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布鞋院士」:公費留學回國奉獻,教書育人培養遙感技術人才

2020-04-09   教育思享

「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躬身掃地。」

這是作家金庸在小說《天龍八部》里,對少林高手掃地僧出場的描述。誰也不曾想過,小說中虛構的人物竟然在現實中還有翻版,在我國中科院研究所里,有些人表面上是一絲不苟為科研的中科院士,暗地裡卻還是一個「金庸迷」,他就是被譽為「布鞋院士」的李小文先生。

中科院「掃地僧」,和不事邊幅的農村老大爺別無二致。

被稱為中科院的「最強掃地僧」,倒不是李小文先生有意為之,而是因為他的為人處事,生活態度,在別人看來,與那位隱居少林、身負絕學的掃地僧人幾乎完美契合。其貌不揚的他,有著極其消瘦的臉龐,下巴留著幾撮灰白的鬍鬚,身上總是套著樸素甚至有些土氣的衣服,幾乎不穿襪子,拖鞋和老布鞋是他腳上的標配。

這就是李小文,一身裝扮和不事邊幅的農村老大爺別無二致,走在人堆里,任誰想破腦袋,也不會將其和那些中科院德高望重的院士聯繫在一起。

雖然外表顯得不修邊幅,但李小文卻活得落拓不羈,酷愛金庸小說的他,最喜歡其筆下的令狐沖,在他文人的骨子裡,有著對俠義率真、不拘常理的崇尚之情。

李小文對金庸小說的喜愛由來已久,在美國定居的那段日子裡,由於國內的文學作品相對缺乏,他就經常跑到圖書館中去借閱金庸的小說。經過一日的忙碌,在小說中放鬆自己,李小文覺得,該做的事做了,有時間就看看小說,是他這個知識分子最大的樂趣。

有情有義,毅然回國報恩情。

在1979年進入遙感所攻讀碩士學位的李小文,翌年便被國家選中公費前往美國留學。在當時,國內的經濟條件十分有限,但仍不遺餘力地對李小文等留學人才進行資金支持。雖然有國家的助學金,但是李小文等人的生活相比美國人的生活水準,依舊是較為清苦,可李小文卻十分感激祖國人民的恩情,因為這已經是當時國內能夠爭取的最高標準。原本有意留居美國的李小文,已經萌生了學成回國報恩的念想。

就在李小文心生回國念頭的時候,他收到了來自國內恩師楊世仁的來信,在信中,恩師深情且誠摯地邀請他回國發展。至此,一向崇敬俠義率真的李小文,心中迫切回國的火焰愈燃愈烈。在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地理學博士學位和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碩士學位之後,這位渴望歸國的遊子,踏上了回國之旅。

學成歸國的李小文,竟有幾分神似金庸筆下的令狐沖,他們都是如此的重情重義,只不過令狐衝心中裝的是恆山派和武林,而李小文胸中牽掛的是自己的祖國與人民。

鞠躬盡瘁,留下遙感技術火種。

幾近十年的異國遊學之後,李小文再一次踏上了故鄉的熱土。在回到祖國之後,他便立刻投身到祖國的遙感技術研究之中。經過他和數十位遙感專家的不懈努力、潛心鑽研,不過歷時短短的二十年,就把我國的遙感科技水平帶進了世界前列,其水準直逼美國,在設備與技術上幾乎可以與美國平分秋色。

除卻帶領著祖國遙感科技進行著跨越式的進步,李小文還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遙感技術人才,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科研學者,每項研究都儘量做到親力親為,在自己的學生中樹立起以身作則的標榜。

「有教無類」是李小文最為倡導的教學理念,每個學生的困惑他都會一一解答,他會給學生留出極大的科研空間,鼓勵弟子們積極思考,大膽探究,培養學生們獨立思考的學習品質。在李小文的課堂上,洋溢著民主、自由和輕鬆的學習與科研氛圍,他喜歡在宏觀上對學生們進行把控,在將他們引向正確的研究方向之後,便開始無為而治,任由學生們去探索和總結。

憑藉著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李小文培養出了許多可以獨當一面的遙感技術專家,為我國的遙感技術領域保留了珍貴的科研火種。

如今,李小文院士早已離我們而去,可他為祖國遙感技術事業所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昨日因成今日果,前人栽樹後人涼,雖然李小文院士的離世令人惋惜與悵然,可他的科研精神卻得以流傳,未竟事業也終將由前赴後繼的後來人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