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一定讓他活》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視頻刷爆網絡,無數人牽掛著主人公、35歲男子小偉(化名)的命運。
4月12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熊芙蓉為康復中的小偉拍了一段視頻。視頻里小偉恢復得不錯,雖然還在用鼻導管吸氧,但對於一個用了25天ECMO、上了50天呼吸機、救治了67天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來說,他目前的狀態恢復已算是一個奇蹟。
經四省醫療隊接力救治的小偉,目前逐漸恢復好轉。
"感謝醫護人員,感謝所有人關心,我一定努力好好活下去。"這是4月8日,醫生為小偉拔除氣切套管後,60多天來他拼盡全力說出的第一句話。
見慣了生死的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 ICU主任周晨亮,也哭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從2月6日至今,經過遼寧、河南、福建3支援鄂醫療隊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醫護人員 2 個多月的接力救治,新生活的曙光正一點點照亮小偉和他的一家。
"盲操"上ECMO,暫時保住了生命
1月26日,小偉突發高燒39℃。2月1日,高燒不退的他病情加重,出現了呼吸困難,5 天后,他被確診並住進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新冠肺炎3病區。
但小偉病情發展之迅猛,2月12日上有創呼吸機,一天後病情突然惡化: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後,血氧飽和度仍僅有 67%,進一步提高給氧濃度後,仍難以糾正低氧血症。這意味著,他出現了呼吸衰竭,命懸一線。
當時接管3病區的遼寧重症醫療團隊進行了緊急評估,建議必須立刻給小偉用上體外膜肺氧合 ( ECMO ) 支持。同時,由於患者病情已經危重,轉運至手術室再上 ECMO 風險極大,必須在床旁施行手術搭建血管通路。
2 月 16 日,醫護人員給小偉上體外膜肺氧合 ( ECMO ) 支持。
在東院區戰時醫務處緊急協調下,CCU 迅速準備好 ECMO 主機和專用耗材,血管外科主任鄧宏平教授第一時間穿戴好防護服及手術衣,進入隔離病房。
回憶起當時手術的過程,鄧宏平仍覺得驚心動魄:隔離病房裡沒有手術室的專用刀片、專用燈,他和助手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呼吸都異常困難,護目鏡上全是霧氣、汗水甚至鼻涕遮擋了視線。一個多小時里,他們完全是靠著以往積累的豐富血管手術操作經驗," 閉著眼 " 把股動脈和股靜脈分離開的。
接入 ECMO 後,小偉的血氧飽和度提升到 95% 以上。闖過這一關後,遼寧醫療隊和河南援鄂醫療隊繼續對他進行後續治療。
四省醫療隊接力救治,一定要讓他活下去
ECMO 系統暫時讓小偉穩住了生命體徵,但能否順利脫機,又是一道難關。據統計,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使用 ECMO 的救治成功率不到 40%。
"ECMO 患者脫機,是每天 24 小時不眨眼守出來的。" 遼寧醫療隊醫務人員說,對上 ECMO 的病人,護理會是極為關鍵的一環。
3 月 9 日,在上機整整 25 天之後,小偉撤下了 ECMO。主管醫生遼寧醫療隊賈佳在當天的日記里興奮地寫道:" 今天乾了件大事,給小偉撤了 ECMO!這是我上過時間最長的 ECMO,足足 25 天。"
經過遼寧、河南援鄂醫療隊的專業醫護,小偉的各項身體指標都有好轉,而且在他長達 20 多天喪失意識後,他醒過來了:當護士將手機拿到他耳邊讓他聽妻子講話,並拿孩子照片給他看時,他流下了眼淚。
3 月 25 日,遼寧和河南醫療隊要撤回了,他們把小偉轉交給周晨亮帶領的東院 ICU 團隊。如果說 ECMO 相當於病人坐上了輪椅,那上了 50 多天的呼吸機就像輔助小偉的拐杖。如何讓小偉儘快扔掉 " 拐杖 " 自主呼吸,是周晨亮團隊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福建醫療隊的共同努力下,小偉的感染逐步得到控制。4 月 1 日,他短暫嘗試脫離呼吸機,4 月 3 日,完全脫離了呼吸機,4 月 8 日上午,順利拔除氣切套管,可以開口講話。
4 月 1 日,小偉試脫呼吸機。
小偉之前一直通過手勢與打字和醫護人員交流。周晨亮說," 現在終於能聽見他的聲音了。下一步,我們還讓他自己下床走路,直到康復出院。"
不放棄每一個病人
4 月 7 日,援助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的 21 支外地醫療隊全部撤離,截至目前仍有 70 多名患者在東院治療。包括小偉在內的最後的危重症患者,全都集中在東院區 ICU 的 8 張病床上。
這 8 張病床,接管了上海、齊魯、華西、遼寧、重慶等醫療隊撤離前託付的最危重病患。與病毒的賽跑、與死神的拔河,每天仍在這裡驚心動魄地上演著。
4 月 12 日,上了 25 天 ECMO、50 天呼吸機後,小偉逐漸恢復,目前僅需要鼻導管吸氧。
從 1 月中旬投入戰疫一線,至今已堅守三個月的周晨亮坦言,最後的救治任務十分艱巨。他介紹,目前的這 8 位患者,都是住院時間較長,病情危重且複雜的患者。其中有 7 個還不能脫離呼吸機的支持,有一個上 ECMO 已經快 50 天了。
而在東院區剩餘的最後 7 個病區里,除了 50 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還有近 20 個新冠肺炎已痊癒、但因基礎疾病太重而不能出院的患者。與此同時,其他醫院的危重患者按照國家衛健委統籌安排,還在進一步往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等高水平救治醫院集中。
" 每一個病人,我們都會全力以赴去救治。不管年齡、不分病情,不放棄每一個人。" 周晨亮堅定地說。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