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們說,張隊的眼睛剛毅灼爍,給人一種堅定的力量。
他來自蒙山沂水間,帶著傳承和弘揚沂蒙精神的夙願,用一腔赤誠與熱血踐行著沂蒙兒女在武漢疫區中心的錚錚誓言,用責任與擔當挑起了整個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的大梁,他就是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張鳳偉。
張鳳偉,中共黨員,醫學博士,主任醫師,臨沂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兼心外科主任,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獎獲得者,山東省勞動模範,山東省十佳醫師。在我市援鄂工作中,他積極響應醫院黨委的號召,臨危受命,勇挑重擔,同時作為臨沂市第五批援鄂醫療隊和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帶隊出征武漢。不僅要對40名臨醫戰士負責,還要肩負起山東省來自47家醫療機構170名醫護人員的冷暖安危。
他夙興夜寐,統籌兼顧全隊戰地黨建工作、物資供應協調、醫療感控授課、防護技能培訓、隔離病區督導、生活區域排查等各項管理任務,及時落實山東省援助湖北醫療隊臨時黨委指示精神,確保醫護人員個人健康安全,援助工作科學有序進行。根據疫情需要,他迅速成立核心專家組,對每一位危重病人科學研判,多方組織會診與病例討論,力求最優治療方案。
在武漢抗擊新冠疫情的戰場上,他不僅是精益求精的醫療專家、援鄂核心專家組組長,也是24小時為隊員提供貼心服務的「大家長」。他主導員工關愛,創新黨員「一對二定向幫扶」工作制度,身體力行解決隊員實際困難,營造親情有愛的團隊氛圍,他主動關愛武漢當地醫護人員、班車師傅、運送人員,是武漢人的好朋友,是山東援鄂戰線上一面迎風獵獵的旗幟。
挂帥出征,守護武漢,越是艱險越向前
還未收到援馳武漢指令之時,時任臨沂市人民醫院新冠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副組長的張鳳偉已駐守抗疫一線30餘天。2月19日,接到馳援武漢任務那一刻,他顧不得疲憊,沒有一絲猶豫,第一時間請纓帶隊出征。2月20日早上8點,張鳳偉帶領著40名臨醫援鄂隊員,在一片殷殷祝福和不舍淚光中,義無反顧踏上了馳援湖北的征途。
張鳳偉陪同山東省衛健委副主任左毅檢查指導工作。
2月20日下午,山東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從濟南遙牆機場出發,支援湖北疫情防控一線。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王書堅受省委書記劉家義、省長龔正委託到機場送行,並為醫療隊授旗,張鳳偉隊長代表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向省委省政府做出慷鏘有力的表態:「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能夠代表全省一億多人民奔赴疫情一線,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感謝省委省政府交給我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堅決做到: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努力擔負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的神聖使命,為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和人民!」隨後張鳳偉帶領全省170名援鄂隊員光榮宣誓,那錚錚誓言響徹齊魯,穿越蒼穹。
張鳳偉說,隊長就要帶頭干,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抵達武漢後,張鳳偉不顧舟車辛苦,當天深夜在物資倉儲區召開現場會議部署工作任務,傳達醫院黨委的關心關懷,強調隊員要提高防護意識,提升防護技能,做好崗位培訓,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全力以赴,科學規範地參與治療救治工作,發揚好沂蒙精神,塑造良好戰隊形象。從來武漢的第一天起,張鳳偉就開啟了「三頭六臂」模式,每當隊員都休息了,張鳳偉的大腦總還在飛速旋轉:各個環節還有沒有疏漏?物資儲備還有哪些需要補充?隊員們的衣物夠不夠?工作能不能再優化、細化一點?前後方和當地醫院如何協調?分隊組建是否符合當地醫院需要?如何彈性排班給隊員們更多的時間休息……在前線的微信群里,張鳳偉24小時在線,隊員們遇到的各種問題,他都第一時間給予解決。來到武漢的前3天,張鳳偉只休息了不到6小時。
江城點兵,我們的目標是:打勝仗、零感染!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敵人是看不見的病毒,危險隱匿於無形。為儘快打開工作局面,張鳳偉根據工作需要和防治關鍵點,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健全制度體系,優化醫療工作流程。不到36個小時的時間,著手成立了醫療、護理、院感、宣傳、保障和隊員關愛專班,全面履行隊部崗位職責。張鳳偉根據人員專業結構將隊部人員分成12班,進一步明確了醫療隊伍統一管理、醫療救治統一流程、醫療服務統一質量的工作原則。在每個醫療分隊設置分隊長一名,接管病區的科主任和護士長在分隊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並確定了醫療隊隊部例會、科主任護士長例會和班長例會等一系列常規工作制度,制定了每個崗位的崗位職責,明確了相關責任,嚴格實施「駐地-醫院」兩點一線封閉式管理,為「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提供了嚴密的組織和制度保障。
張鳳偉率領「尖刀班」挺進金銀潭醫院。
在張鳳偉的果斷決策和有力組織下,醫療隊勇挑重擔,積極請戰。根據武漢指揮部的命令,大隊兵分三路進駐3家醫院開展援助工作。2月25日下午,張鳳偉抽調大隊15名護理骨幹進駐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開展危重患者救治工作,這是大隊派出的第一支援助力量。在前往金銀潭醫院報到的班車上,張鳳偉隊長為小分隊冠名「尖刀班」,希望他們能像尖刀一樣直擊病魔的心臟。張鳳偉為隊員加油打氣的視頻在武漢駐地顯示屏上滾動播出一個多月,並被多家媒體轉載。「尖刀班」不負張鳳偉隊長囑託,30餘天來竭盡全力連續工作,奮力搶救危重患者,受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張定宇院長的充分肯定,張定宇院長表示:「尖刀班的護理隊員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中技術過硬,吃苦奉獻,加班加點,任勞任怨,感謝你們在關鍵時刻伸出的有力援手。」
深入一線指揮救治,展現山東醫療水準
隨後醫療隊相繼託管了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首義院區和光谷院區的四個新冠隔離病房和一個重症監護病房以及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一個新冠肺炎重症監護病房。面對艱巨的工作環境,張鳳偉說:「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盡最大努力救治更多的人,一定要做好準備,頑強地打好一場責任重大、持續的攻堅戰。」他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
張鳳偉在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重症患者的醫療查房。
為快速高效組織醫療救治工作,張鳳偉聯合受援醫院醫務科和護理部組建「聯合醫務部」和「聯合護理部」來統籌醫療救治工作,固定時間召開院區疑難危重病例討論會,組織隊內專家參與討論,不斷提升醫療隊員處理複雜病例的能力。通過病例討論,加深對疾病的認識,並迅速實現了醫療隊同質化、規範化診療。張鳳偉深入臨床一線,與隊員並肩作戰,強化病區醫療質量和安全管理督導,重點監控危重症病人,及時發現並解決救治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堅守危重症病人救治「最後一道防線」。
張鳳偉參加武漢三院危重型患者遠程專家會診。
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張鳳偉要求醫療隊員精準施策,科學救治,最大限度地減少患者的痛苦。充分發揮多學科聯合診療優勢,為患者帶來不斷優化的治療方案和中西醫結合療法,充分發揮中醫療法的獨到優勢,為病人提供手診、穴位貼敷、耳穴壓豆等中醫特色護理治療項目,輔助效果明顯,成為醫療隊的一大工作亮點。
張鳳偉說,工作中最讓他感動的是醫療隊員們快速進入角色,並表現出極強的責任心和專業的工作態度。雖然大家來自幾十家不同的醫院,以前素不相識,層層防護下每一項醫療護理操作都很辛苦,每天要頂著壓力和焦慮去參與救治工作,但是大家卻在這裡結下了火熱的戰鬥情誼,所有人都是「生死之交」,沒有小我,沒有計較,大家都是擰成一股勁兒,用精湛的醫療技術和專業技能全力救治了一個又一個患者,充分展現了臨沂乃至山東的醫療水準。
隨著治癒患者的出院,醫療隊託管的病區一個個關閉,張鳳偉代表醫療隊不斷地向國家援鄂指揮部請戰,主動承擔救治任務,張鳳偉說:「讓我們多替替班,讓當地的醫護人員好好休息休息……雖然時間短暫,但醫療隊員們與當地醫院的同行們配合默契,互相體恤,取長補短,並肩作戰,抗疫鬥爭取得節節勝利,也錘鍊了深深的戰地友誼!」截止3月27日最後一批隊員撤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全隊累計救治新冠肺炎患者419人,其中武漢市第三人民醫院救治患者299人,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救治患者99人,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救治患者21名,圓滿完成救治任務。
用心關懷,精準施治,全力救治危重病人
張鳳偉介紹說:在日常的救治過程中,大家積累了不少的經驗和體會,特別是合併複雜基礎病如新冠肺炎合併急性心肌梗死、合併腎功能不全、合併心力衰竭、合併偏癱、合併精神性疾病、高齡失能老年新冠病人等,在每次的例會上,醫療護理專家組都踴躍發言分享經驗,彼此相互提醒避免走彎路。更為重要的是山東援鄂醫護團隊中各專業高手雲集,如重症、呼吸、感染、中醫、心內、急診、神經內科、心外科、胸外科等,通過組建各學科核心專家組,每次專家的病例討論都達到了多學科會診MDT的作用,體現了科學和精準的救治,明顯的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死率。
張鳳偉對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危重患者說:「我們來了很多人,都是山東隊的專家,你要有信心,相信我們能給你治好病!」
在救治工作中,高齡、失能失智患者是醫療隊救治工作的另一難點,僅在武漢三院收治的病人中,年齡最高患者102歲,90-99歲的7例,80-89歲的7例,70-79歲的50例,各病區共計65%的患者為老年人。在老年新冠肺炎群體中,一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數較多,二是患者自身的基礎病較多,再加上隔離病區的特殊性無法提供家庭陪護。所以,對於這些老齡患者,除了貼心的治療和護理服務,人文關懷也非常重要。
張鳳偉參加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中醫遠程會診。
為此醫療隊根據患者病情程度和自理能力,科第規範地進行分組管理,在高齡老人方面強化專科護理,尤其是要通過醫醫合作、醫護協作,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的人文關懷上,雙管齊下,做到有的放矢,完成對老齡患者較為全面的醫療和診治。張鳳偉介紹說:我們經手診治的高齡病例,在我們完成託管任務時均已全部治癒出院!
戰地黨建分外紅,打造有溫度的援鄂黨支部
抓好戰地黨建,張鳳偉讓黨旗在抗疫陣地高高飄揚!
出征前,張鳳偉被臨沂市人民醫院黨委任命為臨醫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書記,來到武漢後,他又被山東省醫療隊臨時黨委任命為山東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副書記。
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他帶領支部黨員分區包片,推行職工關愛,打造精細化戰地互助小組。有隊員稍有不適,他都會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有深夜在金銀潭醫院單獨值班的護士下班,他在凌晨2點趕去接回駐地;每次在發往醫院的班車上,他都會千叮嚀萬囑咐個人安全防控的重要性;每有隊員過生日,張鳳偉都會細心準備有團隊簽名的紀念品;他悉心關注青年醫務人員成長,聆聽他們的心路歷程和成長經歷……3月18日晚,當醫療隊員徐成下班返回駐地,張鳳偉隊長親自將生日蛋糕和禮物送到門前,這時徐成才想起今天是自己生日,他說:「這個生日真得終身難忘,每天看張隊晝夜操勞,還細心安排我的生日,真是既感動又心疼。」在這場特殊的戰役下,臨時相聚的戰友們在黨支部的引領下,凝聚起並肩作戰的無窮力量。
醫療隊群眾隊員積極提交入黨申請書。
作為臨時黨支部書記,張鳳偉時刻用自己的言行感召著全體隊員,大家凝心聚力,出色完成了各項任務。他要求黨員同志們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鼓舞了全隊所有群眾醫務人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熱情,先後有73人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在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援鄂期間共有12名隊員火線入黨,其中臨沂市人民醫院隊員占了6名。張鳳偉說:「能親眼見證這12名隊員在援鄂工作中黨性修養進一步提升,在救治工作中勇於擔當表現出色,並且被組織火線吸收為黨的一員,我感到無比欣慰。」
張鳳偉問候志願者班車師傅:堅守崗位的你們是武漢的英雄,是抗疫的功臣。
鐵的隊伍需要鐵的紀律,「打勝仗,零感染」是我們的基本目標,為此張鳳偉制定了嚴格的戰地工作生活紀律,每天從醫院到駐地,各班次嚴格兩點一線,在武漢駐地期間不私自外出、串門和扎堆聚集,不得因個人非必要需求增加武漢方面保障負擔。因疫情需要,無法組織人員線下學習,所有黨組織的工作和交流都以電話、微信和釘釘視頻會議進行,儘量避免多人碰面。張鳳偉也會根據隊部工作需要,實時發布通知公告與流程規範,要求黨員同志們要帶頭遵守,做好引導監督,並自覺接受駐地工作人員和群眾隊員監督。
返回山東前,張鳳偉帶隊將大隊節省下來的醫療物資捐獻給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張鳳偉說,我們醫療隊個個鬥志高昂,迎難而上的決心是很堅定的,救治工作是科學嚴謹的,大家都希望能堅持到最後一例病人出院,對醫者來說,那才是莫大的榮譽。需要強調的是,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沒有黨的領導和各級政府的管理調配,沒有足夠的物資和後勤保障,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齊心協力,這是不可能完成任務的。在這裡,我們要向駐地管理人員、人民警察、駐地的廚師、志願者司機師傅以及千千萬萬支持關注前線的愛心人士表示感謝,沒有他們的支持,僅靠醫護人員,是無法打贏這場戰「疫」的。因此,這是一場全社會的戰鬥,英雄屬於全體中國人,正是因為有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我們才能打贏這場總體戰和阻擊戰,讓我們國家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3月6日中國攝影家協會為援鄂隊員拍攝群像時,為張鳳偉隊長留下的個人照,當張鳳偉摘下口罩的那一刻讓在場的臨醫戰士眼眶濕潤,縱使目光矍鑠,卻難掩16天來滿臉的憔悴。
出征武漢前,作為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隊個人防護和醫療安全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張鳳偉曾許下承諾,「我會把隊員們一個也不少地安全帶回去!」在今年這場註定要載入史冊的抗疫戰鬥中,張鳳偉帶領山東省第十二批援鄂醫療170名隊員勇挑重擔,奮力迎敵,嚴守防護底線,確保醫療安全,圓滿完成了醫療隊「打勝仗、零感染」的援助任務。
40天彈指一瞬,張鳳偉卻記錄下了永恆,他是援鄂隊員、班車師傅、駐地服務員和患者口中心中可愛可親的「張隊」,他讓更多在江城奮戰的人們記住了這位給予他們溫暖與心安的山東隊長,他用沂蒙赤子的豪情與擔當,溫暖著兩座英雄的城市!
臨報融媒記者 汲長良 孔令華 通訊員 於友祥 楊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