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莊算什麼,車庫酒和膜拜酒貴多了

2019-10-08     蒸爭日上

價格貴上天、產量低到一瓶難求、評分高到連拉菲都自愧不如,這大概就是人們一貫認知中的車庫酒(Garage Wine)&膜拜酒(Cult wine)了。的確,無論何時提起它們,仿佛都能令人熱血沸騰。



共同點

車庫酒和膜拜酒最鮮明的特點就是高價格。一瓶典型的車庫酒,從酒莊第一次賣出的價格就可以高達數百美元,經過幾次拍賣、轉手,價格可以被炒到上千,甚至上萬美元一瓶。這種價格,不但遠遠高於一般的波爾多列級酒莊,而且高過了拉菲(Château Lafite de Rothchild)等五大酒莊(1ere Cru/first growth),甚至超越了柏翠(Château Petrus)、奧頌(Château Ausone)、里鵬(Le Pin)等右岸的頂級高價酒。其背後所隱藏的,是最基本的經濟學原理:供需關係。



Chateau Valandraud, 車庫酒先鋒(左),Harlan Estate(右)

車庫酒和膜拜酒的產量都非常低,每個酒莊年產只有數百箱。與此對比,拉菲的年產量約為兩萬箱,一般是車庫酒的四五十倍!在如此小的產量基礎上,經過好的營銷手段、評論家(尤其是羅伯特-帕克)的高度評價,馬上就在市場上造就了一個奇蹟:高價!產量的稀少決定了即使出得起價錢也不一定能買到;繼而是更高的價格,但仍然高價難求,因此繼續推高價格,不斷快速上漲。

而九十年代中後期以網絡科技浪潮為代表的全球經濟極度繁榮,造就了無數的億萬富翁,美國為代表的新富人群追逐高價葡萄酒,不斷刷新拍賣記錄、推高市場價格。於是,不論是買得起還是買不起的消費者,都關注這個現象,業界把這些酒莊統稱為「車庫酒(garage wine)」和「膜拜酒(cult wine)。

區別

車庫酒與膜拜酒有何區別呢?一般來說,車庫酒主要指波爾多地區的一些迷你酒莊所產的高價葡萄酒;而膜拜酒則主要指美國加州納帕山谷附近的一些迷你酒莊所產的高價葡萄酒,也用來指澳洲和義大利(特別是托斯卡納地區)等國家的一部分價格被不斷炒高的葡萄酒。



下面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師為大家詳解一下車庫酒和膜拜酒。

車庫酒(Garage Wine)

車庫酒起源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主要指波爾多地區一部分創新的釀酒師們,集中釀製產量稀少、特點鮮明的葡萄酒。這些酒一般酒體沉重、異常飽滿、果味豐富、酒精度數相對較高。相對於傳統概念中的波爾多好酒,這些車庫酒不再表現為濃重的單寧,也無需陳年太長的時間即可飲用。在釀酒方法上,車庫酒往往留一些殘糖(很少,仍然是干型紅酒,但相對於傳統波爾多酒則較多),刻意使用新桶陳釀,橡木味道明顯。

車庫酒的這些特點,讓業界分歧頗多。有些評論家認為,車庫酒無法陳年(因單寧不重),並且,車庫酒沒有很好地表現出風土(Terrior)和葡萄品種的特點。

在車庫酒誕生之前,有一些產量稀少的酒莊已經開始塑造高價神話。典型代表Château Le Pin(里鵬),位於右岸的Pomerol村,酒莊面積不足2公頃。相比五大酒莊,里鵬的產量極其的小,而市場不斷熱捧,價格也水漲船高。

1990年,車庫酒的先鋒Jean-Luc Thunevin來到聖艾米利永(Saint Emilion),買下了Ch. Pavie-Macquin旁邊0.6公頃土地,並在一個舊車庫裡開始釀酒。1991年,酒莊面積擴張到1.8公頃,並開始釀造Château Valandraud。首個年份(1991年份)的Valandraud。因為春季的霜凍,產量僅為1200瓶,售價約13歐元。整個釀造過程中的脫梗(destem)、捕釀(pigeage)等工序純用手工完成:因為Thunevin沒有相關的機械設備!Thunevin並且大膽採用一些非同尋常的手段,在橡木桶中進行乳酸發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200%新橡木桶陳釀(新桶稱釀一年後分離(racking),又換入另一個全新橡木桶繼續陳釀)。這些技術後來被廣為複製學習。



Château Valandraud外觀(1940年代釀酒Bécot家族曾在此釀酒,後為車庫,此即「車庫酒」名字的由來)

著名葡萄酒評論家羅伯特-帕克熱情讚譽Château Valandraud,在評論1995年份葡萄酒的時候,Ch. Valandraud的得分高過柏翠莊(Ch. Petrus),在倫敦Christie’s的期酒拍賣上,95年份的Valandraud售價高過了Mouton Rothschild!於是,神話從此開始了。

Valandraud的成功掀起了一陣車庫酒的狂潮,一些傳統名莊也紛紛開疆闢土,開始嘗試生產這種風格特殊的酒。La Mondotte(屬Château Canon-la-Gaffelière)、La Gomerie(屬Château Beau-Séjour Bécot)、Le Dôme、Les Astéries、Le Carré、Gracia、Marojallia,等等。



其它車庫酒

雖然車庫酒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但有很多葡萄酒評論家一直質疑車庫酒的一些方法與理念:極低的產量(yield)、過度熟透的葡萄、釀酒過程中的過度萃取,等等;認為車庫酒的成功與其說是因為品質,不如說是來自成功的營銷。甚至有些人認為車庫酒「完全違法風土(Terrior)」。就連先驅Thunevin先生也在07年的一次公開場合說:「車庫酒的產生,其實是為了彌補風土Terrior的缺陷和其它一些方面的不足,而不得不採用現代科技和手段(來提升品質)。」 Ch. Tetre酒莊的Mitjaville也承認:「車庫酒沒有陳年的潛力,我更喜歡把這些酒叫做迷你級(petit-cru)。車庫酒的基礎壓根不是風土(terrior)。」

英國Decanter雜誌主編Steven Spurrier甚至很早就預測,車庫酒不久將死,認為它無法經歷時間(陳釀)的洗禮:「如果你對比品嘗1995年份的Beau-Séjour Bécot和Valandraud,你就會發現後者比前者要顯得疲勞很多。」

酒商也證實,最近市場對於車庫酒的狂熱愛好正在降溫,消費者開始重新選擇那些著名的和具有非凡土法(Terrior)的酒莊。

2000年以後,車庫酒的熱度開始衰退。 特別是2004年經歷了一個高產的好年份,車庫酒所謂的「產量越低,酒質越好」的理念被徹底打破,而一些九十年代年份的酒,也在品鑑中顯得「垂垂老矣」。車庫酒的特點:成熟、集中、橡木桶,都不是什麼特別優異的地方,這些特點不足以造就一支真正的好酒。 車庫酒的價格開始急劇下降。誰願意花幾百美元購買一瓶只能陳放十年的「超級好酒」?或者,10年就顯出「老態」的葡萄酒,壓根就不能被叫做「好酒」,胡論「超級」!此時,羅伯特-帕克也不得不說:「(車庫酒中)只有最好的一小部分酒莊可以『沉澱』下來。」

膜拜酒(cult wine)

幾乎是與車庫酒同時代,膜拜酒(cult wine)在美國加州的納帕山谷(Napa Valley)地區誕生了。嘯鷹(Screaming Eagle)、 哈蘭(Harlan Estate)、鑽石谷(Diamond Creek)、卡慕(Caymus)、多米諾斯(Dominus Estate)等莊園聲名鵲起。1992年份,羅伯特-帕克給與嘯鷹莊99分的高分!哈蘭莊的1991年份得到了98分,1994年份得到了100分滿分,其後的年份(截止2008年份)又陸續得到5個100分!



嘯鷹莊(Screaming Eagle)酒標



哈蘭莊(Harlan Estate)酒標



鑽石谷-湖(Diamond Creek Lake)系列酒標

加州這些膜拜酒酒莊的建立多早於車庫酒莊。嘯鷹莊建於1986,哈蘭莊建於1984,多米諾斯酒莊更是將歷史追溯至1836年(其首個年份酒為1983年,1991年開始轉變風格,釀波爾多混釀)。這些深厚的歷史積澱,給予加州膜拜酒更堅實的基礎。



Dominus莊

縱觀加州膜拜酒,幾乎都是以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為核心的「波爾多混釀」(Bordeaux Blend:赤霞珠為主,混合梅洛(merlot)、品麗珠(cabernet franc)和/或小維爾多(petit verdot))。赤霞珠單寧強勁,波爾多的列級好酒經歷史檢驗是具有極強的陳年能力的;加上美國市場對高酒精度、重度酒體、橡木桶陳釀的偏執,加州膜拜酒兼具了評論家的喜愛與市場的歡迎,其熱度至今不減。

在加州之外,另外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某些酒款被成為膜拜酒(cult wine)。

澳大利亞的奔富-葛蘭許(Penfolds Grange)和翰斯科-神恩山(Henschke Hill of Grace)是兩朵奇葩,質量高、產量少、價格奇高,也被稱為膜拜酒(Cult Wine)。在舊世界的義大利和西班牙,也有一些類似的膜拜酒。義大利有諸如:西施佳雅(Sassicaia)、馬賽多(Masseto)、緹諾羅(Tenuta di Trinoro)、嘎雅(Gaja)、Galardi Terra di Lavoro等。西班牙有諸如貝加西西利亞-鼎級/烏霓蔻(Vega Sicilia Unico)、苹格斯(Dominio de Pingus)等。




1985年份西施佳雅(第一個年份) Masseto (100% Merlot) Tenuta di Trinoro

膜拜酒(cult wine),逐漸成為一個商業概念。高質量的葡萄酒被市場追捧,產量又稀少,因為巨大的需求和膜拜造就了天價。是市場這隻「無形的手」造就了膜拜酒這個概念。只要這樣的市場還在,這些需求不減弱,那麼天價的膜拜酒也將一直存在,甚至更多。

小結

二十世紀最後十年全球經濟繁榮的泡沫,羅伯特-帕克的個人喜好(所帶來的高分),市場全球化帶來的需求增長,都是這些高價葡萄酒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在流動性泛濫的市場,資本推高價格,有些葡萄酒從食品躍升為投資品,價格直線上升,這些就是車庫酒和膜拜酒的本質。

反觀當下,中國市場對葡萄酒的巨大需求,不斷刺激這全球精品葡萄酒(fine wine)價格的快速上漲。拉菲(Château Lafite)的價格從幾年前的200美元/瓶,漲到如今的1000美元以上,價格翻了幾番。這跟90年代末網絡新經濟泡沫破裂前的車庫酒和膜拜酒價格飆升,多麼相像啊!

藍裕文化酒莊規劃設計院認為,不論是高價還是稀少,都不應該成為酒的核心價值所在。質量才是就生存的關鍵,這就是車庫酒倒下的主因。除了酒莊自身釀造工藝等對品質的追求,如何讓高品質的酒走得更遠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酒莊旅遊是國內外實踐表明有效的品牌和銷售途徑,面對國內競爭激烈的葡萄酒市場,藍裕文化推薦產量少質量高的葡萄酒生產商儘早通過酒莊旅遊搶占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FU1rm0BMH2_cNUgH1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