情況給出治療方案,絕不能一方通用。
正所謂:庸醫小病要人命,良醫救人效如神。
醫學的進步,也需敢於超越,敢於推陳出新。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