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完明星坑素人!本時代最流行的變美技巧,正確打開方式其實是?

2019-07-10     美即是正義

如果我問你,本時代最流行的化妝tip是什麼,相信很多人會回答「修容」!

隨著上鏡需求越發日常化,普通人也希望自己上鏡時能更立體有型,抵消「上鏡胖十斤」魔咒——

由此,修容教程的熱度居高不下,噱頭包括「平臉變混血」「大臉變小V」「畫完瘦10斤」等等……

隨手一搜就有很多教程

當然,不能一竿子打死地說「修容」是個坑……

畢竟,很多前後對比,確實肉眼可見地變立體、有型和纖細了:

像這個前後對比我覺得就挺好看,不過這種一般是歐美妹子

但如果根據這些教程來畫,很多人會發現,自己不僅沒有變瘦,而且顯得更憔悴、更浮腫而且更髒!

很多人會自嘲地歸因為「自己手殘」,但說真的,可以去看看不少美妝綜藝節目,專業化妝師打造的修容前後對比,不咋地的情況也很多:

在已經有光線角度加持的情況下,依然顯得很髒……也並沒有覺得立體很多

不說普通人,明星也一樣被坑!

孔孝真雖然穿搭有型、笑容明亮,但臉骨架扁平,臉肉多顯腫,也是不爭的事實。

她的雜誌或品牌硬照,如果試圖用修容營造立體感,往往會得到類似的髒+憔悴感:

不是妝容顏色的鍋,左邊顏色很統一,右邊顏色很斑斕,但都不咋地

而相對的,一些修容不重,看得出臉有少許肉的妝容,反而顯得清爽又好看:

特別是左邊,真的好清透,我喜歡這套!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如何機智避坑,領先變美?這篇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高濃度乾貨預警,別忘了吃飯,飯涼了對胃不好!)

01

化妝的「副作用」

從抽象的角度看,化妝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第一個步驟是底妝,需求往往是均勻膚色、減少瑕疵,可以說是「減少顏色」——用繪畫來作比較,就是將底色變為乾淨的「白紙」,以便下一步發揮。

而其他的步驟,則都可以歸結為「增加顏色」:

除了底妝,大部分妝容其實都是在臉上加顏色

很久之前,我們講過「妝感」的問題:

首先,一般來說,顏色多、面積大肯定比顏色少、面積小要顯妝感,這個好理解。第二點,深色往往比淺色更顯妝感。

簡單例子,裸妝的色系基本都是淺色而非深色,否則妝感重了,就不「裸」了。

劉雯右邊的妝容顏色就很重,所以完全不「裸妝」

第三點可能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是「顏色的天然度」:

比如說,唇色天然是泛紅的,因此雖然裸色相對於粉紅更「淺」,但它偏離嘴唇天然色更多,所以反而更顯妝感。

左邊口紅是妝後效果,右邊估計是素唇,但反而是左邊顯得妝感輕,因為左邊的顏色更接近我們對「天然」的印象

類似的,棕色眼影雖然顏色並不算太輕,但因為模擬了人眼周天然會有的陰影和略微暗沉,反而是裸妝上選:

要說淺,應該是右邊眼影顏色淺,但反而是左邊感覺更裸妝。因為人眼皮天然不可能是右邊的顏色。

由此,要打造裸妝,不一定局限於「顏色要少要淺」,而應該著力於「顏色要更接近天然印象」。

顏色還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分布」!這點非常重要,但常被忽視。

類似於妝感,顏色越多、越重、越偏離自然,就越容易吸引注意力:

兩種不同的妝容對比,你可以觀察到你的注意力區別嗎?

以上圖為例,左邊的妝容,五官顏色很平均(嘴唇略重),五官和輪廓存在感均衡——這種妝容會讓我們更多看「整體」,而並不糾纏於每個細節是否完美,更適合比例舒服、五官協調但單個不突出的人。

而右邊只有眼睛畫了濃妝,注意力會第一時間集中在眼部,而忽略其他的部分。不難理解,這種妝容思路適合眼睛優勢,其餘bug多的人。

因此,大家在化妝的時候,一定要先想好自己要強調的是什麼,要弱化的是什麼,由此安排重點:

左邊的妝容很平均,基本看中間和整體。鼻子弱的人則需要右邊這種,眉眼唇都加重的妝容,會弱化鼻子的存在感

用更具體的話說,「顏色對應注意力」的第二個重要運用,是「10分妝容」:

如果說整個妝面的整體妝感和注意力是10分,你要想好五官幾分,輪廓幾分;五官裡面眉幾分,眼幾分……

單個部位濃重,那麼畫的部位就要減少;畫的部位多,顏色就要減淡自然:

兩個蠻類似的妝容對比

以上圖為例,左邊是典型復古妝,輕輪廓重五官(有修容但骨骼存在感不強),重眉眼唇——90年代港風妝基本這個思路,強化五官,弱化臉型輪廓,適合五官優勢、臉型輪廓劣勢的人。

右邊同樣使用了紅唇和重眉眼(但這裡用的妝感重的眼影),但在這個基礎上又加了修容和腮紅——整體就顯得重點太多,冗餘就顯髒

普通人的常見困境是,基本只適合一套妝面,但總是重複又覺得單調。其實不妨以10分原則為基礎修改:

這倆是一個思路下的兩套妝,順便提一句,這兩個妝五官和輪廓的存在感都相當,屬於日常協調型,比較好copy。

以上圖為例,左圖眼妝略重,所以相對口紅顏色略輕。右邊眼妝輕,口紅顏色就略重。

對於普通人來,更換妝容的思路也大致如此:在合適妝容的基礎上,哪裡要加,另外部分就減一點,反之亦然。由此可以「微調」出不少適合自己的妝面。

理解了「妝感」「注意力」,再看修容,大家就很可能有不同的感悟了。比如下面兩張圖:

同一個長方臉妹子,左邊修容存在感很低,右邊修容存在感很強

上圖左沒怎麼修容,你的注意力反而更多放在五官。而上圖右加了很重的修容後,你的注意力反而放在兩邊——方腮的存在感反而增加了!

修容說到底,也是一種「顏色」,而根據上文的分析,增加顏色往往會增加對此處的注意力——這樣一來,反而強調了很多人希望弱化的部分。

而如果我們把思路從當下流行的「哪不滿意就在哪修容」挪開,換成上文說的「通過安排顏色安排注意力」,我們會得到什麼新解法呢?

左邊顯得臉很方,右邊蠻神奇的,不怎麼注重方腮

出乎意料的!一個思路是增加顴骨處的修容,讓顴骨輪廓更鮮明——從而轉移人們對於腮的注意力。

我們常說,為什麼亞洲人臉方不好看,歐美人臉方就好看——除了臉部絕對值大小差異和立體差異外,妝容也很重要!

歐美妝基本都離不開對顴骨輪廓的塑造,而這不僅讓臉顯得更立體,也會轉移對於方腮的注意力:

右邊弱化顴骨修容後,是不是覺得臉好像一下方了?

動圖對比下效果:

我覺得蠻明顯的,沒有修容之後,視線就看到方腮了

類似的,本身臉方,特別是臉長方的人,與其在整個腮部打上修容,不如只在顴骨周圍加顏色,重塑注意力:

我覺得改了之後(去除了腮部的修容),臉型反而顯得更好了

依然是動圖對比:

這個人腮和下巴都長一截,根據我們上文的分析,這個區域其實最好不要有什麼顏色

顏色不僅會「吸引注意力」,而且還會「強調皮肉的質感」!

簡單例子,很多人會發現,自己畫了眼妝,特別是眼影之後,覺得眼周的皮膚變得粗糙了:

右邊看起來比左邊粗糙好多

一般來說,顏色越深、面積越大,「顯皮肉質感」的效果就越明顯:

左邊的淡橘色就比右邊的濃棕色要好(光線也有影響啦)

同色系下,淺色往往會顯得比較「乾淨」:這種感覺不只來源於「顏色」,也來源於「皮肉質感更細膩緊緻」:

同樣是棕色,左邊清透淺淡,顯得皮膚更細膩,右邊顯浮腫和髒了

大珠光亮片很挑皮肉質感,很容易顯得又腫又癟:

右邊還用了吸引注意力的顏色,顯得眼周皮膚很差

啞光其實也比較顯皮膚質感,會有「內癟」或說「消腫」的感覺。透明度高的顏色,則會給人清透乾淨的感覺,也相對不挑皮肉質感。

所以,一般來說,更普適的眼影是微珠光:

左邊顯得皮膚干,右邊狀態剛剛好

當然,以上例子對你來說可能都不夠明顯:因為她們本身年輕,皮肉狀態也很不錯,對比不那麼鮮明。

對皮肉狀態差的人來說,不同顏色和質地的妝品,在臉上的效果可謂天差地別:

右邊的灰色珠光大亮片,比左邊顯得多了好多皺紋

而這種「顯皮肉質感」當然不止體現在眼部!換個應用,其實對於「修容」也是一樣。

02

化妝修容誤區

為什麼很多「上鏡妝」畫出來效果都很慘烈?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於「上鏡妝」有誤解。

「鏡頭吃妝」是一個普通流行的說法,很多人本身手就重,再奔著「吃妝所以要畫更多」 的標準去,自然變成煤球蛋:

之前港姐選舉,就有很多高光修容車禍的

如果有過拍室外高清照的經驗,大多數人可能會發現:鏡頭不僅不吃妝,還會讓妝容更明顯!

肉眼自然光看著蠻自然的效果,到鏡頭上就各種斑駁、深淺不一……畫一個在鏡頭裡好看的妝,真的很難!

左邊的妝看著剛好,但在特定光線下,比如右邊,就顯得很髒

與其說是「鏡頭吃妝」,不如說是強光和後期吃妝:

永野芽郁是日系清新,妝容肯定屬於不重的,但左邊修容痕跡還是很髒

而普通人如果沒有光線和後期加成,其實本來就不應該畫太重的修容。

左邊是真實效果,右邊是日雜效果,加了那麼多光,當然看著乾淨啦!

所謂的「上鏡妝」之所以是個偽命題,就是因為上鏡的立體感,本來就是要靠「」和「」共同完成的。

毛戈平夠厲害了,他自己也說,他的妝是基於特定光線的,脫離合適的光線、角度,一樣髒:

左邊是近景,右邊是遠景,脫離良好光線,一下就髒了

而美妝博主也好,美妝節目也好,即使不論她們的「大臉變小臉」修容是否真的有效,你能copy她們的妝,但無法copy她們的光,效果就容易南轅北轍。

現有的修容教程,很多時候都是高度模板化的,即使在合適光線下,效果也未必多好:

這種都是調過光的了,但after我也覺得髒,這是比較誠實的光線

更不用說,有些時候前後光就差很多,效果更多來源於光,妝本身是失敗的:

比如這個,after光線變了很多啊……表情也不一樣

而即使不談光的影響,很多人壓根就不適合現在流行的模板式修容,比如上面那個妹子:

有沒有覺得她修容後,反而顯得效果更差了

理解了第一段的讀者,應該不難理解原因。

第一,這妹子本身五官不錯,沒修容的時候看五官,臉型輪廓其實沒那麼強的存在感。修容由於加了顏色,反而加強了兩腮的存在感:

注意力更多放在圈起的位置——跟我們「弱化」的目標背道而馳

而更重要的是——還記得第一段的第二個結論嗎?顏色還會強調「皮肉的質感」!

比如上圖,有沒有感覺到,右邊after加了修容之後,那種浮腫和垂垮的感覺反而更重了?

「皮肉的質感」我們在上期講過啦,看整體是緊緻飽滿,還是鬆弛垂垮:

這不光是胖瘦的問題,是整體的皮肉質感問題

修容能修飾的,更多是寬和平的問題,但對於皮肉質感不佳,幾乎是無解的。

所以毛戈平給松垂臉化妝時,第一步就是用牽引繩把整個面部提拉起來,讓皮肉狀態恢復緊緻:

右邊才可能進行修容,左邊這種,修容反而會強調皮肉質感

感覺一下,這個提拉前後對比帶來的皮肉質感差異:

當然這個是戲劇妝,生活中很難運用了

為什麼我說本時代最流行的「修容」,實際經常讓人掉坑?不是說修容本身有問題,通過陰影塑造面塊立體感,一定是成立的。

問題在於,修容不僅會「收斂」,還會吸引注意力,還會強調皮肉鬆垂的質感——這與我們「弱化」「顯瘦」的目標就恰恰相反了。

所以,更好的思路是什麼呢?

03

更好的修飾思路

改片狀修容為線狀修容

我個人把修容分為兩類,一類是「線狀」,一類是「片狀」:

看教程,有些是呈線狀的(左),有些是要暈染成一片的(右)

當然,這只是一個概念上的分類,所有修容的邊緣都是要暈染開的,比如下面這個:

但before應該是線狀的修容,而不是一大片的

片狀的修容則是這種感覺:

片狀修容,一般是塗滿整個腮部的

普通人,特別是皮肉狀態松垂的人,需要儘量避免片狀的修容——因為很顯皮肉質感:

加了修容之後,浮腫感反而更強烈了

這類人如果要修容,最好也只做線狀修容,比如只在下巴、下頜線這些部位做少量修容:

她基本就是線狀修容,修容面積不大,要麼就很淡,所以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修容

為什麼會有這種區別呢?一則線狀面積不大,相對不那麼顯露皮肉質感。

二則,你會發現「線狀修容」對應的部位,如鼻子、顴骨下、下頜緣,都是肉比較少,皮肉狀態相對緊緻的地方——這些地方才適合修容。

腮紅轉移注意力

前面說過,對腮部形狀和皮肉狀態不滿意,其實可以轉移注意力至顴部:

反而會弱化腮部的存在感

當然,有些人顴骨部位肉也松垂,同樣的區域,腮紅比修容要好,因為顏色往往更淺,且更適合眉眼弱的人。

進一步,前面說過,更具透明感的顏色,也會降低對皮肉質感的顯露。因此,不僅可以換成腮紅,還可以換成微珠光質地:

左邊是清透感腮紅,反而比右邊顯得要好

除腮紅外,還可以進一步在上半臉加顏色。美妝大神Lisa就曾經畫過類似的妝:

左邊before右邊after,不過她最後加的有點多,有點太泛紅了

具體來說,她先是做好啞光不粘膩的底妝打底:

不然後續上粉,會黏成一塊一塊的

然後用淺色微珠光的腮紅打在顴骨,下手太重可以用美妝蛋暈開:

我覺得這個顏色還蠻好看的,珊瑚橘

然後她又用腮紅代替眼影,打在眉骨處,最後跟腮紅連在一起:

我覺得這個時候還蠻好看的

腮紅當然可以當眼影!但缺點是往往沒有一般眼影消腫的效果。

所以Lisa大神後來又蓋了一層修容,我喜歡她對這個妝的比喻,「像在眼周和臉頰烘托一種氣氛,一種色彩的氛圍」:

然後後來她又加了N多層,就有點亂,我覺得這個時候停止是蠻好的

喜歡日妝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種畫法是常見的日妝思路,大片的眼影和腮紅,共同組成柔和色彩的薄霧:

日妝常見這種畫法

重五官輕輪廓

但這種妝也是挑人的,比如上圖倆日雜girl,左邊顯然不如右邊的森繪梨佳適合,Lisa大神也不算很適合。

原因嘛,在俞飛鴻和森繪梨佳篇都說過,有些人五官線條明確,骨塊突兀,更適合強調五官而非輪廓的妝容,底色應儘量乾淨。

左邊加了很重的腮紅輪廓,但這妹子更適合右邊這種加強五官的妝面

這類妹子更適合的思路,是90年代妝或其他強調五官的妝容:

保持底色乾淨,加強五官,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弱化臉型的不完美,無須太過糾纏輪廓。

同一個人,左邊沒畫輪廓蠻好看,右邊加重輪廓後五官失色,反而顯得臉型不好

用高光轉移注意力

可以用來轉移注意力的,除了顴骨修容、腮紅和五官,高光也可做出貢獻。

永野芽郁其實是肉腫臉,特定角度表情很明顯:

齊劉海會讓臉型顯得更短寬,加重問題

不僅肉腫,而且松垂,皮肉質感並不好:

照相的時候抬頭比低頭好,左邊真的顯得好垂啊!

這類臉不適合片狀修容,就連腮紅也不適合打大片,脫離日雜濾鏡,反而會顯得浮腫:

左邊面中腮紅反而凸顯了皮肉質感,生活不像右邊雜誌有實時修圖啊!

所以她更常見的思路,是在臥蠶和面中加高光,偶爾打在顴骨,從而使注意力上移,忽略腮部皮肉質感:

有沒有看出高光的位置?

不僅靠妝重塑注意力,劉海長度也基本就在蘋果肌,讓你儘量忽視腮部:

笑比不笑效果更好

當然,由於光和角度的問題,拆解她的妝容會有點難,我們可以找一些刁鑽的角度:

這兩張比較容易看出她的高光和修容位置

可以看出,她高光打在整個蘋果肌和臥蠶,然後顴骨用斜線腮紅——整個注意力集中在鼻子兩側,不僅弱化腮部,還弱化鼻子。

分界一下,大致是這樣畫的:

她的蘋果肌高光範圍特別大,基本就是笑起來塗滿整個蘋果肌

找出大臉原因

現代女生,10個有9個覺得自己臉大

但臉大和臉大不一樣,有人是、有人是、有人是五官小、有人是五官集中、有人是太肉太平——不同的情況,當然不可能用同一方法解決。

這倆都是上節目說自己臉大的,但實際上不是一個問題

以上圖為例,這個妹子其實本身臉不算大,只是眼睛較短、臉型中部較寬,加上五官沒精神顯憔悴,注意力就很容易被輪廓奪走。

節目組給她的修容是這樣的:

有加一點眼線,但沒有從根本上緩解她的憔悴感,after還是容易顯髒

這種形狀上的問題,用髮型比用修容修飾起來方便得多。

她的關鍵問題是憔悴,因此不適合太多修容(像暗沉),我主要是用高光和腮紅調節:

我感覺我改的好一些,啊哈哈哈

再比如這個妹子,與其說她是臉大,不如說她是五官沒長對地方,太集中了:

節目組給她改的更集中了……我覺得是不太好看

她的下半臉V型形狀沒問題(略長),就是肉有點松垂,所以腮部不適合太多顏色。

如果她想要臉更立體更小,更好的思路是拉開眉眼,並且用高光和腮紅重塑顴骨處的立體感:

我沒有針對她的腮,但我覺得after腮顯得更利落了

具體說來,我給她下頜緣加了一些線狀修容,但主要是通過上半臉高光腮紅轉移注意力來完成的:

可以看出,腮部沒多少顏色

與其沉迷於簡單粗暴的「畫完立體瘦10斤修容套餐」,不如退一步想想,自己的問題究竟出在哪對應的措施是什麼能夠構建的妝面和整體風格是什麼——

看起來是繞了遠路,實際上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一通百通的思路呢!

看不懂或看不夠?還可以看:

拉長眉眼1/拉長眉眼2/眉眼集中

短寬臉/方臉/平腫臉

骨架/顴骨支撐點/ 帥哥骨架

俞飛鴻 /森繪梨佳

微信: BeTheBeauty

商業合作/轉載申請,請聯繫bethebeauty@sina.com

(除手繪圖外,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_yEK2wBmyVoG_1ZiH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