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20-03-31 09:37
沙市區青龍台社區工作人員進行「隔門」式走訪。(潘路 攝)
「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死扶傷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堅持不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關鍵靠社區。」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崗位就是戰場。從社區(村)幹部到下沉黨員,再到網格員、志願者,他們站成一條線,擰成一股繩,夜以繼日、任勞任怨,讓「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疫情工作機制落地生根,將我市社區和農村疫情防控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
嚴管控 打造家園疫情防控「安全牆」
疫情防控,關鍵在治,基礎在防。
如何有效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是一項艱巨任務,也是一個巨大挑戰。
時間就是生命,開戰就是決戰!以社區為主陣地,以小區為基本單元,很快,荊州就構築起抵禦疫情的堅固防線。
全面宣傳防疫知識,加強引導,不留死角——
「同志們,因為疫情,今年我們要過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了……」除夕夜,荊州區西城街辦北門社區會議室燈火通明,所有社區黨員幹部嚴陣以待,立下「疫情不退,我不退」誓言。第二天早上,社區通過上門宣傳、張貼宣傳單、微信群宣傳,讓居民相互提醒,做到不聚集、不串門。
開展地毯式排查,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您家裡現在幾個人?」「最近有從武漢回來的嗎?」……疫情發生後,微信群里一聲呼喚,荊州區城南高新園梅村社區全體工作人員迅速到位,逐戶摸排力爭全覆蓋。社區創新落實「專班對接」,根據確診、疑似、密接、發熱人員情況,精細落實「三包一」制度,對接每一個「四類人員」,並做好人員的管理監控服務等。
嚴格網格化管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1月23日,疫情防控工作開始,沙市區解放街道武德路社區第一時間召開部署動員會,成立防疫小組,每天嚴格排查返鄉人員情況,各小區門口卡點登記,決不遺漏任何可疑人員和車輛,將疫情防控在小區之外。
荊州開發區聯合街辦高湖台社區有居民5581戶,近1300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開放式老舊住宅。面對複雜形勢,社區將轄區劃分為10個作戰片區,全面封鎖出入口。
在社區這個戰場上,紮緊安全網、守護家園門,社區黨組織書記肩負著重要責任。他們爭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先鋒,將堅定的初心使命書寫在社區防控最前沿,書寫在居民群眾心坎里。
「葉書記,我家小孩奶粉和尿不濕沒了」「葉書記,家裡液化氣快用完了,麻煩跑一趟吧」……每天,紀南文旅區鳳凰街道鳳凰村黨支部書記葉太珍的電話總響個不停。
葉太珍說,她每天要接打電話200餘個,從村民柴米油鹽購買到看病就診,她全權承包。有時,代買物品的購物小票糾結纏繞,足足7米多長。那段時間,村民們愛叫她「葉保姆」。對村民而言,他們每天撥打的電話不僅是一串數字,更是一份保障與安全。
「余書記,凱麗花園有人發熱38度。」3月2日晚上,沙市區勝利街辦玉龍橋社區黨委書記余曉瓊剛回到家,就接到了片區值守人員電話。她顧不上疲憊立刻趕到,冒著風雨,將病人送到醫院門診。等候3個多小時,終於,獲知居民只是風寒感冒。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家園,疫情不退,我們不退!」余曉瓊總是說,自己多做一點,居民就會更安全一點。
戰「疫」之下,每條街巷、每個網格都是戰場,不容有失。網格員作為社區疫情防控中的一環,也心無旁騖堅守陣地。
「2168、68、558」是沙市區張居正社區網格員陳凡的服務「成績單」。50多天來,她沒日沒夜,入戶排查、比對信息、數據核查、設卡守點……共入戶走訪2168次,平均每天接打電話68次,為居民採購藥品558次。她說:「守住社區不被病毒侵入是我唯一的信念。」
社區疫情防控有條不紊,農村防疫戰也在同步打響。
農村,是防疫主陣地,但也是防疫的薄弱環節。面廣、人員散、戰線長,怎麼防?村幹部聞令即動,帶領群眾,結合農村特色,土味防疫+科學防疫相結合,交出一份份「硬核」答卷。
——「大喇叭」方言宣傳傳遞防疫最強音。「恁們就好生滴在屋裡玩,不要出克噠,也不要窩斗一起打牌……」在荊州區馬山鎮各村,白天廣播不停歇。
由於居住分散、網絡覆蓋率不足、接收信息渠道有限,疫情期間,各村廣播承擔起疫情防控宣傳重任。從方言喊話,到新聞播放、公布新政、防疫知識應有盡有,填補了老人不會使用網際網路獲取信息的空白,使疫情防控真正做到全覆蓋。
「我就蠻喜歡聽喇叭里的方言勸說,接地氣。」公安縣獅子口鎮村民向紅說,方言「洗腦」很成功,從源頭上減少了村民聚集。
——土味宣傳橫幅+宣傳車輪番出場。「口罩還是呼吸機,您老看著二選一」……在紀南文旅區村鎮,沿路可見類似防疫宣傳標語。土味宣傳,簡單明了,話糙理不糙。
——不遺餘力排查。石首大垸鎮念好「防輸入、防蔓延、防輸出」的「九字訣」,組織63支測溫小分隊在全鎮開展循環、不間斷全民測溫工作,日均測溫25800餘人。鎮分管領導、民警、醫生、村(社區)幹部組成流調隊,對全鎮「五類人員」開展深入、細緻篩查。
——嚴格管控關鍵路。「不能出克,恁就體諒下我們,這樣也是為你們好撒!」2月1日上午,在荊州開發區灘橋鎮武當園村出入口,村幹部在值守點勸說村民不要外出。
疫情發生後,各村出入口設立多個卡口,進入各組各戶的小道也多用柵欄或車隔斷,只留應急車道,無特殊情況不得通行。類似的勸說,在疫情初期,在全市各個村卡口,值守人員每天要說上好幾十遍。
洪湖市萬全鎮黃絲村從嚴防守,從嚴管控,將村裡的兩個主要出入口,以及組與組之間的通道進行封閉,只留下一個應急通道,不讓村民隨意出入,不允許相互串門。不近人情的拒絕,卻飽含著責任與愛護,慢慢地,村民就理解了。
——紅事不辦,白事簡辦。剛進入正月,公安縣埠河鎮復合村一位八旬老人去世,其家屬響應號召,簡辦老人後事。老人子女說:「眼下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一切都要從簡,因為得為大家的安全著想。」正是因為這樣的嚴格防範,復合村沒有出現一例確診或疑似病例。
沒有人生而勇敢,但堅定的內心總能抵過一切恐懼。50多天來,奮戰「疫」線的社區(村)工作者,夜以繼日,奮戰在尋常巷陌,或與病毒「面對面」,或與病毒「擦肩而過」,用最強擔當守護著家園。
機關黨員下沉紀南文旅區雷湖村參加疫情防控工作。(黃志剛 攝)
匯力量 3萬黨員下沉築牢防控堡壘
疫情防控,既是大戰,也是大考,危急關頭,黨組織就是主心骨。
疫情防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基層黨組織、廣大黨員要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2月5日,市委組織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在職未返崗黨員幹部,就近就便到居住村(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
在此之前,已有多名黨員主動請纓,下沉社區(村)。2月1日,荊州區煙草專賣局劉繼華向北門社區請戰:「李書記,社區是我的『家』,我要求參與社區防疫工作,一起守護好我們的家園。」
當日起,北門社區181名公職人員、38名居民志願者,在轄區25個小區、1個拆遷區域以及所有背街小巷、道路出入口設置了29個值守點。
社區對每一名報到黨員幹部實行定崗、定責、定時管理,全面夯實薄弱環節防控力量。
「我將用決心把初心落到實處,成為社區防疫專班的『一塊磚』」。荊州區郢城鎮鳳鳴社區黨員志願者鄧文靜,是人民銀行荊州中心支行黨員。入戶排查時,她與住戶隔門「喊話」摸排,耐心細緻逐項核對信息,保證登記事項準確無誤。
黨員家庭吹響抗疫「集結號」的故事層出不窮。城南高新園四機社區居民喬京,是荊州區住建局副局長,妻子、女兒都是黨員。疫情防控期間,他們主動下沉社區。喬京自創的「醫護人員在前線打『殲滅戰』,社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小區里打『阻擊戰』,居民宅家打『陣地戰』」的「三戰」宣講法深得民心。
2月27日,市委組織部下發通知要求,市直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組建77個工作組,分別對口聯繫荊州城區各社區,構成「雙報到、共戰『疫』」模式。截至3月15日,全市共有31450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幹部在15651個責任片區參與疫情防控。
在機關握「筆桿子」管「錢袋子」的黨員幹部,下沉社區後該怎麼干?能幹什麼?答案是:帶著腦子干!解決群眾所需!
為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工作組下沉社區後第一時間成立臨時黨支部。
——他們勇擔職責,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實際困難。市發改委工作組下沉民主社區後,針對社區值守力量嚴重不足難題,深入各值守卡點,現場查看卡口布局,很快找到可以優化防控布局的突破口,組長王瑛當即決定封堵進出量非常小的卡口,將值守力量補充到其他卡口,防控效果立竿見影。
——他們迎難而上,勇挑重任,給群眾吃下定心丸。2月27日下午,市統計局工作組下沉江津西路社區不到24小時,組長陳玉良就對接人民銀行荊州中心支行宿舍片區負責人,請求對方派出黨員跨區域代管儀表廠、廢品公司、七一一廠原宿舍小區4棟宿舍樓,解決200多人只有5人負責全面工作的老大難問題。
——他們不等不靠,慷慨解囊,積極為社區籌集防疫物資。市民宗委下沉惠工社區後,組長孟建華向委黨組爭取到140斤84消毒液,40升專用消毒酒精,有力支援社區防疫。工作組聯繫愛心企業,每天免費向工作人員提供午餐,讓大家的生活得到保障。社區黨支書關義勇說:「工作組謀社區所需,補社區短板,沉得實,不走過場,全面推進了社區防疫工作開展。」
各縣市區,黨員也主動請纓,奮戰「疫」線。在江陵縣六合垸管理區,黨員黃祥洪每天「討」事做,主動加入「四類人員」摸排隊伍,深入醫學隔離點進行門窗防護工作。
松滋市洈水鎮雞鳴寺村,68歲的黨員張澤普當志願者半個月後,被診斷為癌症晚期,病中仍不忘工作。自稱當了「逃兵」的他,去世前幾天還讓女兒幫他繳納了2000元特殊黨費。
1月31日,石首市小河口鎮中洲村黨總支委員、村委副主任馬承武在卡口執勤時,突發心梗犧牲,其感人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迅速在全市黨員幹部中掀起「學習馬承武精神,打贏疫情阻擊戰熱潮」。2月3日,該市69家市直單位的5000餘名機關黨員幹部職工全部下沉到社區。
臨時黨組織還發揮出強大組織能力,廣泛組織動員居民群眾,發展志願者隊伍,充實防控力量……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堡壘無言,卻能凝聚偉大力量;旗幟無聲,卻能鼓舞磅礴鬥志。他們,讓黨旗飄揚在社區戰「疫」一線,守住群眾生命安全「鐵閘門」。
聚民心 用責任守住安全守住愛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紓民困,解民憂,盯緊百姓最關心的事,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在社區這個主陣地上,當「宅家」成為常態,居民日常所需如何保障?社區長時間封控,居民需求呈現多樣化,怎麼滿足?
答案是:辦法總比困難多。
——暢通供貨渠道,精細滿足群眾需求。荊州開發區東方新城小區對接超市,實地考察後,增加供應商,拓寬供貨渠道;公安縣埠河鎮對接永匯超市,各村組每天搜集村民採買需求,安排專人代購併配送。
——開展微信團購,定點配送方便又快捷。「我要兩斤米粉,一斤白糖」「我要紅菜苔,不要買成白菜苔了」……各社區、村建立了微信群,社區幹部、村幹部同步入群。四機社區蘭州苑A區網格員朱美麗就建了4個群,每天採購信息不斷刷屏。
——變身「代購員」,跑腿服務解民憂。荊州開發區招商局招商二科副科長萬沙下沉開發區聯合街道季家台社區後,每天花五六個小時、跑十幾家藥店、幫70餘位居民買藥是常態。因需要不斷溝通、核對,半個月下來,他的電話費高達500多元。而萬沙,只是奮戰社區「疫」線的一個縮影。
——開發「小平台」,解決「大民生」。為保障小區近萬居民日常生活,在楚天都市佳園小區臨時黨委會副書記、市煙草專賣局局長鬍宜旺帶領下,荊州煙草依託「網際網路+」開發線上平台,涵蓋肉類、魚類、雞蛋等生活基本物資,並緊盯物資質量,保障送貨到戶。居民由衷稱讚:「選擇很豐富,服務很貼心。」
為老服務零距離,傾情幫扶暖人心。越是特殊時期,越要關注好睏難群眾等特殊人群的民生服務保障。惠工社區現有居民2168戶4800餘人,其中70歲以上老人1200餘人。市民宗委工作組下沉社區後,深知他們更需要照料,緊急制訂精準定位、對口幫扶,定點聯繫、隨時幫扶,心理安慰、特殊幫扶「三幫扶」措施。
建行宿舍有位獨居老人聽力不好,工作組想法設法與其子女聯繫,隨時提供幫助;紫雲小區86歲的項爺爺獨自在家,工作組就幫其換煤氣、買菜;68歲的馬奶奶喜歡熱鬧,工作組就和志願者輪流給她打電話聊天……
保供應就是保民生,保民生就是最大的勝利。貼心的服務,方便快捷滿足了居民「一壺油、一袋鹽、一斤肉」更加精細化的需求,保障了他們的「米袋子」「菜籃子」,心穩了,群眾工作也就更好做了。
在嚴防控、穩保供之下,人心越來越順,大家從最初的談「疫」色變到全民戰「疫」。社區黨組織「一呼百應」的背後,是靠作為贏得的人心。
3月22日上午,沙市區朝陽街道楊林堤路社區床總宿舍92歲獨居老人李家鳳的家人,將印著金色大字的鮮紅錦旗和一封感謝信送到社區。原來,實行封閉管理後,老人的子女不能上門看望,社區書記陳紅艷和網格員定期上門,關心老人,有時會用手機視頻連線老人的子女,讓他們互報平安。
「感謝社區書記陳紅艷、網格員,以及那些素未謀面,甚至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社區工作者、志願者。」信中,字裡行間透露著感恩。
無獨有偶,荊州區郢城鎮河套社區居民廖明峰也因受到社區幹部和下沉黨員幹部的幫助,寫下了一封感謝信。
3月7日晚7時,63歲的廖明峰獨自在家時突發疾病,市民政局下沉該社區的幹部廖凱、社區幹部王蘭得知情況後,迅速撥打120,並第一時間趕到廖明峰家裡。
救護車抵達後,廖凱陪同廖明峰前往醫院,並墊付醫藥費、取藥。廖明峰情況穩定後,王蘭專門將其接回家,並每天上門關心,幫其購買生活物資。廖明峰在信中寫道:「你們任勞任怨,把溫暖送進了我心中。」
硬核防疫+暖心服務,戰果不斷擴大。
3月7日,荊州區農村片區內部交通卡口全部撤銷;3月14日,沙市區解除城市社區和農村村組封閉管理;3月16日,市政府發布通告,自17日零時起城區恢復正常交通秩序,並有序解除小區封閉管控狀態。
「謝謝下沉幹部,這段時間幸虧有你們!」「謝謝社區(村)幹部、網格員、志願者們,你們受累了!」……居(村)民在歡呼雀躍的同時,沒忘了在微信群里表達感謝。
在春暖花開之際,小區藍色帳篷撤離了,村出入口隔離欄消失了,企業陸續復工復產,農業、水產業也按下了「恢復鍵」,整個城市按下了「重啟鍵」。
真心向每一位傾情奉獻、勇於擔當的奮戰社區「疫」線的人說上一句「謝謝」。
謝謝你們,「疫」線有你們,百姓更安心!謝謝你們,「疫」線有你們,家園守住了!(王大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1ZTL3EBnkjnB-0zoZd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