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互換身份的真人秀,《變形計》算是國內這一領域的鼻祖。
許多人不知道《變形計》已經播出18季了,雖然被觀眾質疑「按劇本演」,雖然節目的目的不再是過去那麼純,雖然現在請的都是俊男美女。
但是它至少在中國開創了窮孩子和富孩子互換身份體驗生活的先河,自2006年播出以來,節目以「富」和「窮」兩個極端的字眼吸引觀眾,很長一段時間收視率飆紅,還捧紅了一眾城市小鮮肉。
但如今的《變形計》英國這部紀錄片相比,則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部紀錄片就是——《富哥哥窮弟弟》
《富哥哥窮弟弟》節目安排模式跟《變形計》差不多,一個億萬富翁哥哥跟一個居無定所的流浪漢互相體驗對方的生活。
但不同的是,不像《變形計》里城裡山里不同的兩個人,這部紀錄片的兩位主角來自同一個家庭,兩人是親兄弟。
哥哥伊萬,典型的成功人士,坐擁億萬財產,住在上千萬的豪華別墅里,他是當地有名的金融界精英,同時在政界也頗有建樹。
而弟弟大衛和哥哥相比,就是一個在沼澤里,一個在天堂里。
大衛沒有固定工作,居無定所,平時只能做做木工賺點微博的薪資,住在簡陋的房車裡,沒錢的時候還要靠家人資助。
明明是同一個家庭長大,為什麼生活水平有如此巨大的差異?
看完紀錄片,與其說是命運,不如說是兩人不同的性格,導致這種不同的結局。
紀錄片先是從他們小時候講起,哥哥伊萬小時候十分勤奮聰明,他常常利用課餘時間幫別人修草坪、送報紙賺錢。
而弟弟大衛小時候只會搗蛋,他是學校里的混世魔王,每當哥哥勞作一天的時候,他就在家躺一整天。
這裡就能看出兄弟倆截然不同的性格,也預示了兩人各自不同的人生。
等到了20歲離家獨立的時候,兩人的差距才真正體現出來。
伊萬很快賺到了第一桶金,足足達到了100萬美元,隨後他錢生錢,讓身價不斷壯大,很快成為了別人口中的成功人士。
看到哥哥如此出息,大衛第二年就離家獨立,他先是在一家修理廠當學徒,然而他並不喜歡學徒的生活,在考核前夕他離開修理廠投奔哥哥。
但是在親眼見到兄弟間的貧富差距時,大衛開始自暴自棄,學徒也不做了,反而拎著行李滿世界流浪。
二十幾年之後,似乎沒有人會認為他們倆是兄弟關係。
他們倆呆在一起的時間從未超過48小時,兩人都有原因,弟弟看不起哥哥的財富,認為那是勞動人民的鮮血換來的,甚至怪哥哥這麼有錢但是不肯資助自己。
而哥哥伊萬也受不了弟弟,他不知道為什么弟弟寧可過這種居無定所的生活,也不願意去找一份穩定工作。
所以節目《富哥哥窮弟弟》的目的就是通過體驗互相的生活來緩和兄弟倆的關係。
前7天大衛需要到哥哥家住,體驗哥哥上層社會的生活。
第一天兄弟倆就吵了起來,弟弟埋怨哥哥為什麼當初不遵守承諾,送一條船給他。
哥哥的解釋十分理智,弟弟根本不知道從荷蘭運一艘船回來的費用之巨,更別說後期的保養維護、油錢等等,以弟弟目前的生活條件根本負擔不起。
同時他並不是沒有資助弟弟,過去幾年時間裡他前前後後資助了弟弟超過10萬英鎊。
弟弟卻反駁:根本沒有10萬英鎊。
他並不知道,伊萬為了弟弟的面子,將這筆錢通過媽媽的手交給他,這樣弟弟的臉上也過得去。
每次爭吵的時候,伊萬總會顧及弟弟的面子,全程表現的理智又克制,對大衛也是一忍再忍,救急不救窮的原則他是不會改變的。
而弟弟大衛並不吃這一套,他就像個小孩子一樣,始終認為哥哥這麼有錢,給點他是應該的。
雖然有爭吵,但畢竟是兄弟,誰也沒有撕破臉,他們一起參加晚會,一起參加馬會,兄弟倆的關係慢慢升溫,兩人走的越來越親近。
後七天,伊萬要體驗弟弟的生活。
大衛沒有房子,只有一倆破舊的房車,衣食住行都在上面解決,當天大衛特意做了燉羊肉。
伊萬不怎麼樂意,他走進房車的那一刻臉上都是嫌棄的表情,他甚至想住進媽媽家裡。
大衛除了做木工、水泥匠等,還是一位作家。
他剛剛寫完了一本書,書里記錄的是他吸毒後產生的幻想,哥哥做了個順水人情,出資幫他辦了一個新書發布會,商定第二天8點一起出發。
但是沒想到,這麼重要的事,弟弟居然能夠遲到2個小時,前後都是伊萬在張羅,大衛似乎沒有把心思放在發布會上。
新書發布會上,弟弟的打扮也是一眼難盡,他不像個作家,更像個鬧市裡的小丑,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書,連哥哥都知道不會賣的好。
其實真正將弟弟腐蝕的,除了他自身的性格外,日常接觸的人也大有關係。
一晚伊萬就跟著大衛參加了一場政治聚會,參會者都是跟大衛一樣,一事無成,整天抱怨現實,埋怨社會,甚至對政治誇誇其談,但是當伊萬提出疑問的時候,這群人又不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所以伊萬也抱怨,弟弟整天跟這些古怪的人混在一起,怎麼可能會有改變。
在跟弟弟交談的過程中,他發現弟弟總會有一套逃離現實的歪理,無論伊萬怎麼勸,他始終聽不進去,始終認為自己是對的。
哥哥深諳生活之道,他知道怎麼樣才能發財,至少要立足於現實,而弟弟認為自己活的自由,認為只有不顧外人的眼光,他才能活的更自在。
但是明眼人就能看出,如果弟弟真的喜歡這種生活的話,為什麼會埋怨社會,埋怨現實,甚至埋怨哥哥不接濟自己。
哥哥一直有件事藏在心裡,他一直以為弟弟活成這樣是他的錯,所以當媽媽說出「不關他的事」時,他整個人瞬間輕鬆了許多,眼裡淚光打轉,幾十年來的心理負擔終於放了下來。
《富哥哥窮弟弟》這部紀錄片看完,誰對誰錯都不好說,億萬富翁有億萬富翁的活法,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活法,與其抱怨命運不公,不如想想是否是因為自己的個人性格導致的。
生活沒有對錯,一切都是自己的追求,至少在紀錄片里就是這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