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封丘八景,讓人魂牽夢繞!

2019-04-25   智慧封丘

封丘縣歷史悠久,舊志中記載有八景,現將封丘八景簡述如下。

元朝時,中鑾城村(現荊隆宮鄉)是水陸碼頭,是南北交通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138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率甲兵二十五萬,北取中原。兵下河南,大軍由汴梁出發,於中鑾城渡河,欲取河北衛輝等郡。大軍夜宿中鑾城,中夜聞雨聲大作。起而視之,卻月白風清,碧空如洗。

此景觀在今趙崗鄉王灣村北。這裡古有濮濟二水,兩水間有潭,周圍低平、中間高,故曰「磨臍潭」。每至秋日,三五明月之夜,潭水清澈,平靜如鏡,空中月光,倒影其中,天地同輝,妙不可言。時人稱此景曰「磨潭秋月」。後因黃河多次泛濫,泥沙淤積,「磨臍潭」已乾涸。

戰國時,宋康王遊玩到青堆。見採桑女息氏貌美異常,心嚮往之。於是宋王為了能望見息氏,差人築起高台,名曰「青陵台」。後來差人搶來息氏,囚禁台上。息氏丈夫韓憑憤而自盡,息氏不從宋王,亦投台而死。息氏留下遺書,要求與丈夫韓憑合葬。宋王老羞成怒,偏偏將二人分埋大路兩旁。韓憑夫婦下葬不久,兩人墳墓上遂生兩棵梓樹,根結於下,枝交於上,相擁相抱,難解難分。人們叫它們為「相思樹」。即:「青陵古樹」。該景在今留光鄉青堆村。

黃池芳草。黃池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名。位於封丘縣城南10公里的壩台村。相傳西周時,周穆王常來這裡狩獵,其時叫黃澤,這裡水草昌茂,野生動物成群,故云「黃池芳草」。春秋末年,即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為稱霸諸侯,與晉國爭做盟主,曾在這裡召開諸侯大會,史稱「黃池會盟」

夏啟王時,姜封父在封丘建立封父侯國,後人為紀念這位開拓者,在今縣城西街路北建有亭台,稱為「封父舊亭」。

楚漢戰爭中,劉邦被項羽打敗,逃經封丘,在縣城西北隅遇翟母贈飯解困。劉邦建立了漢朝,當上了皇帝,想起了翟母。此時翟母已逝,為報答當年恩德,就給翟母封墓,遂置封丘縣。舊有翟母遺冢,位於縣北街。

在縣城東北約10公里處,有個淳于村。該村有個淳于寺。寺內有口鐘,每當天快亮時,淳于寺的大鐘,總是不敲自鳴。隱隱約約的鐘聲,聲聞方圓十數里。開始人們很以為怪,後習以為常。每天黎明,人們聽到鐘聲,便開始一天的勞作。久而久之,人們謂之為「淳于曉鍾」。

翟溝是我縣境內一條水渠,在縣南,西接黃河支流,引瀆東注,環帶縈繞,澄澈如碧,故曰「翟溝晴波」。

作者介紹 :孫興,筆名黃痴人,河南封丘人。現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南作家協會會員等。畢業於河南大學中文系,1981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著有歷史文集《封丘概覽》《封丘藝苑擷英》,長篇小說《天光雲影》,散文集《驀然回首》《文化感悟》等。

歡迎轉載,請務必在文章開頭醒目處註明來源:封丘電視台

編輯丨朱丹琳 審核丨賈自旺 監製丨周玉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