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東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中,東莞新增26個市級非遺項目里有4個代表項目均是來自厚街,分別是東莞市同發食品有限公司的沙琪瑪製作技藝、東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醬油釀造技藝、東莞市鄧福記食品有限公司的雞蛋卷製作技藝和東莞市鴻普軒家具有限公司的廣式紅木家具製作技藝入選市非遺「傳統技藝」項目。
據統計,今年共有52個項目提出申報,申報項目的數量是上一屆的兩倍,競爭激烈。
東莞市同發食品有限公司
沙琪瑪製作技藝
廣東人喝茶時,喜歡品嘗糕點,沙琪瑪(粵語講「瑪仔」)是廣東人喝茶時不可或缺的糕點。沙琪瑪本是滿人的傳統美食,後翻山越嶺來到廣東,正是它的香甜酥軟融化了嶺南人的心,成為生活中不可少的美食。
在厚街,藏身於高樓大廈身後,有家「同發食品」廠,門面不起眼,卻聞名遐邇,來訪客人絡繹不絕,尤其受到港澳食客追捧。因為其生產的沙琪瑪、蛋卷、臘腸等傳統食品延續傳統技法並不斷有所創新。近年來,這家工廠除保持傳統味道外,還開發出「紅糖瑪仔」、「牛扎瑪仔」等,讓傳統美食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
「童年味道」觸發創業心
美食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記憶,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影響人們最後的人生選擇,比如同發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的陳錦祺。上世紀90年代,陳錦祺開始涉足食品行業,產品涵蓋臘腸、蛋卷、曲奇餅、月餅等,但心心念念的仍是碼仔,童年碼仔的記憶猶如陳年老酒,時間愈久,愈發香濃醇烈,就觸發了他在沙琪瑪領域的創業心。起初做碼仔時,因環境所限,碼仔用豬油、麵粉、少量雞蛋及其他輔料製作。
「紅糖瑪仔」成為廣東特色手信
隨著時代變遷,人們更注重口感及飲食健康。豬油來源於肥肉熬制,脂肪含量偏高,不利健康。經幾次改良,陳錦祺換過菜籽油、花生油,最後換成了從馬來西亞進口的棕櫚油,同時配以粵北山區的走地雞雞蛋,碼仔更加醇香酥軟,入口即化,不粘齒、不粘喉。食過之後,口齒留香,喉清氣爽。
此後,品種不斷更新,比如「紅糖瑪仔」、「牛軋瑪仔」,「紅糖碼仔」是同發食品首創。約十年前,黑糖話梅的流行激發了陳錦祺研製紅糖碼仔的設想,且紅糖在坊間自古有強氣補血的說法。「我也可以嘗試生產紅糖『瑪仔』。」陳錦祺說,「紅糖碼仔」一推向市場,就受到食客的熱烈歡迎,成為廣東特色手信。如今,「紅糖瑪仔」遠銷珠三角、港澳台、澳洲等地。
東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
醬油釀造技藝
鑫源醬油釀造技藝,源自廣東佛山醬園。它是以豆麥作為原材料,通過系列工序後,利用太陽光的照曬和麴黴菌、乳酸菌和酵母菌充分發酵,而生產出醬油的一種技藝。
傳承四代釀造技藝
厚街的水文地質是可溶性砂岩為主的砂頁岩,地質澆層水質為重碳酸鹽型水,有助於大豆發酵。從第一代傳承人劉貴年到第四代傳承人陳佩靈,該技藝不斷傳承和發展。如今除了在厚街,還在萬江、莞城等東莞鎮街廣泛流傳。
工藝以自然曬制為主
釀製醬油生產工藝以自然曬制為主,春準備,夏造醬,秋翻曬,冬成醬。醬成後存放一年為陳醬後,用竹籮過濾豆渣,並將曬好的醬油倒入用竹篾紡織的竹簍中進行過濾澄清。
其工藝主要包括選料浸泡、蒸煮、手工拌料、制豆曲、鹽水製作、曬缸發酵、竹籮過篩等7個環節,具有高溫短時蒸料、自然發酵、不添加風味菌、自然出油,不使用壓榨設備等4大特點。厚街鑫源醬油釀造技藝注重選料,選用低油脂,高蛋白質小顆粒黃豆,生產出的醬油質地厚、鮮味好、色澤紅、香味足、久儲不變。
東莞市鄧福記食品有限公司
雞蛋卷製作技藝
1929年,橋頭村民鄧德恩開設「鄧德記茶室」,「鄧德記」從「鄧德記茶室」開始為人熟知,在多代傳承後,「鄧德記茶室」已變更成為「東莞市鄧福記食品有限公司」。
傳承至第三代已有90年歷史
「鄧德記」歷史悠久,從初時製作包子、糖蓮子等甜點出售做起,而後推出多款口味獨特的甜點、餅乾,得到了周邊眾多街坊鄉里的青睞,茶室一度客似雲來,「鄧德記」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
1983年,鄧德恩的兒子鄧永福接管「鄧德記茶室」,並更名為「鄧福記茶樓」,以糕點種類特別多特色吸引周邊街坊。1989年,鄧永福成功註冊「鄧德記」商標, 1994年擴大經營,開始專門手工製作雞蛋卷、龍鳳餅、月餅和馬仔王等食品。
時至今日,「鄧德記」經過三代人90年的專心研製、不斷創新工藝,尤其製作的雞蛋卷深受省港澳及海外食客的歡迎。
堅持傳統手工製作工藝
「最佳老字號產品」、「廣東老字號」、「中華老字號傳承創新單位」…… 多年來,「鄧德記」這個老字號獲得的榮譽諸多。在現代化的今日,機器化原本可以代替手工,但「鄧德記」依然堅持傳統手工製作工藝。用鄧永福的話說,機器是無法代替手工的,傳統手工製作的蛋卷才能松碎、口感好。
東莞市鴻普軒家具有限公司
廣式紅木家具製作技藝
東莞市鴻普軒家具有限公司(國壽紅木)由創始人陳國壽(中國傳統工藝大師)先生創立於八十年代。國壽廣式紅木家具製作技藝,是其在前人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廣式紅木家具製作技藝,該技藝是以紅木為主要原材料,利用特定的木工工具,按照一定的設計,用傳統榫卯結構、鑲嵌技藝組合成家具的木工技藝。
歷經四代 傳承百年技藝
國壽廣式紅木家具製作技藝可以說是歷經百年傳承。第一代傳承人陳吐齡,自幼家貧,外出學習紅木家具製作,經過十多年學習實踐,陳吐齡全面掌握廣式紅木家具製作技藝,並逐漸成為行內名家。第二代傳承人陳咸女,從小跟隨父親回鄉做手藝,不到20歲,就成為了當地木工名匠。第三傳承人陳國壽,師承父親陳咸女,憑家傳手藝,上世紀八十年代便在東莞創立家具生產企業,從事廣式紅木家具的設計製作。
國壽廣式紅木製作技藝,經陳吐齡、陳咸女、陳國壽、陳衛棠四代傳承,歷經百年,不斷發展創新,逐步成為國內廣式紅木製作技藝的重要代表。
系唯一一家全流程自控生產的紅木企業
國壽廣式紅木家具經數代人的堅守和創新,其製作的紅木家具不僅遠銷海內外,還進入中南海國家領導人的辦公場所。第三代傳承人陳國壽先後獲得「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中國紅木家具行業貢獻成就獎」、「中國藝術紅木家具傳承人」等榮譽。
多年來,該企業逐步自主研發具有獨立智慧財產權的各類風格紅木家具,擁有近兩萬方緬甸花梨原木的儲備基地一共4個,在行業內被譽為「中國專業大果紫檀家具製造商」;有超10萬平方米的紅木家具專有廠房,採用中國規模最大的義大利全進口紅木乾燥設備,還有多達60台國內規模最大的精雕機陣列,是中國唯一一家全流程自控生產的紅木企業。
除了以上4個傳統技藝項目最新入選市非遺項目代表,厚街還有莞草編織技藝、舞木龍、厚街臘腸製作技藝、海月風帆傳說、厚街瀨粉製作技藝、厚街什錦菜頭製作技藝、雙手洪拳共7個項目曾入選省、市非遺項目。
文稿:紫凝、朱雪琴、黃艷敏
圖片:羅志高 受訪者供圖
執行編輯:董慶茹
責任編輯:朱穆
版式:王小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VJU4W4BMH2_cNUg3WP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