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買手,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行走在流行前沿的時尚代購,這些人了解行業規範,具有超高的辨別能力,最牛的是他們總能在最合適的時機出手,以實惠的價格買到最好的產品。
這類人往往只為私人服務,然而在商業領域,也有一群人扮演者這樣的厲害角色。只不過他們要甄選的不再是時尚單品,而是受「僱主」之託,精挑細選出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商品。是否能選到好產品,關乎到商家和消費者的核心利益,這就是他們的作用。
廣西人李天宇就是這類買手大軍的一員,從事多年泰國水果進口的他,在挑選泰國水果上算的上的一把好手。這些年,他幾乎考察了泰國所有的水果產區,哪裡的產什麼水果,果子什麼時候熟,什麼果子最好,他早已爛熟於心。
最近,他接了一個大單,僱主商家參加了拼多多的「拼購全球」活動,要賣泰國榴槤。但這個時候泰國榴槤已經處於採摘的尾季,十幾櫃的單量,讓作為資深買手的他也犯了難。
犯難也得好好挑,決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這是每一個買手的原則。經過調動自己的儲備,李天宇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果園。這個果園位於風景秀麗泰國南部,當地的自然條件非常適合榴槤的生長,這讓李天宇非常滿意。
找到了貨源地還不算完,嚴格挑貨才是重頭戲。第一關要保證熟度與甜度,第二關則是外形與體型,再後面還要經過政府疫檢,最後才能貼標籤裝箱。做完這一套,李天宇還要隨即挑選親口試吃,有時一天吃數十個,工作才算完結。而拼多多上2000單榴槤上線即被搶空,無疑是他最好的證明。
事實上,對於進口貨供應,類似李天宇這樣的買手還有很多,比如這次首站為泰國「拼購全球」活動,拼多多還親自派出了「買手小分隊」,深入泰國,尤其是農產品,更是深入到田間地頭,從源頭上挑產品抓品控。
這樣做不僅能給消費者選出全新體驗,也幫助了當地農民,讓農貨有更好的銷路。而從本質上講,這些買手的存在是利好消費者,因為在買手與電商的努力下,中國吃貨就能以實惠的價錢買到國內外新鮮的農貨,而且只需動動手指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