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任性並非是故意跟你作對,家長應明白,教育的起點是理解

2019-09-30   南夕媽媽

文|南夕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上了一周的學,終於到了周末,小剛想著這下我可以好好放鬆一下了,平時學習好緊張啊,趁今天晚上找隔壁的軒軒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場,也讓自己趁機放鬆一下。

但是自己必須先和媽媽說一聲本來媽媽平時對自己就特別嚴格,如果得不到她的同意,一定會將自己狠批一頓的。

當然媽媽平時特別注重自己的學習,哪怕是休息或者是放假的時候,媽媽也希望自己能儘可能的利用一切時間來學習,所以小剛還是抱著內心有些忐忑,但還是很憧憬的意願去和媽媽請示的。

  • 「媽媽,我能在今天晚上和隔壁的軒軒一起玩嗎?明天是周末,我已經好久沒和軒軒在一起玩了……」
  • 「玩什麼玩,就知道玩,自己什麼成績自己不知道嗎?心這麼大,就知道玩,哪都不許去,只可以坐在家裡學習,聽見了沒有?」
  • 「可是媽媽……」面對著媽媽的厲言厲語,小剛顯得異常委屈,他沒有想到媽媽竟然如此狠心地拒絕自己,而絲毫不考慮自己的感受,於是小剛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不滿了。
  • 「不要!我就要去!」說罷摔門而去,讓坐在沙發上的媽媽一臉疑惑地望著孩子,而且還在自言自語到「這個孩子是怎麼了,平時挺聽話的,現在為什麼如此叛逆?」

孩子任性是需要未被滿足

家長們一直以來都在疑惑,為什麼孩子由之前的乖寶寶發展成了現在的暴躁,逆反,不懂事的樣子呢?

很多家長認為這可能是孩子叛逆階段來臨的一個跡象顯示,因為不僅僅是青少年才會叛逆,孩子也可以,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真相其實是孩子內心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罷了。

所以他們才會產生這種不平衡,在心底發出非常強烈的訴求,希望既能讓家長注意到自己的狀態,也能夠藉此發生一些改變,從而真正地理解自己,並且來滿足自己。

但可憐且尷尬的是,家長們根本沒有發現這一點,往往家長都會忽略孩子的內心想法,並只看到表面上的跡象而已。

由此我們就能夠想像到之前孩子每一次的任性,似乎並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有一些前奏顯示的。

例如說帶孩子去逛商場,孩子和我們表達的喜歡的那件衣服我們沒有給買的時候,又或者是孩子想吃的小吃我們沒有給其提供時,以及孩子想要在這個遊樂場多玩一會,可是我們怕耽誤時間,而一個勁兒的只顧把孩子往家拽的時候,我們都會看到孩子真情以及狀態的變化。

並在這個節點以後,孩子會表現出與之前大相逕庭的表現,像是被黑化了一樣,但是當時的我們,哪有那麼敏感的覺察能力呢?所以就一直這樣對孩子抱有誤解,孩子也因為我們當時對他們的不理解,而對我們抱有偏見了。

所以說在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孩子的理解,理解孩子的處境,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從而實現與孩子的共同化健康成長,而不是完完全全的背道而馳。

不能理解孩子,就會與孩子背道而馳

理解一直以來在生活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也是能有效解決問題的一份工具,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上,可以為父母發揮很大的力量,並且盡到很多的職責。

在孩子向我們表達出一定訴求的時候,我們多數是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然後去考量問題,且給孩子回復,這其實就相當於強制於孩子,或者不尊重孩子。

而孩子對於這樣兒的回應,內心是受傷的,其次也是打消積極性的。可是如果家長能夠理解孩子的話,孩子就會內心變得更柔軟,而且也能更加心平氣和的向家長表述自己的想法,與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從而理智性的解決。

所以在教育中,家長們需要秉持一個黃金定律般的原則,那就是理解。

家長應明白,教育的起點是理解

01.對孩子的表達進行認真傾聽

理解的第一步,是家長要做到認真傾聽孩子所表達的內容,我們需要從心底里就認可並尊重孩子。

一是我們的這種狀態能夠讓孩子感受到,來自於父母的關懷和溫暖,再者是我們也能夠真正意義上更多的去了解孩子,也方便我們之後工作的進展。

舉個例子,在孩子和我們逛街的時候,他看中了玩具店裡一個玩具車,這個時候孩子自然會和我們表達他自己的想法。

雖然我們知道孩子是想讓我們給他買這個玩具,但是我們還是依舊要耐心的聽,並且從中觀察且體會到孩子的細節變化,然後根據孩子表述的內容,來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溝通和教導。

02.與孩子進行互相民主的交流

理解的第一步是用心傾聽,再者就是根據我們傾聽的內容,且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和孩子進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做到家長和孩子能夠各自透明化的敘述自己的想法,然後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和交流,幫助孩子更好的解決問題。

比方說,孩子因為我們沒有陪他們去遊樂園而任性生氣,我們也不要和孩子對著來,覺得孩子不懂事,從而也向孩子發脾氣,甚至是斥責孩子,這會讓孩子很受傷。

而若我們能夠以理解的角度對孩子進行關心,並耐心的和孩子溝通,表明自己的觀點,並不是不想帶孩子去,只是媽媽時間太緊張了而已,孩子就會顯得心平氣和,且更直白的和我們表明他們的想法,當然,也能理解做父母的苦衷,這樣全體呈現的就是和諧完美的氛圍。

要想成功的教育孩子,家長一定要對孩子表示理解,而且要對孩子表示關心,且做到耐心,細心,貼心,讓家長真正做到成功的教育。

今日互動:孩子做過哪些讓你無法理解的事?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孩子的成長中,出現了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解答。希望我的這些建議對你的煩惱和困擾有所幫助。

我是南夕媽媽,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我們一起交流育兒經驗;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