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過度虛榮和攀比,只會傷害到孩子

2020-04-03   教育思享

曾經有一期節目當中,汪涵談到自己的育兒經驗。在說到家長群這個問題的時候,汪涵直接坦然,自己除了老師組織的家長群之外,不加入任何形式的家長群。

這種觀念,乍一看起來似乎沒什麼道理。作為孩子的家長,家長之間多加溝通,似乎也是一件對孩子極有好處的事情。既然這樣,為什麼汪涵那麼反感加入那種私下的家長群呢?

後來,隨著汪涵的解釋,終於真相大白。

原來,汪涵是擔心自己和其他家長接觸後,家長之間會因為一些原因,彼此之間進行攀比,從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汪涵的這種擔心,其實並非全無道理。實際上,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們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很多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但重視的方式,卻顯得有些不太正常。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不但爭取在物質上給予孩子最好的幫助,在和其他家長接觸的時候,往往也喜歡炫耀自家的物質財富。似乎只要在這種炫耀上輸了以後,孩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了一樣。

殊不知,這種炫耀,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多大的傷害!

1.會讓孩子也變得物質化

家長之間對物質進行攀比,爭取在物質上蓋過別人。對於孩子的成長,非但沒有裨益,反倒是給孩子在心理上打上一個物質化的標籤。

這個標籤一旦打上了,孩子以後就會堅定認為,物質或者金錢,是可以解決一切的。

孩子會本能地認為,只要自己物質更加充裕,金錢上更加富有,就是比其他孩子更加優秀的表現。這種心理一旦出現,孩子的世界觀和金錢觀,都勢必要走上一個極端。

同時,孩子看到父母之間攀比之後,自身也會攀比。在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過程中,孩子之間也會在物質上進行攀比。比誰的衣服更漂亮,比誰的東西更貴。至於學習和其他美好的品德,大概早就被孩子們丟之腦後了。

2.會讓孩子失去朋友

家長之間的虛榮和攀比,幾乎一定會延續到孩子身上。

而這種攀比一旦出現在孩子身上之後,孩子會本能地去和其他孩子進行比較。而且這種比較,往往是帶著一些惡意的。這種比較,不管是贏是輸,結果都會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如果孩子在物質條件上超過了別的孩子,內心就會很自然地覺得自己超人一等,不願意去和其他孩子玩。而如果孩子在攀比的過程中輸了,那孩子就會瞬間覺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

不管是哪種結果,最終孩子都會和朋友們漸行漸遠,繼而徹底失去朋友。

家長之間的虛榮,其實沒有任何必要。就算在這種攀比中獲勝了,又有什麼意義呢?除了滿足家長自己的虛榮心之外,對孩子來說,完全是百害而無一利。

3.會讓孩子性格變得極端

這種虛榮的攀比,不管是對於大人還是對於孩子,都是不健康的。尤其是孩子,因為孩子的世界觀還比較單純。經過攀比之後,不管是贏是輸,結果性格都會變得相對極端。

如果自家物質條件特別好,孩子就會變得極其自大,甚至目空一切。就算在學生時代,家長可以盡一切努力,去滿足孩子在物質上的需求。可是將來孩子踏足社會之後,遲早會因此吃大虧。

而如果在攀比中輸了,孩子的性格則極易變得自卑。孩子會覺得自家物質條件不行,會覺得自己比其他孩子矮一頭。這種心理一旦形成,會讓孩子的人格變得扭曲,難以健康成長。

說到底,家長之間進行攀比,真的是一件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物質條件,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是正確的教育。過度的虛榮和攀比,只會傷害到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