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做好這幾點,更容易釣獲營養美味的黃顙魚

2019-10-07     大王的釣魚日記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黃顙魚俗名嘎牙子、黃姑子、黃臘丁、黃骨魚等,是我國自然水域常見的淡水魚種之一。因其肉質細嫩無小刺,且味道鮮美含豐富的蛋白質,也是廣大釣友喜釣的對象魚之一!又到金秋十月,這個季節是魚類儲存脂肪過冬的高峰期!相對魚覓食積極性非常高,並且魚個體也相對較大較肥,所以金秋十月又被釣友們稱為釣魚的「黃金季節」!當然作為黃顙魚也不例外,十月也是它一年中覓食的最後一個高峰期。如何抓住這個高峰期釣好黃顙魚呢?本文就與釣友們詳細探討一下!

一、了解黃顙魚的習性與食性

黃顙魚屬於小型掠食性淡水魚類,隸屬於輻鰭魚綱、鲶形目、鱨科、黃顙魚屬,所以它在習性與食性上和鲶魚差不多!

1:黃顙魚的習性

黃顙魚雖然為鲶形目掠食性魚類,但因個體偏小,最大個體只有700至800克左右,所以在生活習性上與喜歡在深水的鲶魚有所不同!它主要生活於江河湖泊的淺水區域,多棲息於水草茂盛或蘆葦盪邊緣的淺水區。在明水水面多棲息於水底凹凸不平,多亂石、淤泥、雜物的淺水區。另外水庫的大壩及溝汊處的進水口處;人工河(湖)的荷花塘及橋墩附近也是黃顙魚的主要棲息地。只有到了冬季水溫低於5℃以下時,才會進入水域的深水區成群冬眠。黃顙魚厭光並且耐低氧,喜歡貼底生活,一般不會出現離底上浮現象!白天潛伏在水底或石縫中,活動和覓食頻率較低。夜間則會游至近岸活動、覓食,並且其覓食積極性較高!另外因黃顙魚的厭光性,在陰雨天光線較暗時,白天活動與覓食頻率會變高。

2:黃顙魚的食性

黃顙魚雖為掠食性魚類,但是因自然水域中食物的匱乏它的食性很雜!主要以帶腥味的水生動植物為主,比如有魚卵、小魚蝦類、水生昆蟲、螺蚌類,在食物缺乏時也吃一些水生植物、動物屍體、植物碎屑或一些偏素的食物。這也是我們在自然水域中作釣時,可以用商品餌料釣到黃顙魚的原因之一。不過從很多釣友的作釣經驗,得出用商品餌料時黃顙魚更喜食腥味或腥香味的餌料!另外雞、鴨、羊、豬的內臟因特有的腥味,對於作釣黃顙魚也有不錯的效果!也就是說黃顙魚在食性上,主要以帶腥味的動物性食物為主。

以上便是對於自然水域中黃顙魚在習性和食性上的一個分析,了解了它的習性和食性才能為我們更好的垂釣黃顙魚打下基礎!

二、根據黃顙魚的習性選擇釣點及出釣時間

1:作釣黃顙魚如何選擇釣點

在分析黃顙魚的習性時我們了解到:黃顙魚多棲息於水草茂盛或蘆葦盪邊緣的淺水區,在明水水面多棲息於水底凹凸不平,多亂石、淤泥、雜物的淺水區,水庫的大壩及溝汊處的進水口處,人工河(湖)的荷花塘及橋墩附近。所以在釣點選擇上,我們也是以這些黃顙魚棲息的地方為主!只有釣點附近有對象魚出沒,我們才能更好的打窩誘魚和作釣!肓目的的隨便下竿開釣,很難有個好的釣獲

2:作釣黃顙魚如何選擇出釣時間

同樣通過分析黃顙魚的習性,我們了解到黃顙魚有厭光性,白天無論是活躍度還是覓食積極性,都要小於夜晚或陰雨天,所以在出釣時間上我們儘量選擇夜晚或陰雨天出釣!但是深秋來臨,北方很多地區的夜晚或陰雨天氣溫比較低。除了人在作釣時會感到寒冷,黃顙魚也會因水溫下降而變的覓食不積極。這時一些北方地區就要求出釣時儘量避開夜晚或陰雨天,多選擇晴天的早晨及傍晚,相對光線偏暗、水溫略高的時間段。這也是因溫差引起的南北方出釣時間上的一個差異!也就是說深秋作釣黃顙魚:在氣溫相對較高的南方地區,還是以夜晚和陰雨天為主。而氣溫相對較低的北方地區,則以早上或傍晚為主!

以上便是如何根據黃顙魚的習性,選擇釣點和出釣時間的一個分析。只有選擇對了釣點和出釣時間,才能為我們下一步的打窩和作釣打下基礎!

三、根據黃顙魚的食性選擇窩料、餌料及打窩方法

1:作釣黃顙魚如何選擇窩料、餌料

在分析黃顙魚的食性時我們了解到:黃顙魚在食性上主要以帶腥味的動物性食物為主!所以作釣時儘量避開動植物混合加工的粉狀商品餌料,多以天然帶腥味的純動物餌料為主。比如小魚的碎塊、小蝦、雞鴨的內臟碎塊、蚯蚓、紅蟲等天然肉食餌料!

2:作釣黃顙魚如何打窩

釣黃顙魚打窩的方法有很多種,可以把小魚蝦、動物內臟、蚯蚓、紅蟲等直接切碎,然後混合潮濕的泥土攏成團後投入釣點打窩。也可以把上述餌料裝入紗布繫緊封口,直接拋入釣點打窩。還可以用腥味粉狀商品餌打窩,通過商品餌吸引小魚蝦,從而間接吸引黃顙魚打窩。第一種方法打窩後發窩較快,但黃顙魚未進窩前容易吸引雜魚搶食,所以比較適合於黃顙魚多的水域!第二種方法打窩後發窩稍慢,但是留魚時間較長,適合於普通的自然水域,也是三種打窩方法中最常用、最好用的!第三種方法是在無上述肉食餌料時使用,打窩效果最差,一般情況下不建議使用!

以上便是如何根據黃顙魚的食性,選擇窩料和餌料及幾種常用打窩方法的分析。通過打窩能夠快速把黃顙魚引入作釣窩點,也是決定最終魚獲的一個關鍵!

四、黃顙魚的具體釣法有哪些

黃顙魚在吃餌過程中同鲶魚差不多,當它發現餌料時會迅速吞餌,然後轉身離開!在作釣過程中經常出現「吞死口」、「吞餌入肚」的現象,所以在作釣時不用太在意靈敏度,適當釣鈍即可!

1:手竿釣法

竿不用太長,根據水域大小以2.7米到5.4米為最佳,夜釣可用短一些,反之白天略用長一些。但注意釣草洞或草邊時用竿略硬一些,以便更快提魚出水,防止因魚的外竄造成掛草現象!

因黃顙魚嘴較大並且吞餌兇猛,用鉤最好大一點,選鉤柄長的1至2號無刺新關東最好!黃顙魚嘴邊有細小的倒刺牙,長鉤相對傷線要輕並且無刺摘鉤相對容易。

浮漂的調釣上不用太靈,單鉤或雙鉤躺底均可!黃顙魚中鉤基本死口。

線組上為防止意外中大魚,可選用3+2的尼龍線釣組。黃顙魚吃口兇猛,線組粗一些不會有擋口現象,並且能有效應對大魚!

2:海竿串鉤釣法

黃顙魚多在近岸覓食,在拋投距離上不用太遠,一般15至30米即可,所以在海竿上可選1.5至2.1米輕短的海竿。

根據黃顙魚個體大小,串鉤可用伊豆6至9號鉤自行拴制,一般每幅串鉤綁三枚鉤為最佳,鉤距在15至25厘米左右。魚鉤過少誘魚效果略差,過多容易增加掛底的機率!

釣組以2000至4000型線輪配2號至3號尼龍線即可!因黃顙魚個體小、掙扎力度輕,為了能更好的觀察其中鉤後竿尖的抖動,鉛墜多以20至30克輕墜。

3:插竿釣法

選30至50公分小竹竿,拴2至3號尼龍線3米左右,伊豆6至9號鉤一枚,掛餌後拋餌入水,竹竿在岸邊插牢即可。此法用多竿同時使釣,每半小時左在巡視一次,通過觀察釣線的鬆緊判斷是否中魚,多用於夜釣!這種廣種薄收的釣法不推薦使用,是一種為魚不為娛的方法,失去了釣魚的本意!

4:放排釣法

取一根7號以上的粗尼龍線作主線,長度為30至50米。在主線上每隔一米,拴一個線長20厘米帶6至9號伊豆鉤的子線。作釣時主線一頭拴鐵塊或石塊等沉水重物,扔入離岸3至5米左右的水中,然後依次掛餌後,把鉤沿岸邊用竹竿直線挑入水中,另一頭在岸邊固定,一般傍晚放鉤天明收線。這種釣法同樣不推薦,原因也是以魚為主,失去了釣魚的本意!

以上便是4種黃顙魚的常用釣法,但我們多數釣友出釣的目的是以娛樂為主!所以建議釣友們做到取捨有度,從而讓我們的釣魚愛好更長久、有趣!

總結一下:從以上四個大方面,我們分析了黃顙魚的習性食性、釣點和餌料的選擇以及幾種不同的作釣手法!只要我們四點結合、靈活運用,這個深秋還會有一個不錯的魚獲。最後祝廣大釣友們:金秋十月,魚獲多多!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_0orqG0BMH2_cNUglb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