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女士因為過期妊娠一天,因為腹部疼痛去了醫院臨產,可是到了建檔的婦兒醫院,醫生告訴她因未能達到住院條件,不能辦理住院手續。可孕婦離開醫院僅僅120分鐘,因為緊急分娩把新生兒生在了一家快捷酒店內,是一名男嬰。後經救護車轉至該院,嬰兒因為呼吸問題,需要住院大概一個月時間進行治療,孕婦及家屬懷疑是醫院處置環節出現了問題,才造成這樣的局面。
小魚泡泡姐:我寧可群眾更加嚴苛的眼光和態度審視醫院。如果你需要帶著血和生不如死的例子來告訴你,醫院一點點的不謹慎,導致家庭毀滅的例子,我可以告訴你很多。我的很多病友都是這種經歷。就我個人及這些病友而言,醫患關係緊張確實責任更多在醫院,在醫療流程或者制度設計。
卡卡聽雨:就是醫生誤判,我那時去醫院還怕醫院不收,畢竟沒破水沒見紅,只有輕微肚子疼,醫生說我二胎快讓住院,結果過了三四個小時我就生了。
臨產的幾個特徵要注意
1、子宮底下沉
由於孕晚期的腹部有足夠大,臨產來臨時,子宮的位置會下降,這讓被擠壓變形的胃部有了緩口氣的機會,胃部的空間留出來了,意味著可以容納更多食物,因此,臨產孕婦有種胃口變好的現象。
2、尿頻
上面提到胃部輕鬆了,而伴於子宮底部的膀胱可要受一些折磨了,由於子宮的下沉,胎兒頭部會擠壓到膀胱的空間,致其變形,容納不了更多尿液時,就會有想排尿上廁所的感受。
3、胎動變少
胎兒原來是宮腔內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即便在孕晚期,胎兒已經足夠大了,想活動時,還是能夠適當活動。但是臨產時,胎兒頭部隨著子宮下沉而下沉,並進入到骨盆腔,由於空間的限制,胎兒不再像以前一樣有更多活動空間了,活動量就會減少。即便這樣,胎兒在12個鐘頭內仍能保持在不低於12次。如果發現該現象,就要及時就醫了。
4、分泌物多
臨產時,子宮頸會慢慢打開,同時,分泌物也會變多,它們表現為白色黏稠狀或透明狀。
5、腰酸腹墜
面臨分娩時,胎頭下降,致使盆腔增加更多壓力,繼而影響到孕婦,有腰部酸痛,腹部下墜感,恥骨聯合處有被撐開的感覺。還有在大腿根部有脹痛感,小腿有抽筋的現象,行走比較困難。
6、宮縮頻繁
臨產來臨時,孕婦可以感受到宮縮的間隔時間在不斷縮短,強度在不斷增強,每次持續時間可達幾十秒,宮縮的頻次大概在10-15分鐘/次。遇到這種情況,表明臨產來臨了,就要馬上去醫院了。
7、見紅
寶寶出生前的24個小時中,陰道會釋放出血性黏液,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是「見紅」,但是,見紅後不代表所有的產婦都會在24小時後分娩,也有等幾天後才會臨產。
遇到臨產先兆時,產婦及家人不必手腳慌亂,離分娩還有一些時間,可以做好準備後,及時趕去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