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養基地配套設施建設指南

2019-10-27     一諾農旅規劃

我國森林資源豐富,大量研究表明森林中含有大量的負氧離子和芬多精精華,對人體具有輔助治療精神疾病、高血壓及一些慢性疾病、改善睡眠等作用。由此,森林康養應運而生。

森林康養,被大眾認識為健康養生養老。顧名思義,指在森林中進行健康養生養老的活動。它以豐富的森林資源為依託,將現代醫學與傳統中醫學相結合,在森林中開展一系列康復、療養、養生、休閒等有利於健康的活動,其目的包含預防養生,保康健體,休閒娛樂。

森林康養基地,作為人群進行康養活動的特定區域,基地內配套設施建設成為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至關重要。



二、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效益分析

(一)生態效益

林區環境優良、空氣清新、景色宜人,森林具有凈化大氣、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持土壤等生態效益,森林康養基地建成後,將形成一個集娛樂休閒、觀光度假、康養體驗、養老養生於一體的城市近郊度假基地。積極開展森林資源的保護和培育工作,有利於發揮康養基地內森林凈化大氣、固碳釋氧、涵養水源、保持土壤、保護生物多樣性、維護生態平衡等生態效益,使基地及其周邊的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改善,為周邊地區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經濟效益

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森林康養基地建成後,當地森林康養旅遊得到發展,餐飲、住宿、醫療以及其他服務行業可提供諸多就業崗位,因此森林康養基地建設經濟效益的直接表現就是增加地方就業機會;其次隨著康養旅遊的發展,遊客增多,消費增多,會增加當地居民收入,帶動地方 GDP 增長,進而提高地方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為當地經濟建設作出一定貢獻。



(三)社會效益

森林康養基地康養旅遊通過開展知識宣傳、科普教育和多種多樣的旅遊活動,為當地提供理想的自然教育基地、戶外遊憩勝地,使遊客得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此外,基地建成後,將有效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進而帶動當地住宿、餐飲、娛樂休閒等各個行業的發展,從而優化產業結構;在發展壯大森林康養旅遊等高附加值綠色產業的同時,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構建與生態資源保護相適應的綠色產業體系,發展以康養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並刺激當地與之相關行業的發展,促進產業協調發展和經濟全面增長。


三、森林康養基地配套設施建設

總體而言森林康養基地建設應該以森林生態系統的保護和優化為前提,正確處理開發利用與資源保護培育的關係,倡導尊重自然、保護生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推動全域森林康養發展。基地內配套設施建設應在此基礎上注重因地制宜、生態至上、就地取材、合理利用、以人為本思想。

(一)道路設施

康養基地內道路建設應與當地實際情況相結合,考慮地形地質條件的同時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和景觀資源,因地制宜選線,儘量利用原有林區道路,最大程度避免或者減少損壞地貌和景觀,尤其是森林資源。

森林康養基地內道路類型應分為主幹道、次幹道、游步道三大類,其路面設計如表1所示:

表1森林康養基地道路類型


但總體而言,康養基地內道路設施建設的重點應放在步道的建設上,建設時應從道路選線、路面材料、植物配置、道路設計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1)步道選線時應主動避開生態敏感區和災害易發區、也儘量避免選擇坡度較長、坡度較大的區域;優先利用景觀優勢,布局在景點、水系沿線;也可結合 GIS 空間分析功能進行選線方案設計,構建步道建設適宜性評價指標,將評價結果應用於步道選線方案中。

2)步道路面材料的選取應以木板、鵝卵石、碎礫石、落葉、透水磚等綠色環保材料為主,打造自然舒適的康養步道。

3)步道兩側植物的選取應避免有毒有害植物,在考慮景觀層次的基礎上優先考慮益健植物,如雪松(Cedrusdeodara)、銀杏 (Ginkgo biloba)、側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等。

4)道路設計上,步道寬度宜大於1.2m,坡度宜小於8%,且每隔一定距離需要設置休息點;階梯步道考慮中老年身體機能和體質,階梯高度及寬度適中;此外,康養步道也應儘可能配備無障礙設計,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


(二)水電設施

1.給水設施

康養基地內用水主要有生活用水、生產用水、消防用水等,水源一般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雨水,決定採用何種方式作為水源得視具體情況而定,因地制宜。給水設施建設應注意如下要點:

1)供水採取「就近采水、就近處理、就近供應」的原則;

2)注意水源保護,在水源周圍一定範圍內,不出現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動;

3)供水須作凈化處理,達到國家相關標準方能飲用;

4)管網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新建,沿道路埋地敷設,儘量採用重力自流,特殊地段修建加壓泵站;

5)對於用水量的預測,可按照旅遊旺季最大客流量人均最大用水量進行預估,確保用水供應充足。


2.排水設施

康養基地內排水主要包括雨水排泄和污水排放兩大類。雨水排泄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坡度大、以植被為主的地區,採用地面排水;地勢相對平坦、建築較為密集的地區,選擇管道排水;道路兩側雨水沿道路邊溝排除,建設必要的雨水明溝和截洪溝。污水排放需注意以下幾點:

1)所有污水必須凈化處理,處理達標後才能向外排放,嚴禁直接排入自然水體中;

2)污水處理過程必然會產生噪聲和異味,因此處理站點應該遠離景點和遊客服務區;

3)管網材料選擇鋼筋混凝土材料最為適宜,需對其進行加固和防腐處理;

4)管網同樣沿道路埋地敷設,保證覆土厚度適宜;

5)對於遊客較為密集的景區可修建獨立地埋式污水處理站,開挖地下氧化池、沉澱池等。



3.供電設施

關於康養基地的供電設施建設,目前主要考慮了供電電源、變壓器、供配電線路敷設三大問題。電源供應上應充分利用國家或地方現有電源,必要時可自備電源,例如在風力、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可優先考慮自建小型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站;規劃時應對基地內用電量進行定量評估,綜合考慮確定變壓器的數量及容量;出於保護康養基地景觀和森林資源的目的,線路敷設不宜採用架空線路,特殊情況只能架空時,盡最大可能跟隨沿線道路布設,避開主要景點、避開人群及林區動物集中活動區,儘可能不跨越建築物或其他設施。


(三)通信設施

總體上目前國內的森林康養基地為數不多,已有的森林康養基地普遍存在通信設施擁有量不足,設備陳舊、不夠先進的問題。近年來產生的新概念「智慧景區」表示著大面積、無縫隙的網絡覆蓋成為了康養基地通信網絡設施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基地內要大膽建基站、敷光纜,進一步提高通信網絡覆蓋面;發展良好的基地應在已有的基礎上完善光纖網絡,確保遊客的日常通訊及網絡需求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積極與移動、聯通、電信等運營商開展合作,爭取建成全面覆蓋基地的 wifi 熱點布局,實現基地內無線網絡全覆蓋。


(四)其他配套設施

除以上 3 類基礎設施建設外,森林康養基地還應建設一些其他配套設施,如表 2 所示:

表2 森林康養基地配套設施類型


1)休閒娛樂與體育健身設施建設應注意動靜結合,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人群開展多樣化項目。青少年在康養基地內大多根據山勢地形合理開展一些特色動態的活動,其活動場地設計應以空曠明亮為主,條件允許時還可配備衛生間、更衣室、淋浴室、商品售賣間等配套設施;中老年主要是在基地內開展特色靜態活動,其活動場所地面應做到平坦,防滑,場地應該選擇在空氣新鮮、向陽避風處,外圍提供綠蔭和座椅,配備必要的休息和避雨遮陽設施。

2)醫療保健設施建設目前主要集中在醫療養生服務,如血壓、血糖、心跳等常規檢查,條件允許時可在基地內新增醫療保健等專用設施,新建中醫館、SPA中心,提供森林療養、健康理療、養老養生等服務;還可在基地內實行會員制,記錄遊客相關信息,實行一對一服務;也可以與當地的醫療保健機構合作,建立健康養生課程中心,針對不同遊客開設不同課程,有針對性地採取保健養生措施。

3)關於基地內餐飲住宿設施建設,餐飲設施優先考慮打造成生態餐廳,不僅規劃、建設餐廳的優美環境,更要為就餐者提供基地內特有的生態果蔬、五穀雜糧等健康綠色食品,從飲食方面改善、提升康養效果。住宿設施布局優先選擇安靜舒適的地區,建議打造生態小木屋、森林旅館、叢林旅館等住宿形式,並設置按摩、足浴、溫泉等專有區域,讓遊客在入住的同時也能感受林區特色,享受專業服務,緩解疲勞,有益身心健康。

4)此外,森林康養基地配套設施建設還應從生態停車場、生態公共廁所、遊客服務中心、基地導向系統、衛生系統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全面提升基地發展森林康養的硬體條件。


四、結語

由於我國森林資源豐富、康養需求巨大,未來森林康養產業定會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越來越多的人群將走進森林康養基地進行旅遊度假、休閒娛樂、養生保健。隨著政府資金的投入,對森林康養基地內道路設施、水電設施、通信設施以及休閒娛樂、體育健身、醫療保健、餐飲住宿等設施進行配套性改造與新建,會使基地內森林康養硬體條件不斷完善,提高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質量,進一步提升基地吸引力,以此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TASUDG4BMH2_cNUgnJ8a.html