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近日在推特上分享了有關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看法。完全的去中心化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有限的」中心化同樣有好處,Vitalik認為區塊鏈做到了兩者兼具。
「昨天我談到了完全去中心化的好處。 今天,我將討論故意設計的「有限的」中心化的好處。支持中心化的最佳論據通常是關於中心化的激勵機制:假設1 百萬人中的每一個人在某一件事的結果中都只有很小的一點權益,對結果的影響能力很小,那麼他們將不在乎自己的這點影響(或更糟糕的是,容易被其他人附帶的激勵所引導) ...但是,如果一個人在某一結果中的權益和影響力很大,他們將需要時間來學習,優化和利用規模經濟來做出+執行良好的決策。
反對中心化的最佳論據是中心化的脆弱性,濫用權力的風險,較低的「巴士指數(bus factor)」等。
我們可以將兩者(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好處結合在一起嗎? 好吧,區塊鏈已經做到了。 思考一下區塊的生產機制:基本上,每隔15秒我們隨機選擇一個「獨裁者」,該獨裁者完全控制一個區塊所包含的交易(tx),從經濟角度講,他就是區塊獎勵的「完全邊際要求者」。
這種體系結構實際上具有很多好處,並且是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所有針對賄賂/「暗地支付」的體系結構中最具彈性的結構。
礦工和交易發送者有時確實會彼此進行私下交易,但是好處非常低,因此幾乎沒有發生。
而且它有某些缺點:如果您不喜歡某一個區塊生產者,請等待15秒等待下一個。
一旦鏈上有更複雜的應用程式,我們將面臨挑戰。 最優的tx包含,包括通過frontrunning(https://arxiv.org/abs/1904.05234)等捕獲「礦工可提取的價值」,將會變得很複雜。
這為複雜的區塊生產者帶來了有風險的中心化。
對於這個問題,經過精心設計的「有限中心化」可以解決。
如果我們將共識分為兩項工作:
當前的eth1-> eth2路線圖中的* kinda *具有以下特徵:eth2驗證者必須明確註冊才能成為「 eth1友好」的區塊提議者。
- 選擇將哪些tx進入區塊(複雜,因此容易中心化)
- 用這些tx驗證其他人的區塊(例行工作因此更加去中心化)
提出區塊的資源消耗更多,驗證區塊的資源消耗更少,區塊驗證者不必一定是區塊提議者。
如果區塊提議者存在中心化,那麼給用戶帶來的風險要比驗證者中心化小得多:即使90%的提議者是壞的(bad),他們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平均延遲10個區塊時隙(〜2分鐘)進行交易。 如果他們提出錯誤區塊,驗證者將忽略它們。
另一個更明確的例子是礦工可提取價值(MEV)拍賣。
基本上,在rollup中,每天一次將匯總並選擇交易順序的權利進行拍賣,例如出價最高的人。
這樣就將規模經濟繁重的中心化工作(tx挑選)與去中心化工作(tx驗證)完全分開,並且還可以獲取收入!
這具有有限的風險,因為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將TX發布到鏈上,並強制將其包含在下一批區塊中。
因此,一個區域集中並包含規模經濟(並因此而中心化)的機制會耗盡周圍區域的規模經濟(並因此導致更多的去中心化)。」
那些說「完全的去中心化(full decentralization)言過其實,你只需要做到非託管(non-custodial)就夠了」的人沒有抓住要點。一個完全去中心化(或「無伺服器」)的應用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它讓用戶相信「這個應用會一直存在」,所有你可以安心地在這個應用之上進行創建。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CQtZHEBfwtFQPkdPzGu.html這就是為什麼。 Uniswap,Tornado Cash等之類的項目很容易激發人們在其周圍建立生態系統,而更中心化的替代方法卻失敗了。
如果您在完全去中心化/無伺服器的基礎架構上構建dapp,則即使該基礎架構周圍的其他社區消失了,您的dapp也可以繼續使用它。 由於網絡效應較小,它可能會變得更弱,但仍然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