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餃子:東北人的飲食文化輸出

2019-12-21     商業地產觀察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者按

任何文化來到東北,都能被迅速解構,而後融入這片黑土地。

四川麻辣燙在東北得到顛覆性改變,可以喝的麻辣燙儼然成了東北特產;以傳統肉串形態為代表的新疆烤串,在東北人手中完成又一次重生;而北方人常吃的餃子,東北人以深入骨髓的愛,讓餃子館開遍全國各地。

一改往日傳統語境里鋼筋森林形象的東北,用多彩豪爽的態度,創造著屬於東北人的特色品牌文化。《東北「特色品牌」逆襲行為大賞》將以麻辣燙篇、燒烤篇、水餃篇的報道,揭開品牌在黑土地逆襲的絕密檔案。

沒有一個地方能像東北一樣,遍地都是餃子館:大型的餃子連鎖店、水餃自助店,還有街角的夫妻快餐餃子店。

走在東北的街頭,一條「gai」上的人流量大小,就看它是否同時擁有餃子館和燒烤店。

東北人,就那麼愛吃餃子嗎?

是的!

一個正宗的東北人,一定是習慣了「大事小事吃餃子、有事沒事吃餃子,一言不合就吃餃子」。

在東北,幾乎每個節日都會演變成吃餃子的日子:

今天立冬,咱家吃餃子!

今天冬至,咱家吃餃子!

今天三十,咱家吃餃子!

但你要是問一個東北人,哪裡的餃子最好吃?

他一定回答你:我家包的最好吃!

1 東北餃子有多好吃

東北人說,「好吃不如餃子」,東北話講,「餃子就酒,越喝越有。」東北講究,「上車餃子下車面」。所以,東北的餃子到底有多好吃呢?

餃子,集面肉菜湯於一體,配料口感高度自由。東北餃子費時費力,精髓在於現包現煮,餃子餡兒、餃子皮兒、甚至是那鍋煮餃子的水,都是一份餃子的美味秘訣。

幾乎每個東北家庭都有著根據家人口味量身定製的秘方,比如各種食材的比例、攪拌方式、鹽的多少……所有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水餃的基本風味和口感。

在寒冷的東北冬日裡,來上那麼一份熱氣騰騰剛出鍋的餃子,蘸上點蒜泥醬油辣椒油,配上新腌好的小鹹菜和蒜,白白胖胖的大餃子在蘸料里那麼一打滾,輕輕咬破,汁水迸濺於唇齒之間……吃完餃子,再來上那麼一碗餃子湯,「原湯化原食」,別提多美了!

東北人的祖先在酷寒的北大荒走過,天寒地凍,物資貧瘠。而餃子,是一種能夠用最少的肉讓所有人都吃上肉的方法,餃子,是淳樸的東北人在那段時間裡能想到最好吃的食物了。在那樣艱苦的歲月里,能夠在每一個節日裡吃頓餃子,就是東北人最實在的樂觀了。

所以,你要是問東北人一句,餃子好吃嗎?

他必然會回答你一句,「老好吃了!」

2 東北餃子的出走

在祖國的每個省會城市,你都不難發現名為「東北水餃」的店鋪,原因歸根結底,是東北外流人口數量的巨大。東北人對餃子的熱愛,深入骨髓,他們走到哪裡,就要把餃子館開到哪裡。

那麼,東北餃子是如何走出東北邁向全國的呢?

  • 喜家德:在產品上做減法

近日,北京SKP-S開業,在一眾港餐、日料、西餐中,赫然出現了喜家德的名字。今年上半年,喜家德也走進了上海,選址在最好的A類購物中心。

「懂得在產品線上適時做減法,以保證高質量出品且降低出錯率」,喜家德深諳此道。喜家德聚焦5款水餃,只提供5種餡料,並採用3+2模式,即3種為固定餡料,另外2種餡料則根據時令變化和區域口味進行調整。摒棄了「大而全」的經營戰略,專注於「小而精」的經營模式,這樣的做法不僅將產品做到極致,而且在餡料上因地制宜,讓產品和口味符合當地市場,從而讓品牌在不同區域穩打穩紮發展下去。

  • 老邊餃子:突出歷史特色

老邊餃子始創於1829年,至今已有190年的悠久歷史。2006年,老邊餃子館被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等部門認定為「中華老字號」,老邊餃子製作技藝被評定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0年,老邊餃子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認定為「世界上歷史最長的餃子館」。同年,被原國家內貿局評為「中國名點」。

老邊餃子最知名的餡料就是「百年煸餡」,這項製作工藝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所謂煸餡,就是把豬肉切碎,放在鍋中煸炒,加上新鮮的韭菜、上等的蝦仁和老邊的特殊調料包制而成;御龍酒鍋裡面煮的小餃子叫珍珠水餃,相傳是清太宗皇太極喜歡食用的美食。

老邊餃子本著在傳承中發展、在繼承中創新的精神,從過去的一店一鋪發展到現在全國有眾多家特許連鎖店,並開發速凍食品生產基地,創新品牌,推出了老邊餃子、老邊餛飩、老邊月餅、老邊湯圓、圓路湯圓等幾十個品種的速凍食品。

  • 東方餃子王:去快餐化

東方餃子王的升級,除了提升品牌辨識度,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東方餃子王的品牌定位開始向正餐靠攏,改變從前「過於快餐化」的品牌形象和定位,以期吸引更多的年輕消費群體,進而提升東方餃子王的整體業績。

同時,不同於普通餃子館用平價食材為餡料,東方餃子王融合了高品質食材,客單價自然而然地提升,也提升了產品的價值感和自身品牌的辨識度。東方餃子王憑藉手工製作三鮮水餃的獨門絕技創出國字號品牌。三鮮水餃與普通水餃外觀不同,呈月牙型,因其湯足而無法直立,素有「三鮮水餃吸著吃」,以蝦籽、海參、海米稱之為三鮮餡,具有松、軟、嫩、滑、湯足五大特性,須要用勺子托著,「先品汁、再嘗鮮、燙嘴才好吃」。

3 東北餃子的困境

同大多數國民餐飲品類一樣,東北餃子的市場發展空間雖然很大,可也難逃有品類無品牌的尷尬處境。在大眾的認知當中,餃子是一種價廉實惠的平民美食,大街上清一色的「東北餃子館」數量雖多,但除去上文所提外,沒有幾家能真正讓消費者叫得上名號的。消費者能記住的只是東北餃子這個品類,對品牌的印象則模糊不清。

餃子對於北方地區的消費者而言,不僅是年節食物,同時也是日常食用的主食,而對於南方地區的消費者來講,餃子的存在感則被弱化許多,品類接受度相對而言較低,且在口味上南北地區也存有較大的差異性,更何況南方地區還有廣東蝦餃、上海生煎、揚州蟹黃蒸餃、四川鍾水餃等豐富多樣的餃子「替代品」。

目前市面上餃子是工業生產與手工製作並存,由工廠加工統一配送的方式雖然有利於餃子製作工序的標準化,提高出餐效率,但口感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採用手工現包的方式有利於保證餃子出品口感,但高額的人力成本支出對於餐企而言又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長久以來,餃子因經濟實惠、快捷便利等特點占據著消費者的心。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東北餃子館」們服務的客群是周邊社區居民、工薪一族等,因此人均客單價普遍停留在15~30元區間,餃子的人均消費低,導致其消費空間有限,貿然提高價格極易失去目標客戶群。此外,可與餃子搭配成「組合套餐」的菜品非常有限,各種原因導致餃子消費空間受限,無形中增加了餃子館的經營壓力。

商業地產觀察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cTUJG8BMH2_cNUgU5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