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潮不如看設計,23個五一出遊冷門目的地

2021-04-22   一夜美學

原標題:看人潮不如看設計,23個五一出遊冷門目的地

去年五一前夕我們分享了「 國內的新奇建築 」,境外游幾乎無可能的這一年,國內的旅遊風潮只增不減,越來越多的「國產小眾旅遊地」被看見,或許對於旅遊行業來說這也是一種國潮復興。今年五一小長假難得擁有五天假期,如果你還在糾結旅遊目的地,不如來看看我們整理的這份 冷門旅遊地清單,從欣賞建築設計的角度來度過這個假期,也許會是新鮮的好選擇。

01

北京

首鋼工業遺址公園

位於北京西側的首鋼工業遺址公園被稱為 北京最硬核的公園,2008 年奧運會前夕首鋼集團搬遷後,這塊地方就慢慢被規劃成了公園。如今這裡又成為北京 2022 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賽區之一,與奧運再續前緣。

夜幕降臨,首鋼工業遺址公園也拉開了最精彩的大幕,燈光秀上演時,陳舊的鋼鐵建築染上絢麗的光影效果,如同一場時空穿越。

2017 年,「最酷的星巴克」在首鋼工業遺址公園內建成,大型罐體和七層檢修平台構成蒙德里安式的線條美感,星巴克外立面朦朧的遮陽系統則與之呼應,整個建築具有很強的工業美學特徵,展開一場新舊對話。

去年,園區西北的首鋼三高爐博物館也被引爆喚醒,將展廳、書店等空間納入囊中。重中之重的水下展廳上演了一場「鋼與火的穿越重生」,清水混凝土的建築主體與紅色光影一同打造出工業賽博的穿越場景。

北京市石景山區石景山路 68 號

02

廊坊

大廠民族宮

位於廊坊的大廠回族自治縣內的大廠民族宮是北京周邊的打卡好去處,華南理工大學的何鏡堂院士將它打造為一個聖殿式的文化中心。

整個建築以傳統清真寺為設計原型,環繞的拱券擁有著近乎完美的弧線,整個建築的對稱感令人驚嘆。而建築周圍的水面則為它的優雅再添一城,上下倒影的美感讓人無法轉移目光。

河北省廊坊市大廠回族自治縣大廠鎮大安西街 68 號

03

運城

西侯度古人類遺址

這裡是西侯度古人類遺址,也是 2019 二青會聖火採集點,在距今約 180 萬年前,人類在這裡第一次使用火種。如今這裡成為了聖火公園,用「火的發現」,「火的禮儀」和「火的馴服」三個篇章續寫人文故事。

聖火公園的改造很巧妙地使用了仿土裝飾混凝土,讓整個建築完全融入環境之中,又與遠古的歷史相呼應。

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 042 鄉道

04

上海

震旦博物館

2013 年開門的震旦博物館是陸家嘴地區第一座私立藝術博物館,也是建築大師 安藤忠雄在中國完成的第一個改建設計項目。早期他曾為改造難度猶豫過,但館內具有歷史感的器物和館外具有歷史感的外灘最終打動了他,「最重要的是,既有的東西儘量保存。」

整個館體建築以珠寶盒為設計靈感,玻璃帷幕簡潔明晰,「黃浦夜景之中宛如一隻深邃、沉靜而內斂的藍色珠寶盒」。

博物館有六層,如果你對佛教造像、玉器、陶器及青花瓷器感興趣,館內絕對是看展的好去處。無論是外在還是內藏,震旦博物館都在堅持做一個彙集中華文明的文化寶盒。

上海市浦東新區富城路 99 號

05

上海

Z58大樓

在毗鄰孫中山家族花園的番禺路 58 號,建築大師 隈研吾為中泰照明設計了一座綜合大樓——Z58 大樓。隈研吾把這棟樓打造成 像音樂一樣的建築,「因為音樂沒有實物形態,但它塑造時間。」

Z58 也是一棟和環境對話的建築,建築外立面全是鏡面不鏽鋼植物容器,種植著長春藤等綠植,整個外牆就如同垂直的庭園,讓建築空間有了新的維度。

室內設置了不少水庭空間,室內室外水意和綠意遙相呼應。在鬧市之中,Z58 大樓是「一個遠離塵囂與自然相協而居的中國傳統人文精神的建築化嘗試」,從老廠房到充滿呼吸的現代化大樓,建築的生命得以不斷延續。

上海市長寧區番禺路 58 號

06

上海

綠之丘

由 30 多年的上海煙草公司機修倉庫改造的「綠之丘」在最近獲得了 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的生態貢獻獎,獲獎建築師章明這樣形容這個建築體:「曾經這是一片已經被判了死刑要拆除的廠房。最終我們將一個冰冷的廠房,轉化成一個聯結城市的溫暖的復合體。人們在這裡可以發獃、散步,也可以徘徊。 這是城市中屬於人的多餘而自由的空間。

高達六層的煙草倉庫本來因為沒什麼建築特點面臨拆除,在反覆協商後,改造成了一個集市政基礎設施、公共綠地和公共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城市濱江綜合體。

建築上半部分是綠植,內部的雙螺旋樓梯在保留的工業風格上再創新,內部細分形成「綠丘中的小房子」,整座「綠之丘」就是真正的鋼鐵森林。

上海市楊浦區楊樹浦路 1500 號

07

杭州

中國美院象山校區

楊天周(下同)

比起美術學院的校園,大家似乎更愛把中國美院象山校區稱為「轉塘人民公園」,這個由建築大師 王澍設計的校園極具中式園林特色,背山靠水,大多數時候都會對民眾開放。

水岸山居

校區內的「水岸山居」是王澍設計的專家樓,也是他 獲得普利茲克獎後的第一件作品,這是一個實驗性的建築, 「它用建築的方式,演繹中國傳統的山水繪畫和進入式結構。如果把這個建築立起來,它就像一個山水立軸」

民俗藝術博物館

除了當地的居民,國美象山校區也吸引著越來越多外地遊客前去打卡,整個校園內藏龍臥虎,除開王澍的作品,還有另一位大師 隈研吾設計的 民俗藝術博物館。在山坡茶園的舊址上,隈研吾設計了這座「可以從地面上感知得到的博物館」,樓層沿著坡地起伏,如小山,也像海浪。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轉塘鎮象山 352 號

08

杭州

戴家山村

在浙江省桐廬縣莪山畲族鄉海拔 600 米的高山上,坐落著一個隱逸的山村——戴家山村,古樹群和竹海、原始村落景觀讓這裡備受城市人的青睞, 先鋒書店開設的第十一家書店「桐廬先鋒雲夕圖書館」就坐落在山中。

這是先鋒圖書館的一次鄉村實踐,先鋒雲夕圖書館從外觀到內在設計都徹底融入了戴家山村的古樸環境中。為其操刀的張雷聯合建築事務所只是把殘破的老建築恢復到健康狀態,土坯牆、瓦屋頂、老屋架都被保留下來。

對於先鋒雲夕圖書館,建築師表示整個設計過程他們向「沒有建築師的建築」學習,向生活學習,嘗試著「反設計」的設計。

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莪山鄉新豐民族村戴家山 7 號

09

杭州

富春山館

王澍打造的富春山館有著 「建築版富春山居圖」稱號,這個用再生瓷磚包裹的文化綜合體包含三棟建築:富陽博物館、富陽檔案館和公望美術館。

波浪形的屋頂離遠看就十分吸睛,近看會發現屋頂其實是由各種形態各種色彩的瓦片覆蓋的,在地取材,舊物重生。

外立面則是夯土牆、抹泥牆、杭灰石牆和斬假石的「聚會」,在王澍心中,這種原始感的結合充滿了源自鄉村的靈魂。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江濱西大道 159 號

10

麗水

陳家鋪村

平民書局所在的陳家鋪是一個崖居山村,遠看書局也像在懸崖邊眺望一樣。

書店由村民禮堂舊址改建,挑高足夠高,來訪的閱讀者可以拾階而上,也可以坐在台階上閱讀,以大窗外的山景為伴,作家阿乙、詩人余秀華等都曾在這裡分享他們的故事。

在這個兩層空間的中心,是 以「冥想」為主題的懸浮的半透明盒體,玻璃、陽光板等將自然光線柔和地過濾到房間內,整個圖書館的儀式感在這裡升華到頂點。

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陳家鋪村

11

嘉興

陶倉藝術中心

有依山而建的書局,也有鄰水再生的藝術空間。嘉興陶倉運河與百畝蓮花盪片區的兩座老糧倉,在荒廢數年後,於去年被改造成陶倉藝術中心,舉辦了運河國潮生活節、非遺文化論壇等一系列活動,帶動著整個社區的藝術重生。

兩座老糧倉已有六、七十歲高齡,再大興土木顯然不可能,因此在保留糧倉原始形態的基礎上,設計公司裸築更新為其新增了伴隨連廊。這使得整座建築更有線條感,在其中穿行也能打卡到很多對稱畫面。

陶倉藝術中心倉前是一片蓮花池,在這次改造後,倉內也擁有了一片更藝術性的蓮花池,「盪邊花滿池,倉里地滿花」。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豐產橋

12

深圳

燕几之翼

在茅洲河中段北岸的燕几之翼是一座集遊樂、休憩、觀景為一體的立體亭架遊樂園,它從七巧板的結構吸取靈感,因此也借用了七巧板的古名「燕几圖」。而且整個建築兩端翹起,像鳥類的翅膀,從而得名「燕几之翼」。

臨河而建的燕几之翼體量不小,吸引著成年人來此鍛鍊跑步,特別設立的兒童遊玩空間也吸引了小朋友來遊玩。對於大人和孩子,這都是一個可以「浪費時間」的好去處。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洋涌路 26 號附近

13

廣州

艾米未來農業文旅小鎮

這是一片結合了農業、森林、建築、科技的區域,農業、景觀和生活都在此呈現出未來感。

在設計這些建築意象時, 加減智庫從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捕捉了很多靈感,不只是形態上的參考,更多的是對未知的敬畏和想像。這一次設計師特意採用了「非在地」的手法,與現有的農業景觀進行碰撞,用金屬打造的突兀感正是未知與神秘。

廣東省廣州從化風雲嶺森林公園

14

南京

湯山礦坑公園

離南京市中心約一小時車程的湯山礦坑公園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遺址改造,廢棄的、斑駁的採石場被修復,變成了集觀景和娛樂為一體的休憩場所。與其他公園相比,採石留下的礦坑是有獨特的視覺觀感的,這也是一場關於自然的教育。

就在這個月, 先鋒湯山礦坑書店開始試營業,這是先鋒書店到目前為止面積最大的一家分店,也是先鋒在南京的第一家鄉村店。書店選址離公園入口不遠,所在地原是兩個破敗的紅磚窯,如今先鋒湯山礦坑書店在曠野中仍然十分矚目。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湯山街道美泉路 11 號湯山礦坑公園

15

寧德

廈地古村

有「2019 年度最美書店」名號的先鋒廈地水田書店位於福建屏南廈地古村村落之中,獨具匠心地被一片水田環繞著。殘存的建築外牆被保留下來,新的書店建築藏匿其中,從遠處眺望,似乎還是那棟老房子。

建築內部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村落建築的原始感,新的混凝土牆與老的夯土牆無縫銜接,狹小空間內只有適量的光線透進來。幾十年前人們如何閱讀,現在依樣還原當初的情形。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廈地村 120 號

16

黃山

碧山村

在碧山古村落的徽州老祠堂里,先鋒書店的第八家分店碧山書局遺世獨立,碧山書局不僅保留了舊祠堂,也納有不少舊書,「新雨落在舊凹里,新物藏於舊閣中。」

正中間的天井是碧山書局最有吸引力的地方,春日雨季,雨水從天井傾瀉至院中,滋養著花草,現在正是探訪碧山村的好時候。

安徽省黃山市黟縣碧山村啟泰堂

17

成都

鹿野苑石刻博物館

隱藏在郫縣村落里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館由當紅建築師 劉家琨操刀,這是一個以佛教石刻為藏品的博物館,整個建築即以石材建成。

建築里外的布局則借鑑了中國傳統園林,即使穿梭於人造空間與自然空間之中也如行雲流水。

四川省成都市郫縣新民場鎮雲橋村

18

成都

新津·知博物館

隈研吾設計的這座 新津·知博物館雖然是十年前的作品,但今天看起來依然可圈可點。新津·知博物館形同廟宇,又正巧位於道教聖地老君山山腳下,建築的多個細節都體現著道教精神。

外立面的裝飾非常獨特,線纜將瓷磚串起來,使建築輕盈而有呼吸感,在陽光的幫助下,還會在室內投下花紋別致的陰影。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君山路 1 號

19

成都

中意文化交流城市會客廳

13 世紀,馬可波羅曾踏足成都多個地點,21 世紀,充滿儀式感的 中意文化交流城市會客廳在雁棲濕地隱於林間

戶外充分參考了義大利經典的城市廣場,純粹的白色牆體讓陽光成為最重要的裝飾品,玻璃的運用則邀請自然的四季景觀成為壁畫,自然與建築在這個城市藝術廳和諧統一。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天府大道南三段輔路

20

重慶

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

2019 年,首屆武隆·懶壩國際大地藝術季讓仙女山中的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揭開了朦朧的面紗。懶壩取名「lab」,拆開是:Life、Art、Believe,這正代表了懶壩的三個關鍵詞:生活、藝術、信仰。

藝術節結束後,大量的藝術空間都保留下來,如今懶壩的大地藝術區部分仍包含有懶壩美術館、心跳博物館、月球博物館、愛的小徑等空間和裝置。想必未來,懶壩也還會迎來更多藝術大事件。

重慶市武隆區懶壩國際禪境藝術度假區

21

黔西南

溶岩美術館

溶岩美術館被稱為 一座「懸浮」在百米絕壁之上的平凡建築,這是 國內第一座懸崖上的美術館,位置奇絕,也因此在建築設計上儘量避免了喧賓奪主。

溶岩美術館所在的地方擁有富集的喀斯特地貌,兩個天坑匯聚於此,站在美術館的露台上俯瞰下方山谷,奇峰、怪石、河流、天坑都盡收眼底。又因前方視野空曠,這裡也是觀日出日落,看雲捲雲舒的絕妙位置。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龍縣篤山鎮梨樹村海尾

22

大理

楊麗萍大劇院

去年開放的楊麗萍大劇院讓蒼山洱海間又多了一座絕美的地標性建築,建築師朱鉳以「水印蒼山」為設計理念,將大理詩意的風景變成環形中的畫作。

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自己則擔任劇目藝術總監,重點展示大理本土文化藝術高端歌舞表演節目。無論從人文藝術角度還是建築設計角度,這都是一個值得欣賞的好地方。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月華路(蔓陀花園東北側約 150 米)

23

大理

沙溪村

位於茶馬古道上的沙溪村也是大理的好去處,由老糧倉改造的 先鋒沙溪白族書局在這裡續寫著鄉村書店的空間美感。書店高闊,屋頂的部分瓦片被換成玻璃,讓高原的陽光流淌進來,也讓夜晚翻書的人抬一抬頭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建在村落之中的書店並不突兀,當地的村民也常常來此遠眺村落風光。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北龍村

這 23 個旅行地大多與自然關聯,

但即使從一線城市出發也並不遙遠。

來評論區聊聊你最想打卡哪一些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