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北美,中國廠商撕掉低價標籤 | 焦點分析

2024-01-19     36氪

原標題:出海北美,中國廠商撕掉低價標籤 | 焦點分析

文 | 周鑫雨

編輯 | 蘇建勛

一台智能音響要將近500美元(約3597.6元),直逼Marshell的售價;一條三米的智能燈帶定價為69.99美元(約503.6元);一扇可以感應寵物自動開關的小門,賣出了接近萬元人民幣。

在2024年的CES(國際電子消費展)上,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少中國廠商的產品,並不便宜。

CES,俗稱消費電子界的「春晚」。疫情解封后,不少中國廠商將2024年CES視作第一場國際秀場。

CES 2024。圖源:作者拍攝

極致性價比,是中國企業長期以來在CES的標籤之一。中國展商的展位越密集,越有可能找到各種低於市價的產品。

一名參觀者告訴36氪,2020年的CES上,他能在中國展商的展位上,找到15美元(約108元)的電熱水壺,30美元(約216元)的寵物飲水機,還有價格不到10美元的Airpods高仿。

但今年的CES,撕掉低價標籤,成為不少中國展商的選擇。

一方面,近幾年舉國發展製造業的東南亞,正從中國手中,接過低價的大旗。東南亞廠商的捲入,讓低端市場的利潤空間愈來愈少。不少中國廠商不得不改道溢價天花板更高的高端市場。

另一方面,消費市場的復甦創造了利好高端產品的市場環境,AI技術的發展又讓消費電子有了新故事,創造了新的利潤空間。

全球供應鏈遷移東南亞,低價的故事失效了

低價足以讓中國廠商的展位變成熱鬧的賣場,但在2024年,CES的老人們已經感受到了水溫的變化。

三年沒來CES的一家東莞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就感覺行業已經「變天了」。他告訴36氪,這幾年大廠的訂單越來越不好拉:「約新客戶一聊,人家早就跑去越南建廠了……就算人力我們壓得和印度越南差不多,但人家稅更少。」

另一家為不少國際知名家電企業代工的廣東廠商,五年前來到CES,還能一場展會簽下三千多萬元的單子。但今年的CES門可羅雀,老客戶還願意給面子見上一面,但簽單率降低了五成多。

疫情三年的風控、中國人力成本的上漲,加之越南印度等國的政策優惠,不少下游廠商們找到了中國供應鏈的「平替」:東南亞。

2019年10月,三星關閉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手機工廠惠州工廠。相對地,2022年12月,三星在越南河內開設了總價2.2億美元的研發中心,並計劃大規模生產晶片。2023年,英特爾也宣布計劃在越南投資10億美元。

無獨有偶,東南亞也從中國廠商手中搶到了「果鏈」:泰國預計會成為MacBook的主要產地,印度生產的蘋果產品全球份額預計會占整體出貨量的40-45%。2022年10月,長期關注蘋果的分析師郭明錤就發文稱,蘋果在三年內要讓美國市場銷售的產品「去中國化」。

在CES 2024,東南亞廠商的聲量大了不少,而路子與曾經的中國廠商如出一轍:低價策略。

這屆CES,印度展商的數量從2020年的6個,增加到了25個。其中名為Hyper Lychee的家用洗地機公司,普通版僅49美元(約353元)。帶來三款分別針對餐飲、監控、清潔場景的服務機器人的印度公司Kody Robots,被36氪問及競爭優勢時,毫不猶豫地回答:The price(價格)。

與此同時,越南汽車製造商VinFast,則在CES上針對美國市場推出了三款新電動車型,其中電動汽車的售價低於2萬美元(約14.4萬元)。

VinFast。圖源:VinFast官網

供應鏈的外移,讓中國廠商的低價故事更難講。但反之,一批早有心瞄準高端市場的中國廠商,卻也苦「Made in China」的低價標籤久已。

2018年,來自南京的全息投影廠商「達斯琪」第一次參加CES。CEO 周全發現,一旦國外渠道商和客戶知道自己是一家中國企業,價格就很難報高,「老外知道義務華強北的報價有多低,他們就覺得中國硬體公司的報價底線可以探到這麼低。」

另一家展商也分享了一個行業案例:幾年前的CES上,一家中國智能音箱公司的報價被國外渠道商壓到了20美元以內,對方的理由是:小米的價格能做這麼低,你們為什麼不行?

消費復甦,AI助力,硬體廠商進軍高端市場

經歷消費市場低迷的三年,在2023年第三季度,消費電子廠商們終於看到了復甦的苗頭。

以最具代表性的手機為例。Canalys數據顯示,2023年Q3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實現了兩位數的環比增長,而同比僅下降了1%,下滑勢頭已經放緩。同樣迎來復甦的還有PC行業。根據Canalys,2023年Q3全球檯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總出貨量環比增長了6%。

消費市場的整體復甦,助推了高端消費的升溫。與此同時,大模型發展帶來的AI東風,則是廠商進軍高端市場的另一個契機。

隨著東南亞上了供應鏈的牌桌,僅靠硬體,利潤天花板只會被卷得越來越低。不少消費電子廠商決定在系統功能和內容生態等軟體層面做文章,提高產品的溢價。

接入更懂人的AI,讓消費電子產品可以滿足個性化、定製化的高端市場需求。在CES 2024上,不乏廠商用AI做文章,推出高端線產品。

比如達斯琪,將CES作為首個發布全息字幕成像音響的舞台。這也是一直瞄準ToB/G 全息投影場景的達斯琪,第一次試水ToC高端市場。這款音箱採用了AIGC技術,可以根據旋律在音響透明的腔體內,自動生成並懸浮顯示歌詞。

「這款音箱定價不低。」CEO周全表示。但即便如此,這一款歌詞音響還是吸引了不少崇尚party文化的老外圍觀。

達斯琪的歌詞音響。圖源:Nippon TV

再比如,靠做LED燈具在海外起家的深圳智岩科技(Govee AI),在這屆CES上帶來了新品Sync Box Kit 2。

這款盒子通過HDMI將Govee AI的照明產品和遊戲機、PC相連,基於Govee AI的AI算法,盒子可以智能控制照明產品的燈光,根據遊戲或者視頻內容同頻變化。這款即將在北美上市的盒子尚未有定價信息,但價格不會低於第一代Sync Box Kit(69.99美元,約503.6元)。

CES 2024上Govee AI展出的Sync Box Kit 2和遊戲顯示器。圖源:Digital Trends

從打價格戰轉向進入全新的高端戰場,中國廠商們也不敢放鬆警惕。

「當時做產品的思路就是,我們要做一款地球上沒有的,但是已經被教育好的市場。」周全告訴36氪,「北美有Party文化,老外天然願意為聚會設備付費,音響是我們從ToB轉ToC比較安全的切入點。」

當然,作為ToC的初次試水,歌詞音響在出貨預計上也慎之又慎。據周全介紹,2024年歌詞音響的預計銷售量,僅定在2萬台。

成立6年以來,Govee AI在海外已經試水了一些高端燈具,比如定價最高可達99.99美元(約719.5元)的柔性燈帶,可以隨音樂變化的169.99美元(約)落地燈。高端智能燈具,在節日文化濃厚的西方國家被證明為真實需求:到2020年,Govee AI的年銷售額已經突破了2億美元。

即便高端智能燈具的海外需求已被驗證,Govee AI品牌負責人Ryan告訴36氪,海外智能燈具市場的熱門趨勢變化相當快,從DIY到智能控制,再到如今的IoT(物聯網),如果產品和技術疊代沒有跟上,就會立馬被市場淘汰。

地域文化、消費習慣、渠道……轉戰高端市場,並不僅僅是在硬體中注入AI這麼簡單,中國硬體企業要做的功課還很多。

在用戶習慣的差異上,寵物機器人廠商Clicbot CEO楊建勃,給36氪舉了個操作介面(UI)的例子:國內淘寶、拼多多的信息排列方式,與海外的亞馬遜就天差地別,「想要用標準化的產品就吃下所有的市場,是偷懶的,也絕不可能實現的想法」。

不過,他依然覺得,中國市場的營銷和銷售渠道比起海外更複雜,也更卷。在國內挺過來的中國企業,反倒在海外高端市場具備了成為「鲶魚」的優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0be78fd719b0ff8b01362775225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