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的燜子

2019-09-21   美象府

每每走在街頭,聞著不遠處傳來的煎燜子的香味,我總是要駐足嘗上一會兒。二十幾年了,燜子依然保持著它原有的味道,成為了大連最本土的小吃之一。

大連的燜子

兒時的我經常坐在簡易的小板凳上,兩眼虎視眈眈地盯著冒著熱氣的大黑鍋垂涎欲滴。直到今天,我成了一名外企白領,每次在街邊聞到燜子的香味也還是邁不動步。攤主老大娘一鏟子把香酥的燜子盛到小瓷碗里,再澆上醬汁,端到了我的面前。我立刻迫不及待地抓起細鐵絲擰成的簡易的小叉子狼吞虎咽起來,那外焦里酥的美味一直在我的嘴裡流連著,揮之不去。

吃完燜子,我咂咂嘴欲起身,攤上的大爺趕忙跟我這個回頭客打招呼。我一時興起,便問了起來,「大爺,你這燜子是在哪裡買的?」大爺笑著說,「我們是自製的。」燜子也能自制?我趕忙向大爺要了一個方子,便回家照做了起來。

大連街頭燜子店

自製燜子需要的原料非常簡單——地瓜粉。首先要把地瓜粉跟水兌成1:5的比例調成麵糊,靜置半個小時。然後往鍋內添入少量水,直至煮沸為止。再倒入少量麵糊,順時針不停地攪拌。攪拌的時候一定要用小火,大火容易致糊。嘗試了才知道,手臂一直朝著一個方向攪動越來越硬的麵糊,需要相當強的體力和毅力,往往累得我汗流浹背。直至麵糊熟透、變色之後,才可以停手。因為剛熬好的燜子發軟,所以最後一定要冷卻一夜至燜子成塊為止。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把冷卻好的燜子從冰箱裡拿出來了,晶瑩剔透,非常誘人。我搗好蒜,又把一勺芝麻醬、醬油和咸鹽倒進蒜汁里,加水攪勻,然後就開始切燜子了。切燜子很有講究,必須要大小均勻。然後我把適量的油倒入了平底鍋里,待聞到油香的時候,我就開始小火煎燜子。煎燜子也是一門藝術,不常翻動容易導致一麵糊,翻動過頻又容易扎碎燜子。等煎到燜子的六面都變色、酥嫩以後,直接把調好的醬汁澆在焦嫩又透明的燜子上,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自製燜子

我嘗了一口自製的燜子,果然口感很好,不輸外面小攤上的小吃。而且自製的燜子乾淨放心、便宜實惠,熬一頓燜子都可以吃好幾天呢!於是,嘗到了甜頭的我經常牛刀小試,而且一次做得比一次專業。但是,每次最讓我頭疼的就是刷鍋難,大量的燜子結實地貼在鍋沿上,蹭起來非常費勁。

有一次在飯館吃飯,得知我喜好燜子後,老闆娘極力向我推薦招牌菜三鮮燜子。這次,燜子甘心成為了配角,用心地護著蝦仁、魷魚花和辣椒,宛如傳統和現代風格的結合,倒也相得益彰。但是,這盤價格昂貴的三鮮燜子卻怎麼也無法動搖傳統的煎燜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因為,對於一個80後來說,四方四角的煎燜子承載著童年的回憶。

作者:由倩;編輯:徐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