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炮技術如何?與西方國家還存在差距,專家給出明確答案

2020-01-03     武器正能量

中國作為火藥的發源地,在現代火器特別是火炮研發方面,卻至今依然是追趕者的角色。據了解,我國在80年代研製的90式雙管35毫米牽引式高炮系統,是以世界名炮瑞士的GDF-002型火炮系統為版本的。不過,在引進過程中,考慮到成本因素,中國並沒有同步引入其炮彈底火技術。在這樣的前提下,同一設計的雙35火炮,在改裝了中國本土製造的火藥後,就頻頻發生致命故障。不得不說,這樣的細節,也從側面反映了目前中國火炮與歐洲同等技術的差距。

早在建國初期,解放軍就受到蘇聯「火力至上」理念的影響,在火炮研發方面投入巨大。在解放軍現役火炮家族中,90式雙管35毫米牽引式高炮系統可謂名聲在外,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卓越代表。上世紀80年代,中國開始研製新一代牽引式自行火炮系統,經過多方論證和對比,最終選擇了大名鼎鼎的瑞士GDF-002型火炮系統作為原型。在此基礎上,國產90式雙35高炮成功問世。該系統是由火炮、火控系統以及牽引保障車輛組成,除了載彈量高、火力覆蓋面廣的特點之外,還具有射擊精度高、反應快的特點,性能堪稱世界一流。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實戰性能,我國在引進瑞士核心技術之後,對火炮自動機、火炮隨動系統及彈藥均進行了改進升級。前兩者改動,進一步提升了國產90式雙35高炮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而彈藥方面的改動,卻引來了一系列問題。

據悉,作為90式雙35高炮的關鍵技術改進,解放軍軍工科研人員主要結合我軍的作戰形態和軍工配套體系,對彈藥的結構成分、引信底火等進行了改進,並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不過,其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除了部分改進型炮彈超出預期水平之外,很大一部分炮彈頻頻發生故障。在具體調查後發現,這些炮彈的底火設計存在不小的質量缺陷和隱患。

原來,考慮到整體引進技術的高昂成本,在引進瑞士GDF-002型火炮系統核心技術時,中國並沒有同步引進炮彈底火技術。而火藥技術恰恰是瑞士、德國等歐洲火炮研發強國的王牌技術。在此前提下,國產軍工企業在技術、經驗、管理方面明顯存在差距,最終生產出來的炮彈看似沒有區別,實則在材料、工藝和細節管控上存在不小的問題。特別是底火中的擊發藥劑,堪稱火藥學中的核心技術,目前也僅有美國及西方軍事強國所掌握。由於國產火藥的藥劑穩定性一直口碑不佳,也就造成了90式雙管35毫米牽引式高炮系統採用國產彈藥後的問題頻發。

事實上,受到火藥技術限制的不僅僅是國產火炮,還有國產制式步槍。早在2017年,國產95式步槍設計總師朵英賢院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介紹,為了保障95步槍子彈的質量,中國從歐洲耗費巨資引進了發射藥(彈殼中的火藥)生產線。眾所周知,子彈性能的優劣,關鍵就在於發射藥的品質。一款優秀的發射藥,必須保證火藥力大、爆炸溫度低、膛壓低、燃燒速度穩定且效率高等一系列要求。

而國產槍彈在發射藥的性能與質量方面,一直是一個重大薄弱環節。由於發射藥質量不過關,不僅影響了95式步槍的威力和精度,甚至造成不小的安全隱患。因此,我國不得不重金求「藥」,從歐洲引進發射藥生產線。綜合來說,在國產軍事裝備技術性能不斷躋身世界一流的當下,火藥技術這一短板,已經成為中國軍工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大瓶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UFFQb28BMH2_cNUg8v0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