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飼料的選擇和使用,還需要注意這些

2019-07-27     肥水專家


隨著水產科學技術的發展,配合飼料的營養成分全面而合理、適口性好、散失浪費少、投喂方便、飼料報酬高等優點,已逐漸被廣大養殖者所認識和接受。

但是調查後發現,使用配合飼料養殖水產動物,其效果相差甚大。

究其原因,是在選擇和使用配合飼料過程中,忽視了一些重要的問題。

飼料的質量

不少養殖戶在選擇飼料時,首先考慮的是飼料價格而不是質量。

選用廉價的劣質飼料,雖然降低了飼料成本,但對魚、蝦刺激、對水質的污染、致病使用藥物的開支反而更大,可謂得不償失。

這也是目前水產養殖生產中的最常見的誤區。

例如,池塘用菜籽餅養鯽魚,研究發現被攝食的菜籽餅不到20%,其餘80%變成了肥料,由於菜籽餅在水中是經過生態轉化後才能被魚利用,所以效率大減。

又如,一些飼料廠家為了迫求高額利潤,採用羽毛粉等代替魚粉作為動物蛋白源,雖然蛋白質含量很高,但養殖的魚、蝦消化吸收的很少,造成餌料係數上升,養殖效率下降。

因此,挑選產品質量相對穩定的品牌飼料產品,比使用原料飼料(餅粕、谷麥類、糠麩類等)和自製

馴食和轉食

魚、蝦等水產動物的攝食行為受條件反射影響和對飼料有選擇性,在投喂配合飼料和變換飼料品種、規格時,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

通過馴化,使養殖魚、蝦形成定點、定群搶食的習慣,如機投飼料應在進入水下50cm以內大部分被吃掉,避免營養成分的溶解損失。

另外,在搶食過程中,可促使魚、蝦消化系統分泌大量消化酶,同時水體表層溶氧充足,有利於對飼料的消化吸收。

馴食的方法:選擇安靜且送料方便、池水較深、有利於魚類、蝦快速集中的地方為投餌台或安裝投餌機。

人工馴食,每天3~4次,每次1小時左右,要求少撒慢撒;投餌機馴食,開始將投飼速率調小些,能見到魚、蝦在水面上攝食時提高投飼速率。

一般經過5~7天的耐心馴食,最後即可確定每天每次的投飼時間及投飼速度。

使用投餌機

用自動投餌機投餌省時、省力,能減輕勞動負擔。

但有些養殖者往往使用不當,一方面,很大的池塘僅用1~2台投餌機,且安裝在池子的一端,在另一端的魚、蝦剛剛游到投撤區域,還沒有吃到飼料,就自動停機了;

另一方面,開機時不論魚、蝦怎樣吃食,機器都投餌,到魚不吃時,機器仍在投,飼料沉底,不但造成餌料浪費而且壞水。

因此,安裝投餌機要根據池塘的大小,確定每隻池塘安裝投餌機的台數,並調好投撒的遠近距離及間隔時間;

選擇適合的位置,應面對魚、蝦池的開闊面;

水位要深,以利魚、蝦搶食;同時要觀察和經常檢查魚、蝦的吃食、生長速度、食台底部是否有殘餌和魚病等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

水中的溶氧

溶氧狀況是影響養殖魚、蝦攝食量及飼料食入後消化吸收率,以及生長速度、餌料係數(每生產1kg水產品所需飼料的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據有關資料顯示,魚類在溶氧3mg/L時的餌料係數,要比4mg/L時增大一倍,生長在溶氧7mg/L中的魚生長速度比生長在溶氧4mg/L中的魚快20%~30%,而餌料係數低30%~50%。

當水中溶氧量達到4.5mg/L以上時,魚、蝦的食慾增強極為明顯;達到5mg/L以上時,餌料係數達到最佳值。當前水產養殖過程中,水中的溶氧水平往往達不到應有的要求而影響飼料報酬。

因此,為了保證養殖動物最佳限度利用所投喂的飼料,達到充分生長的目的,水中的溶氧應不小於5mg/L~7mg/L。

因此,在高產、高密度養殖時,要考慮安裝增氧機,並在養殖過程中要經常測定溶氧指標,採取加水換水、改善底質、使用增氧機等措施,來達到溶氧充足,利於消化吸收、降低餌料係數的目的。

池塘的底質

經過養殖魚蝦的池底,一般都有腐爛的殘餌、死亡的動物屍體、有害氣體(如沼氣等)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在不良水環境中養殖魚、蝦容易受到刺激,也易於感染疾病。據試驗,發生疾病後,魚、蝦一般要停止生長5~15天,即在發病及治療期間,所投喂的飼料將白白的浪費。

因此,在苗种放養前,要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平時做到勤巡塘、勤觀察、勤檢查,觀察水質和底質的變化。

使用水質改良劑(如沸石粉、活性碳、陶土、光合細菌、EM菌等),定期作水質理化指標化驗和分析。

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使水體中的pH值、鹽度、溶氧、氨氮、亞硝酸鹽等均在良好的控制範圍內。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肥水秘笈,詳情點擊「了解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UdppO2wB8g2yegND9I_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