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樹嶺鎮薛家源村開出的民宿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千島湖畔春意正濃。
3月27日上午,記者驅車1個小時,從淳安縣城來到楓樹嶺鎮薛家源村,在村口就看到數輛「浙H」牌照的汽車。浪田灣民宿的老闆江財女正忙著為返程的老顧客送行。「疫情期間,我們就在為春遊行情做準備了。」江財女告訴記者,雖然復工才1個月,但她民宿的6間房天天客滿,前一天她還將客流分到了附近的農家樂。
江財女在外打了20年工,兩年前下決心回淳安老家。她所在的薛家源村,離淳安縣的鄉村振興帶頭村下姜村僅5分鐘車程。「當時聽說杭州市裡要把我們楓樹嶺鎮和大墅鎮的32個山村打造成『大下姜』,我看我們村離下姜最近,准有戲!」她說。
浪田灣民宿老闆江財女
2018年4月,杭州市發布了下姜村及周邊地區鄉村振興發展「1+4」規劃,統籌規劃兩鎮32個村的交通、旅遊、農業發展、鄉村建設,要通過打造「大下姜」共同體,探索綠水青山資源抱團發展之路。
在江家客廳的桌上,記者看到了一本「杭州市鋪床大賽第一名」的榮譽證書。江財女笑著告訴記者:「那時看見下姜的33家民宿生意好,很羨慕,但開始時沒有經驗,自己開的民宿都沒人光顧。」最難的時候,幸虧下姜村分來了客源,也送來了經驗。江財女的鋪床技術就是從下姜村學來的,很快,她就摸到了服務業的竅門。
「當時我們32個村成立了『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黨委,統籌協調各村發展中碰到的事務。」聯合體黨委常務副書記鄭智華說,通過定期交流,建立工作督查交辦等機制,各村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探出了越來越多的新路子。
在源塘村的莫島數字養蜂基地,記者看到村旁田野上擺滿了五顏六色的蜂箱。源塘村黨支部書記陳文平正在為即將開辦的開蜜節做準備。「以前養蜂靠天吃飯,去年和附近幾個村一起商量,通過數字恆溫恆濕養蜂,產量比傳統養蜂翻了一番。」陳文平告訴記者,數字養蜂已成為「大下姜」消薄增收的重要產業,去年幫助7個村集體增收130多萬元。
行走在「大下姜」,記者看到各村的產業既因地制宜又打破了行政界限。帶頭的下姜村,去年旅遊收入已達4451萬元,這兩天還迎來電影劇組,變身為拍攝基地;薛家源村與下姜村聯動,這兩年陸續開出了7家民宿和農家樂;在陳家源村,一頂頂葛根育苗大棚映入眼帘,該村將和鄰近的夏峰村共同打造生產葛根茶、葛根面等產品的產業鏈。「『大下姜』剛建立了覆蓋32個村的物流配送體系,生產的農特產品實現當天採摘、當天發貨。」陳家源村黨支部書記余小勇說,原先土貨出山最大的難題是物流,如今迎刃而解。
陳家源村的葛根已經育苗出芽了
令「余小勇」們更期待的是,楓樹嶺鎮通往常山縣的楓常公路復工後,正在加速拓寬擴建,預計今年完工,屆時生態農產品出山會更快捷。白馬村黃公農莊的老闆余蘇平也有著同樣的期待。「前些年淳楊線開通,又借了『大下姜』的東風,我們農莊的營業額一年上一個台階。」余蘇平笑著說,復工不到半個月,他的餐飲營業額進帳近5萬元,「楓常公路改建好後,生意一定會更好。」
結束採訪時,楓樹嶺鎮黨委書記程軍同記者分享了兩個好消息。一是聯合體黨委月度會議決定,32個村將共同出資組建杭州千島湖大下姜振興發展有限公司。「下姜村村民去年人人當股東,嘗到了分紅的甜頭,我們要把這個做法擴大到32個村。」程軍說,新公司成立後,32個村的農旅和文創產品全部使用「大下姜」品牌,持續打響「大下姜」知名度。
第二個好消息是一條來自淳安縣農商銀行楓樹嶺支行的「喜報」——在「大下姜」抱團的兩年里,楓樹嶺支行的存款已新增1億多元。2019年,「大下姜」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1.2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10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931萬元,較上年分別增長14.6%、15.3%、140.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YK_pLnEBiuFnsJQV-pO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